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书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YU

博文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背景及趋势

已有 5598 次阅读 2009-2-4 16:1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各国联合应对。各国发展阶段不同、科技水平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应该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努力。

 

1.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基本背景

 

11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自然条件和现实状况

建立低碳经济应该基于发展阶段以及地域性的考虑。据估计,全球约有24亿人仍以煤炭、木炭、薪柴、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燃料,有16亿人没有用上电。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应该促进而不是阻碍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是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自然条件和实现减排的现实状况有以下特点。

一是中国人均排放较低,人均累积排放更低,而且排放总量里很大一部分是保证人民基本生活的生存排放。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中国目前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二是中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由能源储存和一次能源结构决定的,中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由于煤炭消费比重较大,造成中国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相对较高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处于重化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都已经经历过了这样一个阶段。

三是由于国际分工变化和制造业转移,中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温室气体国际转移排放的压力据估计,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每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减少0.2%,而这是基于对未来中国农业生产的乐观假设而提出的保守结论。2006年,中国生产了全球44%的水泥,释放的二氧化碳占当年中国总排放量的9

考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问题,要注意考虑以上因素。

12 发展中国家面临资金和能力方面的限制

资金和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关键环节,也是现实的薄弱环节。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资金和能力方面的限制。在能源部门,向低碳技术转型的项目运行需要对新技术进行大量的前期投资,其中一些技术尚处在商业化应用的初始阶段。巨额资本费用、高风险和对技术能力需求的增长阻碍了早期的发展。要实现向低碳技术转型的突破性进展,发展中国家将面对随之而来的巨额递增成本,而其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尚在努力解决当前能源改革的资金难题。而要带来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收益很可观,但是带来这些收益的国际资助机制和能力建设机制尚未充分发展起来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稳定水平需要运用大量现有技术,或者运用未来数十年在适当优惠政策下预计可购得的技术。但是,调配和普及有利于环境的技术目前还存在许多障碍。这些障碍包括:人类行为、缺乏适当的政策和法规框架、需要对新能源技术所需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13 发达国家需要带头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因

自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到1950年,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的95%1950年到2000年,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占77%。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长期历史排放和当前高人均排放造成的,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贫困人口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对来说较少,不应该为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所导致的生态恶化后果负责,与此同时,事实上他们是最脆弱和最大程度上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人群。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和消除贫困的紧迫任务,应该通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2.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反映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当前人均排放上的差异,是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应该维护公约及其议定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机制和主渠道地位,将公约确定的原则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原则。

根据公约规定的这一原则,发达国家应带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发展中国家履行公约义务的程度取决于发达国家在这些基本的承诺方面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

《京都议定书》首先规定了附件I国家 (即发达国家) 2012年所要达到的一个减排目标。但总体来看,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景不容乐观。发达国家应该正视自己的历史责任和当前人均排放水平仍然居高的现实,严格履行《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目标,并在2012年后继续率先减排,并切实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的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能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3.国际气候谈判的进展情况

 

2007年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各方商定提高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为此展开谈判进程。“巴厘路线图”进一步确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框架。今明两年是落实巴厘路线图的关键年份。

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已于今年分别在泰国曼谷、德国波恩、加纳阿克拉举行过三轮,第四轮谈判将于今年12月在波兰举行,在波兰谈判之前将起草一份应对气候变化新行动的文本材料,整个谈判将于2009年在哥本哈根结束。

构建2013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框架应该解决“巴厘岛路线图”提出的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转让这四个基本问题。谈判进程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加强减排行动。工业化国家将通过可测量、可报道、可核查的行动进行减排,包括可量化的排放限制和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将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进行适合该国的减排行动,以可测量、可报道、可核查的方式通过技术、融资和能力建设来支持、实现减排行动。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只有在可测量、可报道、可核查的资金、技术支持下才能实现可测量、可报道、可核查的减排行动。

巴厘路线图为国际社会探讨2012年后气候变化国际制度安排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时间表。当前,落实“巴厘路线图”的谈判正处于关键时期。为在2009年底前取得积极成果,需要各国在公约和议定书的原则和框架下,付诸实际行动。

