zhutx194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tx1945

博文

武昌明楚王府并非毁于战乱! ----武昌三府角探源

已有 11383 次阅读 2013-12-17 20:12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武昌, 李自成, 张献忠, 楚王府, 三府角

武昌明楚王府并非毁于战乱!

----武昌三府角探源

朱天相 2013年12月12日

上百度地图搜索一下,有武昌三佛阁遗址

在武昌三佛阁遗址条目下:

  大鑫和尚(公元1887-1961年) 乃湖北黄冈人,俗姓陈,字忠德,篾工出身。1913年在本县横山寺出家,1932年,受武昌正觉律寺方丈晓岚等诸山长老之请,主持武昌三佛阁。见子孙寺庙弊病百出,为了清除弊端,树立祖规,在传真副寺的支持下,改子孙制为十方丛林制,改“阁名”为三佛讲寺。

柏榴村的博客提到武昌三府角。“武昌后长街、三府角一带,原有很多老房子,天井连天井的深宅大院都已经拆了。可惜连照片都没了。

按武昌的发音,三府角(san fu ge)﹑三佛阁(sanfu ge) 。两者读音相同。它们是一回事吗?为此,首先看1883年与1936年的武昌地图。

                          1883年武昌城街道图

 1936年武昌地图

第一 關帝廟在所谓三佛阁处有了三百年历史

从1883年的第图上看到的三佛阁,其庙名武庙。而1936年该处庙为關岳庙,还可见1909年的地图为關帝庙。

《湖北通志》(志二十七,建制三,壇廟,影印本p713)称“關帝廟在城内长街左(嘉庆志),同治元年(1862年)知府黄昌辅重建。”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江夏县志》(卷五,祠廟,P25 )称“關帝廟三,在长街者为關聖行宫,巡抚林天擎建。”

林天擎顺治十一年(1654年)二月冬任湖广巡抚,不及三年离任。故知

關帝廟建在顺治朝,在所谓三佛阁处有了三百年历史。

  第二 康熙﹑乾隆朝關帝廟以东无其它非民宅建筑

  看1883年地图上的建筑物:

1.   玉皇殿  据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斐天锡等主修《湖广武昌府志》称“玉皇阁在高观山,巡抚张朝珍建。”张朝诊康熙十二年(1673年)六月任湖北巡抚。《湖北通志》志二十七,建置三,坛廟一(影印版p714)称,“玉皇阁旧在三佛阁街,同治五年(1866年)移建三道街(县志)。”由此可知,康熙朝,玉皇阁不在三佛阁街,后从高观山移建三佛阁,又移三道街。

2.  清军同知府 王庭桢同治八年(1869年)修《江夏县志》卷二(影印版p161)称武昌府的“清军厅署在学院右今移三佛阁左”。

3.昭忠祠 《湖北通志》志二十六,建置三,坛庙(影印版p719 )称“昭忠祠在贤良祠右,嘉庆八年(1803年)敕建,后毁于兵。今建粮道街武昌左卫署旧址。”

4. 贤良祠  祀康熙六十一年湖广总督杨宗仁,直到咸丰巡抚胡林翼,应晚于昭忠祠。

5. 火药局  《湖北通志》志二十六,建置二(影印版p679)称“火药局旧在三佛阁东,隶善后局。同治六年(1867年)十月火改设中和门五龙硚,移设楚望台。”这里,三佛阁东表述准确。而“善后局在老育婴堂街,咸丰七年(1857年)巡抚胡林翼设。”

6. 发审局  同上(影印版p680)称“发审局在三佛阁东,老火药局废址。同治十年(1871年)武昌知府方大湜﹑汉阳知府严昉详请剙建。光绪十一年(1885年)裁归武昌府署内办理。”

7. 侯审所 又称“ 侯审所在发审局东。光绪五年(1879年)武昌知府方大湜﹑汉阳知府严昉详请增设。”

8.宝武局 1936年地图上的钱币局的前身。王庭桢同治八年(1869年)修《江夏县志》卷二(影印版p161)称“宝武局在小朝街,雍正七年设。”

