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丽霞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ublx 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交通系统(ITS)

博文

汽车共享,你会选择吗?

已有 4367 次阅读 2014-11-24 09:2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汽车共享,就是像租自行车一样租赁小汽车。

1948年,世界最早的汽车共享组织在瑞士诞生,一个人用完车后,便将车钥匙交给下一个人,这在瑞士这样的山地国家非常实用。在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租车已是常态,美国著名的Zipcar已经覆盖到40多个城市100多个校园,德国不来梅推出了“1辆顶6辆”的“汽车分时租赁”方式,汽车共享使得当地居民即使不拥有汽车所有权,也能在出地铁站或下公交车后,选择不同种类的汽车前往城市的各个角落。比利时主要城市专门为共享汽车开辟了和出租车一样的专用停车场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拥有310处市内共享汽车停靠站,日本、英国等国家的高油价令许多人开始转变观念,加入汽车共享行列。据统计,欧洲参与汽车共享计划的会员已达到约300万。

在美国,Zipcar的口号是:“你身边的轮子”,完全网络操作,无须柜台办理,更不用找人帮忙。车型有甲壳虫、速腾、宝马MINI和普瑞斯等,每一部车甚至有自己的名字。Zipcar应用了物联网技术,每部车子都安装了镶入式的系统监控器,用于和会员卡信息对接,可动态掌握汽车的即时状态。会员可上网或通过手机搜寻需要的车,电子地图排列出车辆的基本情况和价格。Zipcar的服务对象有三大类,个人、商务、校园。校园计划目前已成为Zipcar的收入来源之一。Zipcar费率有3种模式:非会员按照小时、天租车,租车费率约8-10美元/小时,包括每天最多180英里的汽油、以及保险。Zipcar的经理人格里菲斯做了几个财务模型,结果表明:每个城市需要150-200辆汽车,每辆车要有40个会员,公司才能实现赚钱。这种模式下,公司的营收由2008年的9600万美元增至2010年的1.8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0%左右,已拥有约70万名会员。

戴姆勒集团2008年开始在德国乌尔姆开始Car2go智能租车服务试点,这也是全球第一家进军租车服务的汽车厂商。目前Car2go服务覆盖欧美19个城市,为租用的车主提供纯电动Smart Fortwo驾驶,满电行驶里程达135 km,完全充满电的时间需要8 h。与传统租车服务相比,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租还车自由。用户可以在市区任何停车点租还车,无需工作人员干预。二是按分钟收费,每分钟29欧分。此外,纯电动汽车也给了很多年轻人不同的用车体验。使用Car2go服务的客户需要注册并领取智能租车卡,然后用手机程序寻找附近汽车,汽车挡风玻璃处有一个接触式读卡器。客户用智能卡解锁汽车后即可使用。使用完毕后,将汽车免费停放在市区任何一个公共停车位,租车过程即结束,租车费用通过银行自动扣款。

巴黎“Autolib”自助租车服务是由巴黎市政府推出的一项城市交通服务管理计划,它的最终意图是引发法国城市居民出行习惯的革命性变化,2011年第一批投运250辆车,租车站共253个,其中180个在巴黎市内,截止2012年6月,形成了一个由3000辆供租车辆和遍布巴黎市以及周围45个近郊市镇的1200个租车/还车点组成的庞大网络。

在上海,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分时租赁也正在示范应用中。同济大学为联系嘉定校区与四平路校区的教职工通勤交通,建设了新能源车的汽车共享计划,车型有荣威、雪佛兰,满电可以行驶100-120公里,每小时租金30元,日租金131元起,可以校区之间异地归还,也正在推广至上海交通大学的闵行、徐汇校区之间,不足的是目前只对本校的教职工开放。嘉定的“一嗨租车”在传统的汽油车租赁的基础上,也有新能源汽车租赁,但限于充电站、还车点的制约,目前受众面还不大。

杭州作为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非常注重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杭州正在推行基于电动汽车的微公交,已布设了4个租赁取还车点,约有1000多辆2座、4座的电动车投入使用,每个点集中点约有60辆车,采用立体机械式停车库存车,在公园等景点的路侧采用了与自行车式的路边泊车。微公交的目标用户为杭州游客及附近居民。电动汽车满电可行驶60-150公里,60km的车辆主要用于分时租赁,小时租金为15-20元,还可以按分钟计费;100km以上的用于包年包月,年租金约在1200-2000元,包含保险、保养等费用。目前,这一示范正在推广中。

基于新能源车的汽车共享,正逐渐成为城市一种新的交通模式,低碳、绿色、环保,你会选择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3486-845815.html

上一篇:学会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下一篇:匆匆那年
收藏 IP: 222.66.170.*| 热度|

4 刘洋 赵凤光 胡爱国 王晓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6: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