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家的考试故事
热度 3 史晓雷 2018-4-28 10:10
按:拙文是为《科技日报》“科林碎玉”栏目应急而写,刊载于4月27日,发表时题目改为“考场上的科学家们”——其实这里的“们”完全是多余的。图片为发博文时加,取自网络。 考试,是师生关系中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有一句笑谈总结得挺好: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有关考试,坊间流 ...
个人分类: 科普|11211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梁维燕院士的机电人生
热度 9 史晓雷 2017-2-17 09:04
按:本文刊载于2016年第12期《今日科苑》。该文的写作,得益于本人主持的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梁维燕院士小组”,编号2013-G-Z-HLJ03。该项目部分采集成果(含实物和电子资料),已经提交中国科协老科学家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馆藏基地(目前位于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未来可能转移至待落成的 ...
个人分类: 科学随笔|10749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9
回忆在自然科学史所读书期间的几位老先生
热度 11 史晓雷 2017-1-3 09:54
按:这是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60周年所庆(2017-1-1)征文写的一篇稿子。其中有关许良英先生的回忆文字,过去曾在网上发过,只是那里表述略详细一些。当时和许先生合影的一张照片,一时也找不到了。 &nbs ...
个人分类: 琐记|10974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11
记我的大学老师,献给教师节!
热度 9 史晓雷 2016-9-9 16:02
按: 下面这些文字摘自我2008年写的一篇文章,仅选取了回忆老师的部分,今天做了补充( 蓝色部分为补充回忆的)。 当时为了纪念母校河北理工学院(如今改为华北理工大学)建校50周年而写,后被收录到学报校庆出的一份专辑中,题目《回忆我在“理工”的日子》。硕士及博士期间的许多老师同样深深记在脑海里,待日后再写 ...
个人分类: 琐记|9418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9
悼念著名天文科普专家李元先生
热度 9 史晓雷 2016-7-8 08:07
昨天在微信群、新浪微博中看到一则消息:天文科普元老李元先生于本月 6 日晚 10 点 30 分逝世,享年 92 岁。 李元先生是我国天文馆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是著名天文科普专家。李先生对我国天文馆事业及天文科普事业的贡献,媒体上多有报道,此处不赘,仅谈谈笔者与李老的一点接触,以悼念先生。 2006 年 7 ...
个人分类: 琐记|8588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9
丁文江小传(翻译并注)
热度 8 史晓雷 2016-4-8 14:21
按:这篇稿子2011年发布在“黄桥在线”(丁文江是江苏泰兴黄桥镇人),现在网络上竟然搜不到了,尽管通过进入论坛还能看到。本人上篇博文写到“拜谒丁文江先生墓地记”,这篇算后续或者补充读物吧,不是本人的研究,是一篇译稿。今天翻看《中国之前的中国:安特生、丁文江和中国史前史的发现》(马思中、陈星灿编著),从 ...
个人分类: 科技史教学|10820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8
拜谒丁文江先生墓地记
热度 16 史晓雷 2016-4-3 15:13
这是一篇旧文,写于2009年5月。当时笔者去长沙一趟,五四青年节那天到岳麓山拜谒丁文江墓,回到北京后,写了一篇小文,承蒙《科学新闻》几位编辑的厚爱(贺涛、邸利会、王丽等),刊发在了该杂志当年第12期。国内4月4日是清明节,也算是应景之博文吧。下文是原稿,当年发表时编辑有删减。 在 ...
个人分类: 琐记|10849 次阅读|33 个评论 热度 16
奥本海默与赵忠尧
热度 9 史晓雷 2016-3-29 16:09
奥本海默是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后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所长;赵忠尧是我国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首先发现了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湮灭现象。他们两人有什么关系吗?笔者并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过直接的交往,但最近在伯克利Doe图书馆藏1969年出版的一本Oppenheimer的书中,出现有三位华人物理学家,其中两位杨 ...
个人分类: 科学随笔|12131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9
照片上是李善兰,不是左宗棠!
热度 7 史晓雷 2016-1-28 15:18
昨天翻看《上海图书馆藏历史原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28页有一幅照片如下,右上角写着“左尚书宗棠”,但其实这张照片不是晚清重臣左宗棠,而是晚清著名的算学家、翻译家李善兰。李曾完成了利玛窦、徐光启的未竟之业,和伟烈亚力一起在1857年把《几何原本》后9卷译介给国人。原照片上的墨迹错误,编辑 ...
个人分类: 琐记|6368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0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