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论“进化”“演化”“天演” 精选

已有 7340 次阅读 2009-11-30 08:18 |个人分类:有关科学与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达尔文, 进化, 演化

      我这篇博文是为了回应叶剑先生的博文:《支持用演化,与孟津老师商榷》1。该文讨论我的博文《进化”“演化”“天演论》2中的一些内容。科学网似乎希望在博客文章题目中尽量避免用人名,我就选了一个不用再敲字、只须换一个字位置的省事题目。但我先感谢叶剑先生的和,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讨论,也让我有机会更深入地说一些有关的问题。我也知道这是一个不会有立即结果的讨论,但我希望它带来正面的、学术性的影响。

 

      首先,我所讨论的内容,是针对生物学界里存在的问题,这也是王德华老师文章中提出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我觉得最后可能是通过投票方式,就像我在博文中说的那样。我把严复的“天演”搬出来,是希望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个生物学的问题,也许会对我们解决在生物学中用“进化还是演化的问题有所帮助(除了添乱以外)。从名词本身来看,并在生物学中来理解,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见谁能说出“进化演化在词义上比我说出的“天演”的三点理由有更好的理由。

 

      在我的理解中,用“进化还是演化来翻译evolution是生物学界中长期存在的一个争议问题。我不知道在其它领域中是否也有类似的长期争议,而争议中涉及的问题,与名词所体现的科学内容、使用的广泛性、以及定义等相关。比如,在叶剑先生提到的关于“人类的意识、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乃至社会、思想观念等的evolution”研究领域中,有没有关于“进化”和“演化”这两个词的争论?在这些领域中,有没有变化的方向、目的性和随机性的概念差别?这都是我不知道的。所以,我的讨论和回复问题,基本上是限定在生物学的圈子里。我也说过,在非生物学领域中对如何使用这两个词没有意见。

 

      既然说起这个问题,我就多说几句。首先,我在回复博友留言时,也认为重要而广泛使用的名词不要轻易改变。有好的理由,并不意味着必须改变。一个例子,就是“熊猫”和“猫熊”之争。从分类学角度看,我们传统上说的“熊猫”是和狗熊、北极熊等属于同一个生物支系,它们拥有最为接近的共同祖先,在分类上都是熊科的成员。而老虎、狮子、豹子、猫等,则属于猫科。叫“猫熊”从科学上更有道理,而“熊猫”在词语上看不科学-那个黑眼圈的家伙是熊,不是猫。习惯上,“熊猫”已经成为广为流传的词汇(但台湾官方和学术界好像也用“猫熊”,这一点我不是很确定),所以大熊猫这个名字估计不会改。谁改,亿万人民会跟你急。当然,与“进化演化”比,这个例子不是十分的贴切。首先,“猫熊”在大陆从来没有流行过,没有竞争力,不像“进化”和“演化”两者都很流行。其次,“熊猫”只是中文的普通名,而不是学名。它的学名是拉丁文: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中文的学术性刊物上,如果谁对使用“熊猫”有意见,可以使用它的学名而不是普通名,不会有任何的误解。但在中文刊物中,不用“进化”和“演化”,而用evolution,就不伦不类了。

 

      我举熊猫的例子,说明习惯是我们考虑用词的一个因素。但我不认为“约定俗成”一定要保留一个词语的好理由。有时候我们必须考虑更多的东西。比如,在地质学的年代地层学中,我们曾经习惯用“老(早)第三纪”(包括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和“新(晚)第三纪”(包括中新世和上新世)。但近年来,这些习惯词语已经分别为“古近纪”和“新近纪”所取代,以使中文的用法和最新的国际地层年代的术语统一。这种改变,是在小范围、专业性很强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习惯也得改,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修改过的术语显然更加的科学和准确。习惯用语,不是这个词语必须保留的充分理由。