 

4.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关系的基本思路

 

1国际社会在推动气候变化后京都国际谈判进程中,要继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明确作出继续率先减排的承诺;要平衡推进、按时完成谈判,切实体现对减缓、适应、技术、资金四方面的同等重视;要坚持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作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合作主渠道、其他倡议和机制作为有益补充的安排。发达国家应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继续率先大幅度量化减排,并在资金、技术、适应、能力建设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发展中国家也应在此前提下,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2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需要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挑战,而适应气候变化则是一项现实、紧迫的任务

适应气候变化是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应本着共同发展的精神,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应对气候灾害的能力。要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和机制,特别是要提高发展中国家防灾减灾、早期预警和灾害管理的能力,以减缓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妥善解决。应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3).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领域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目前,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资金缺口很大。在近期几轮国际谈判过程中,与会代表指出,发达国家应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筹集更多资金。应该推动完善全球环境基金等现有资金机制,尽快落实适应基金下的活动,为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新的额外的资金支持。同时国际社会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强节能、环保、低碳能源等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合作,特别是加强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买得起、用得上这些技术。

应该尽快启动《京都议定书》的适应基金,并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开放;完善全球环境基金和清洁发展机制的运作,使发展中国家更加受益;扩大适应资金来源,为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支持。

中国政府提出,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资金,除现有的官方发展援助外,发达国家每年至少要拿出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5%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目前中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专家提议,设计推出一个由共有资金驱动的资金机制,这个共有资金的性质是国际多边共有资金,可与私人资金、资本市场的建立紧密联系,以调动更多的资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研发和转让。这一共有资金的主要贡献者应该来自于发达国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也可以为其做出贡献。这一共有资金的规模将比现有的全球环境基金(GEF)大得多,操作机制也会更为灵活。要设立共有基金管理机制,使其与国际资本市场建立联系,其管理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通过联合国机制的政治管理,二是实际运作管理,可以更多地借助于金融资本市场的操作规则。利用共有资金和私有资金引导清洁技术转让和开发,促进在全球范围内低碳经济发展。中国的这一提议在近几轮的国际谈判中已经得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中国在今年11月将举办国际论坛进一步探讨这一资金机制问题。

4.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领域需要加大技术转让力度。技术进步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技术转让是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领域广泛讨论的焦点话题之一。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作用。一些现有的或者在未来几十年中有望投入使用的科技手段能够起到稳定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作用。要建立有效的国际技术转让机制,使技术转让国际机制落实到位。国际社会应该积极探讨建立有效的技术转让和推广机制,实现技术共享,确保广大发展中国家买得起、用得上气候和环境友好型技术。

《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允许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为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使用先进的技术提供资金支持,以获取减排额度,这实际上促进了技术转让。但是清洁发展机制只能部分解决利用科技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存在的市场问题,还需要更多的技术转让机制来促进政府与政府间的技术合作。

要建立有效的国际技术合作研发和转让机制,给技术研发和转让提供激励机制,以优惠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现有技术。发达国家应减少贸易和技术壁垒,消除技术转让的障碍,支持尽早落实公约关于技术转让的规定,不能只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把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全部推向市场。发展中国家则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清洁技术,以提高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在以公约和议定书作为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应该开发其他开展务实合作的倡议和机制作为公约框架补充。目前正在进行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则为加强技术开发和转让、增加发展中国家获得可支付技术的途径及促进国际技术合作提供了重要机会。未来的国际技术转让机制需要能够提供包括可靠的资金等各种激励手段增加对于发展中国家开发和利用环保型科技的投资,同时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机构能力建设,以推动国家主导的依靠科学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

同时在最终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框架中,应该考虑建立系统的技术转让评审和评估机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990-212896.html

上一篇:大气棕色云报告显示亚洲城市正在变暗
下一篇:探索环保新路 深化污染防治
收藏 IP: .*| 热度|

1 杨海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1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