    由上述记载,康熙朝在长街左關帝廟以东延今读书院一线无任何非民宅建筑。

第三康熙﹑乾隆朝的地图在长街左只有三府角,而方志只述關帝廟

康熙23年(1684年)《湖广通志》之湖广省城图

  嘉靖元年(1522年)《湖广图经志书》卷二 坊乡(江夏)(影印本p137)称“长街在布政司前”。注意,用的图是康熙23年,这说明红字标明的建筑物与嘉靖时一致。

  康熙23年(1684年)《湖广通志》卷二十四 p3称“關王廟幅城有三……一在长街左。

  由图可见,长街左,与楚故王府相邻的只有三府角。注意三府角的图形不与任何建筑物相同。

乾隆五十九年( 1794年)江夏县志提供的省城图

此图可见,三府角紧靠故楚王城。康乾两朝的地图与方志都证实三府角的位置只有關王廟。但为何称三府?康乾两朝都显示,三府角附近无有其它建筑。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江夏县志》(卷五,祠廟,P34)称“龙华寺大东门内,成化十年镇守太监王定创建……顺治中总戎李春元重修。

前已述及,《江夏县志》(卷五,祠廟,P25)称“關帝廟三,在长街者为關聖行宫,巡抚林天擎建。”

现在来看,地图上的龙华寺与三府角(關帝廟)图标的特征,它们与督

院﹑撫院﹑武昌府是同一等级的两级建筑的图标,而铁佛寺﹑黄龙寺﹑宁湖

寺的其它寺庙则是一级建筑图标。可见,三府角(關帝廟)是按府级标识的。

只因它们是当朝的巡抚林天擎﹑总戎李春元修建。

   问题是另两府是谁?康乾朝时三府角只有一府,另外两府只有“自将磨洗认前朝”了。

  第四 楚王府并非毁于战乱

故楚王府何时被毁?据《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七张献宗之乱》(p1567)称崇宗十六年五月“壬戊日(1643年5月16日),楚府新招募的兵士,为贼人作内应,开门迎贼。” “张献忠接着占据楚王府,僭称武昌为京城。”八月“丙寅日(1643年9月17日),……官军追击,于是入城。贼人开门西逃,……”可知,张献忠没有毁楚王府。

据乾隆53年湖广总督章学诚著《湖北通志检存稿》(p250)称“顺治二年二月(1645年3月)我兵攻潼关……潼关破。自成(注:李自成)逐弃西安,由龙驹寨,走武岗,入襄阳,复走武昌。……是时,左良玉(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封宁南伯。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即位后,又晋为侯,镇守武昌东下(:1645年3月23日),武昌虚无人,自成屯五十余日,贼众尚五十余万,改江夏曰瑞符县。寻为我军所追,部众多降或逃散。自成走咸宁……”可知,李自成也没有毁楚王府。

《明史纪事本末附:三藩纪事本末卷三 何腾蛟殉楚》(p1932)称“崇祯葵未(1643年),启用何腾蛟为右佥都御史。代替王聚奎巡抚湖广(今湖北﹑湖南﹑广东三省)。”“乙酉年(1645年)……五月,朱聿键在福州(今福建省福州市)自立为唐王,……何腾蛟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封定兴伯,仍督率军队谋划取江西﹑江南。于是何腾蛟布置投降士卒,参以旧军,仍授黄朝宣﹑张先壁为总兵官,刘承胤﹑李赤心(注:李自成部将)﹑郝永忠(注:李自成部将)﹑袁宗第﹑王进才(注:李自成部将)及董英﹑马进忠﹑马士秀﹑曹志建﹑王允成﹑卢鼎,一同在湖北(今湖北省)安营设镇,当时称谓十三镇。

