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信息文明之光:《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五:关于《信息

已有 3564 次阅读 2012-3-12 21:38 |个人分类: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本体论, 信息资源, 信息文明, 价值论,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文明之光(35):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五:

 

关于《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序言(二)

 

          

杨文祥整理

 

 

徐引篪研究员退休前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为中科院文献情报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奉献了她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徐先生不但是我仰慕和尊敬的学界师长,也是本人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对《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一书的出版,徐先生十分欣慰,特为之作序奖掖后进。

 

在本书的绪论中,我曾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学术专著一经面世,便意味着在期待和接受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对其学术价值的审查、评价和批评。”对此,徐先生深表赞同,并进一步指出,“杨文祥教授的《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是一部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关于信息资源及其价值问题的学术专著。为这样一部专著写序,不但必须从理论上溯本求源,从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经济、信息时代、信息文明和社会信息化谈起,还要对其作者的知识结构、学术背景及其对人生的价值思考与理解有所了解。否则就很难对这部专著做出准确的理解和评价。

 

在序言中,徐引篪先生提纲挈领地论述了信息资源管理在当代人类社会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她认为,“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电子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覆盖全球的卫星远程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融合为一体,形成了具有信息时代历史高度的现代信息技术群。现代信息技术所形成的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以Internet为代表的覆盖全球的信息资源网与电子信息通信网的结合,使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经济实体具有了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组织和市场组织的能力。这样,以信息资源为资源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以电子信息网络环境为社会基础设施的全球范围的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互为条件、互为手段、互为目标的统一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其核心问题,而对信息资源的合理组织和科学管理便构成了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前提。于是,信息资源管理不但成为当今世界管理实践的核心领域,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研究领域之一。

 

关于信息资源管理与价值问题的关系和信息资源价值研究的理论意义,徐先生作出了这样的阐述:“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学术界对关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和前瞻性的学术思考,价值问题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这一历史条件和学术背景下,人类理性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信息资源对于人和人类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使得人类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以如此巨大的热情来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以便更为有效地传递、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回答这一问题,本书作者站在人类社会从整体上处于日渐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时代转型的过渡时期这一历史高度上,提出并进行了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关于信息资源价值问题的专题研究。这一基于人类共同利益所进行的关于人类社会信息化和信息文明建设、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理论思考和研究,不仅是当代人类社会对工业文明历史反思的延伸,其理论思考的前瞻性和对信息文明和信息化建设实践的现实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此基础之上,徐先生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基于这种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和信息文明文化观与信息资源价值研究的内在联系也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她指出,“全球范围的资源组织和市场竞争,不但使得世界各国出现了全球性的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而且这种国家利益的平衡与冲突又“史无前例地”和企业与企业之间、人员与人员之间不同层次的经济利益关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空前复杂的世界经济政治关系图景。为平衡这种日益复杂的利益关系,缓解利益冲突,各种地区性、全球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合作组织及其交流活动日益活跃。这一现象有力证明了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信息知识时代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存在和不断深入地发展。这样,建立在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和信息文明文化观这一事关世界和人类整体文化建设和人类未来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便提到了21世纪人类社会的议事日程。信息资源是信息文明建设的现实基础,信息文明的信息文化价值观只有在对信息资源价值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得以确立。由此看来,杨文祥博士关于信息资源价值论的理论阐述有可能为21世纪人类文明共同文化观的探索提供一条可供参考的科学思路。

 

关于本书的理论深度,徐先生认为,“本书的信息资源价值论在心理机能的层次上对人类社会系统信息机制的探讨;在人的本质和意识本质的层次上对人的本质、意识与信息资源的关系的探讨,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人的价值、人的心理和人的行为与信息资源的关系;人的心理机能、人的行为机制与人类社会系统的信息机制和信息资源的关系的探讨等方面,均达到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研究领域前人所未曾涉及的深度和水平。

 

关于本书的研究广度,徐先生认为,“在理论研究广度上,本书突破目前图书馆学和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认识局限,通过图书馆学和信息资源管理与价值哲学、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对信息资源价值与信息资源价值实践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样的学科广度,在目前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中也未见有先例。

 

关于本书的研究方法,徐先生也做出了肯定的评价。她认为,“‘以整体思维为基本原则,以跨学科研究方法为基本方法,强调跨学科多维交叉研究方法的运用;‘在整体思维和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强调‘关联互动’研究方法的运用’;‘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强调‘横向纵向横向’双向度交叉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本书信息资源价值论方法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建立和有效运用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方法论体系需要研究者具有较广博的知识视野、较强的理论把握能力和深层次理论的探索能力。

 

徐引篪先生对《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一书的总体评价是,“本书作者从信息资源本体论到信息资源价值论,从信息资源价值形态到信息资源价值实践机制,从价值实践机制再到信息资源的价值评价,建立了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关于信息资源价值问题的理论体系。

 

关于本书作者人生阅历与其本人学术特色的内在联系,徐先生认为,“本书作者文革前所受到的良好的基础教育,文革时期12年之久的上山下乡的艰苦磨练,文革后1977年首届高考的严格筛选,中文专业较扎实的语言学功底,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两大名校系统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以国内外学术大师和各领域名家为导师队伍的中国书院“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的学术熏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国际视野,长期的图书馆事业建设实践、专业教学实践和基于这一实践所进行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数十年求学与探索的人生阅历形成了作者讷于言而敏于思的学术品格。作者的这一学术品格与其基于这一品格的学术执着构成了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这部学术著作在选题角度、研究方向、研究层次和研究策略;研究广度和研究深度;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等多方面致力于学术创新的基础。尽管对这些学术创新的评价必然是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那就是,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信息资源价值问题研究的新境界。

 

根据上述序言,可以明显看出,徐先生对学生的了解和把握是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呵护更是无微不至。当然,作为学生和作者本人,只能将先生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作为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以不辜负先生对自己殷殷的学术期待。

 

饮水思源,在此,谨以学生的名义向徐引篪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2.杨文祥.信息文明之光:《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作者告白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86646.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3813

3.杨文祥.信息文明之光:《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一:关于题名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01829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09.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5.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6.html

4.杨文祥.信息文明之光:《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二:关于扉页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7471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98802.html

5.杨文祥.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三:版权页内容简介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00993.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96942&do=blog&id=531633

6.杨文祥.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四:关于《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的序言(一)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4268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47063.html

上一篇:网海泛舟:光与影的舞蹈 诗文与哲思的交响(3)——博文-摄影佳
下一篇:人与大千世界的心灵对话——鲍海飞诗文佳作阅读与鉴赏(9)
收藏 IP: 222.222.15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2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