      此外,对什么是“约定俗成”也是一个判断问题。比如,王德华老师用Google检索的结果是这样的:2009年11月25日晚22:50分:搜索进化获得约 27,800,000 条结果;搜索演化获得约 4,540,000 条结果。2009.11.26 8:53搜索 天演获得约11,700,000条结果。我不知道为什么天演和进化一样,都比演化高出一个数量级。在我的印象中,天演在学术性的生物学文献中即使用过,也用得很少。不知为什么它有这么高的出现率。也许是它听起来好听一点,或者是严复很早就用过了所以普通人用得多一点,或是我的判断有问题?真的不知道。


      对于叶先生提到我回复郝炘留言的逻辑问题,我用下面的引文来回答,这也涉及我在我的博客原文中提到的张昀老师。张老师是这样说的:“前面我们提到evolution一词有两种译法,即进化和演化。进化一词早已被我国生物学界接受和广泛应用。如前所说,进化中的“进”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进步,更不是“退化”的反义词,它是指某种有趋势的变化(…),有别于无向的、循环往返的变化。而演化一词作为广义的概念近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非生物学邻域(例如在天文学和地质学中),成为一个常用的(有时是滥用的)词。”3p, 9-10 能编写出一部《生物进化》的人不多,而张昀先生是我在北大的老师,可惜他过世很早。我很尊敬张老师,他是一个严谨的学者,我不能不仔细领会他说的话。

 

      对于叶先生说的:“另外,关于大多数讨论所涉的方向性问题,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这本身就是自然界的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在社会学里,从玛雅人用石刀杀人,到我们今天用原子弹来轰炸,代表了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我一点意见都没有。但在生物学中,不是这样的。我在念研究生时,读了木村资生的“分子演化的中性理论”一书,读得我一头雾水。其中的数学式子,让我极为痛恨。但我知道了一点基本的东西,那就是种群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异,可以是中性的。那些基因变化,对生物个体即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这些变异通过随机漂移,在物种种群中改变变异的频率,或者留下成为物种特征,或者丢失。这些演变,既不是进,也不是退,它是毫无目的的。唯一能说的,是它们只是在时空上有变化。当四足动物丢失了四肢而成为蛇;当陆地上的“偶蹄类” 简化甚至丢失了骨盆后肢而变成了海豚鲸鱼,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就没有那么规律了。有手脚复杂还是没有手脚复杂?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复杂的问题,看你怎么来看问题。所以,我不是很清楚在生物学上使用的evolution一词,和在社会学上使用的同一个词,是否应当用同样的标准来判断它们。这也是我把我所讨论的问题,限制在生物学的范畴内。

 

      但我也知道,evolution一词在英语中已经用在各个地方。比如可口可乐瓶子形态的演化(进化)等等。所以,始作俑者,是evolution,而不是它的中文译义。如果我总结一下这个讨论,目前有两个结果:1)按照我最初在生物学中来讨论“进化”和“演化”,叶剑先生是支持我的看法,即两者都不如“天演”好。2)如果是在在整个学术界(生物、物理、社科等等)来讨论这个问题,这是叶剑先生的希望,我自己没有什么倾向性。我认为在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都可能犯错误,即使是一个名词的翻译。如果我们根据现在的理解来对待一个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我们既要讲究科学,也要尊重习惯。这是为什么我觉得我们还是该通过适当的程序 ,投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因 (即使在生物学界来看也最好如此)。投票以后,大家遵守规则来用词。如果是由整个学术界代表来投票,我的预测是“演化”将会胜出,这和叶先生的立场一致。谁不信我们可以赌一把:一瓶啤酒为胜负。

 

      最后,题外的话:存在的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但存在的一定都是有道理的。

 

(匆匆而就,我有时间会做些修改)

 

1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4917

 

2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3985

 

3)张昀。1998.  生物进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274971.html

上一篇:《物种起源》与《齐民要术》
下一篇:1982年新疆考察杂忆
收藏 IP: 173.63.222.*| 热度|

19 武夷山 李霞 王海辉 王汉森 王琛柱 马昌凤 陈绥阳 朱志敏 钟炳 许浚远 刘立 张丽娜 杨芳 刘岩 陈湘明 贾伟 叶剑 孟羽 pkuzeal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