丙戌(1646年)正月,何腾蛟向唐王上表出师,李赤心在湖北作战失败。”《清实录》顺治三年“庚午(1646年5月8日),平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勒克德浑奏报。臣等奉命于去年十二月十八日(1646年2月13日)。自江宁乘舟向湖广进发。正月初十日(1646年2月25日),抵武昌。侦知马姓王姓二总兵、自岳州叛奔何腾蛟于长沙。遣护军统领博尔惠等、率兵驰击。”

《湖北通志》志六十九,武备志七,兵事一(影印版p1606)讲述上述湖北战事,直到康熙二十七年的吴三桂时的武昌兵变之前,战事只在荆州﹑石首﹑枝江﹑汉川﹑当阳﹑房县﹑利川﹑南漳﹑宜昌﹑施州﹑郧阳﹑远安等地,不曾在武昌有战事。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斐天锡等主修《湖广武昌府志》从不曾说过楚王宫毁于战火。在卷之二,古迹志(P45)称“楚王故城在高观山下,明洪武建,今废。”此时距建關王廟只三十余年。距李自成离武昌四十二年,距张献忠离武昌四十四年。

但又称“黄鹤楼……崇祯葵未又毁于贼。”

“雄楚楼……崇祯葵未毁于贼。”

“楚观楼……明末寇毁。”

可见,斐天锡是严格区分“废”与“毁”的。

首称楚王宫毁于战火的是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江夏县志》(卷十五,古迹,P25 ) 称“楚王故宫,明季兵焚,殿寝池馆,俱为灰烬。”显然,此言不足信也。但其也言“所传旧制,仅正阳﹑瑞礼﹑东华﹑西华﹑后宰诸门及梳妆台而已。”则透露到1794年,楚王故宫的地理位置还是清晰可定的。

《明太祖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七称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寅(1379年12月20日),燕府营造讫,工绘图以进。其制:社稷、山川二坛在王城南之右;王城四门,东曰体仁,西曰遵义,南曰端礼,北曰广智;门楼廊庑二百七十二间;中曰承运殿,十一间;后为圆殿,次曰存心殿,各九间;承运殿之两庑为左、右二殿;自存心、承运周回两庑至承运门,为屋百三十八间;殿之后,为前、中、后三宫,各九间;宫门两厢等室九十九间;王城之外周垣四门,其南曰灵星,余三门同王城门名,周垣之内堂库等室一百三十八间;凡为宫殿室屋八百一十一间。”极有可能,楚王府并无“周垣之内堂库等室一百三十八间”房屋,但至少有600余间房屋。

嘉靖元年(1522年)《湖广图经志书》卷一公署(p21)称“楚王府,在司东南一里,洪武三年建府,周围甃以砖城,城下为池,外为红墙。为四门,南曰端礼,东曰体仁,西曰遵义,北曰广智。”

(P23)“宫室 襄辽荆吉兴寿荣等主府大略同。”“彰孝坊在王府瑞礼门外大街中,今王为世子时……建……”

由此可知,从1643年,张自忠沉楚王到1654年左右建關王廟十余年而已,如此庞大建筑未毁于兵,则其变故定费时日。

 第五 三府角名符其实

嘉靖元年(1522年)《湖广图经志书》卷一公署(p22)称“镇守府镇守太监居之。……正统中设太监府……成化以后始移居省城在布政司南一里,成化十年(1474年)建。正德十二年(1517年)太监杜甫拓地重建。所谓“布政司南一里”正在關帝廟处,长街右。由1521年武昌府城图,關帝廟正处左楚王府,右太监府之中。现今的后长街与读书院的交角正是楚王府的西南角。从那儿到太监府不过150米,先西南向行90米,再正西向行过關帝廟,抵达太监府不过60米。该处确为一角,称为三府角,该是名符其实了。

柏榴村的博客说“武昌后长街、三府角一带”对极了。三府角如何成了

三佛阁,最可能是在咸丰之后了,本文无法论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3405-750592.html

上一篇:自强学堂地理位置研究 ----《湖北通志》关于自强学堂若干误记
下一篇:《科学网》需要科学思想
收藏 IP: 124.228.5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