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刀耕火种与水土保持
赵建民 2019-9-10 22:47
通过耕作和施肥改良土壤,是我国南方山地农业几千年来得意不断发展并保持土壤肥力的根本原因。 传统的土壤耕作由来已久,大体出现在由刀耕火种的迁徙农业向定居农业转化的过程中 ,经历了游耕(刀耕火种)、 锄耕 、 犁耕 到现代机械化耕作不同的 发展阶段。 人类最初的耕作制度是游耕制,即 ...
个人分类: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500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湖北省赤壁市召开
赵建民 2019-7-26 15:37
2019年7月11日-13日, 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陆水试验枢纽管理局、长江科学院等单位具体承办的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 2019年学术年会 ,在湖北省赤壁市胜利召开。年会主题为 “乡村振兴中的水土保持” 。参加本次年会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研究员,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理事长、南昌工程学院校长金志农研究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 ...
个人分类: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332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土壤水的生态与文化意义
赵建民 2019-6-25 17:25
土壤水 的生态与文化意义 土壤水处于潜水面以上的包气带中,是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生物水联系的纽带;土壤水可以流动 、 难以压缩,具有液态水的一般特征,但不同于一般的液态水。 1 土壤水的类型与分布 ( 1 )吸着水:受到分子、(水合)离子间作用,而吸附在土粒表面 , ...
个人分类: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378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关于水保专业本科毕设
赵建民 2019-6-4 11:49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是一项实战演习,是系统总结和运用大学里所学知识,锻炼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本科论文(毕业设计)不可能有多少创新性,从今年的毕业答辩情况来看,工程实践性(毕业设计)和参与导师研究项目的毕业论文大概各占一半,当然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也是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思路和试验设计 ...
个人分类: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34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学术年会在南昌举行
赵建民 2018-11-8 22:58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走向新时代,水土保持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 如何将中央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用科学技术推动水保事业的发展,南方十几个省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者都在孜孜不倦的探索和思考。 基于此,南方水土 ...
个人分类: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325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区划模型
赵建民 2018-10-22 22:32
我对学生说过:“区划是规划中最有灵活性的一部分,不同的地方绝对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两个区划。”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43070.html 上一篇: 北京的房子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下一篇: 根据20 ...
个人分类: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210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大自然的手术刀
赵建民 2018-4-5 12:30
这个烂坡该怎么治理?
个人分类: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2869 次阅读|没有评论
防护林体系和造林技术
热度 1 赵建民 2017-12-24 11:58
防护林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 其中水保林和绿洲防护林体系都是 阶梯状或同心圆结构 的。农田、牧场防护林是 带片网 相结合。 水保林体系 主要包括分水岭、坡面、沟道和河流湖库沿岸几部分。 分水岭树种一般要求耐旱、喜阳光、抗风,在干旱地区多以草灌为主,面积广阔的分水 ...
个人分类: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561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粘土发老苗,沙土发小苗
赵建民 2017-12-24 10:55
GPS: ............. 粘土发老苗,沙土发小苗 **: 赵博,什么老苗、小苗,听不懂;什么是发? GPS: 小苗就是幼苗、嫩苗,老苗比小苗老,发就是生发、发育的意思 ...
个人分类: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789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不同坡地的水土保持措施
赵建民 2017-12-23 21:05
随着坡度增加,坡面填洼的水量减少,径流量相对增加。坡度越大,流速越大,冲刷能力增强,越容易发生土壤侵蚀。 缓坡地(如2°-5°)可以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如等高带状耕作、垄沟种植、轮作间作、保护性耕作(覆盖措施)等;增加入渗,减少径流、降低流速和冲刷。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在平地上,还可以控制风蚀 ...
个人分类: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6721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3 1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