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 教育 责任 快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xh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胸无大志,努力做个合格的教师。当淡出三尺讲台时,没有因为误人子弟而悔恨即可心满意足喽!

博文

近年来南方冻雨是否与三峡工程有关?

已有 3328 次阅读 2011-1-23 12:01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汶川地震, 三峡工程, 南方冻雨, 局部气候

近年来南方冻雨一直像梦魇一样,每年冬季临近春节时便游魂不散。俺不是搞这方面研究的,但总觉得似乎与三峡工程有关。

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百度百科】

形成冻雨,要使过冷却水滴顺利地降落到地面,往往离不开特定的天气条件:近地面2000米左右的空气层温度稍低于02000米至4000米的空气层温度高于0,比较暖一点;再往上一层又低于0,这样的大气层结构,使得上层云中的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掉进比较暖一点的气层,都变成液态水滴。再向下掉,又进入不算厚的冻结层。当它们随风下落,正准备冻结的时候,已经以过冷却的形式接触到冰冷的物体,转眼形成坚实的冻雨 【百度百科】

 

三峡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中规模较大的工程,这种规模足以影响局部的气候特点。人工降雨也应该属于这个规模或更小一些。例如靠近海岸的沿海城市的气候的确与那怕是远离海边百八十里的内陆城市存在明显的不同。还有一个更局部、更明显的例子:每到冬季长江以北就会进入供暖期。在一个拥有一两百万常住人口的城市,其市内气温平均要比郊区或周边县乡村高5℃左右(俺注意过每天的天气预报)。这说明人类的某些规模的活动是能够改变规模差不多(一般来说应该数量级相同)的自然环境的。

三峡工程影响了局部的植被与土壤层,从而影响了水分在空气与土壤、江水中的分配与平衡。无论在中国的南方与北方,冬季相对来说雨水较少,但由于三峡水库的存在肯定会增加空气的水分,从而可能会增加冬季降水量的增加——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形成冻雨。

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水利工程史上划时代的创举(有些弱智的、好大喜功的人愿意听这样的吹捧),经历近半个多世纪的论证,终于在1998年的大洪水“辅助”下催生了。从各方面的用词——抵御“万年不遇”、“千年不遇”、“百年不遇”洪水以及“三峡工程不是万能的”——来看,似乎越来越显示缺乏“科技含量”。也许有人太想史无前例、名垂青史了,也许有人太想收电费而发家致富了,也许……

聪明智慧的中华祖先总是按照“顺其自然”的思路——即“道法自然”来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如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成功、至今仍在发挥巨大作用的水利枢纽工程——都江堰。虽然当时是军事、政治目的,但后来的确为天府之国带来无穷无尽的利益。当我们摒弃古代先进的思想、亦步亦趋地追逐西方原理、定理、定律和公式的时候,现代的我们已经变得非常弱智了。

另一方面,三峡工程规模的人工工程对“自然”的影响作用也不能过分夸大。2008年汶川地震后,有人就把造成地震的原因与三峡工程联系起来,或者认为是三峡工程“重压”出了汶川地震。倔人俺认为不可能!因为能量的数量级不同,而且大大的不同。专家估计汶川地震相当于四、五百颗广岛原子弹(亦有近千颗、5600颗、2万颗之说),所以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冰冻的运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745-407107.html

上一篇:终于制备出石榴子石微晶
下一篇:微米“浮雕”微米“鱼”
收藏 IP: 202.199.134.*| 热度|

6 苗元华 蔡龙龙 武夷山 李学宽 丛远新 孙庆丰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