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玩命才能《“玩”进科学院》

已有 8894 次阅读 2010-5-24 01:05 |个人分类:个人随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玩进科学院

玩命才能《“玩”进科学院》
(王德华)
 
《“玩”进科学院》最近在科学网火了,书的作者小吴同学也火了。要是他真的由于这本书发了财的话,他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科学网了。科学网成了他免费卖书的小摊了,尤其难得的是还有这么多教授级的书托。
 
终于没有好意思张开口向大宝索书,但很想读读他写的文字。由于他时常在网上吹嘘这本书,说这本书是所谓的励志书、畅销书。还好,网上有书的部分内容的电子版,这样总算抽时间读了些他这本处女作中的一些文字,也算有了些了解。
 
这小伙子很有思想,很有才气,也似乎很叛逆。他的文字很像他博客的头像,歪戴礼帽,没个正形,有点“街痞子样”。他在书里却把自己夸得很上档次,从一个挂科差点被劝退的差学生,突然间变成了一个勤奋努力刻苦好学的好学生。他把自己描述得比头悬梁、锥刺股还过,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怀揣着对物理学的无比热爱,在历经坎坷磨难后,终于把自己“玩”进了科学院。(革命没有成功,同志还需努力!甚至是玩命!)。
 
读着他的文字,眼前很自然会出现这个小伙子的“玩”的缩影。他曾经的玩世不恭、不务正业,他的吃得苦中苦的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估计会很激励一些人。他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追求的热血青年,很是惊异他的转变。很遗憾他在书中没有写到底是哪些外界因素刺激戳醒了他奋斗的神经,他也没有写经过哪些内心的反思和斗争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是什么力量使他能够悬崖勒马、浪子回头?是哪位伟人的事迹鼓舞了他?我没有找到答案(也许没有读到的那70%的内容中有描写?)。但在他描写的一个青年人,尤其是80后,在那种处境下能够猛然醒悟,着实是极其难得的事情,是父母极其欣慰的事情。
 
读着他描写的内心的痛楚,也不自觉跟着他痛楚。他叙述他的那位一起磨难的考友由于落榜而被父亲领出北京的情景,“我不禁用手摸着(墙上的)这些字迹,耳畔回响起他晨读的声音,那声音抑扬顿挫,震颤我的心弦。忽然一阵风吹进屋里,在墙角挂着的一样东西被风吹起,又落下,拍打着墙壁,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我循声望去,发现那是一张条幅,上书几个大字:人生能有几回搏!看见这几个字,我一阵哽咽。一个人努力了,付出了,拼搏了,但最后还是逃不过失败的命运。人们常说‘年轻没有失败’,可现在一个活生生的失败的例子就在眼前!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谁愿意接受失败的事实?有谁愿意低着头一言不发地被老父领回家去?我想,现在也许应该把那句话改一改,‘年轻没有成功’更合适。”好让人痛心,可是明白“人生能有几回搏!”不是很容易的。
 
他的文字应该说很质朴,饱含着情感和辛酸,也有冷笑和自嘲,但大多是他自己内心的直白和真心流露。有些文字很有文学性,因为读了后内心有被触及的那种感觉。他从心底里蹦出来的那些感触心灵的文字,是有感染力的。他在描写通过研究生初试去参加复试的时候写道“…我一路径直来到物理所,停好车,却惊讶地见到一个人我的老爸,他居然招呼也不打就一个人从老家跑来北京,提前在物理所门前等我。我看着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却笑着走过来拍拍我的头说:‘进去吧,爸等你出来。’作为一个父亲,读他这些文字也会鼻子发酸,眼里也会挤出几颗水珠来。他在回忆他那年考研落榜后,说“突然一天老爸说要来北京看我,我想起对面兄弟走的情形,一下子慌了神。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老爸来北京住了两天,转了一圈就回去了。他没有表示出任何的埋怨和愤怒,只是临走时叫我照顾好自己。我终于体会到了家人的理解和信任是多么重要!”看起来他读懂了父亲,读懂了爸爸的含义。他父母的言行,是天底下无数父母的真实写照。作为父母,无论是鼓励,还是无奈,还是期望,作为儿子的他似乎是理解了。这小伙子有一个幸福的家,有开明宽厚爱他的父母,还有一个关心他比他挣钱多的可爱的妹妹,好福气。
 
他曾是“一个大学头三年挂了四十多个学分的课程,平均绩点离拿毕业证要求相距甚远的家伙”,他自己都记不清“自己当时是怎么样重修完所有的课程,把绩点从1.2提高到2.1,最后顺利地拿到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的。我只知道对于彼时彼地的我而言,所谓前途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汇。作为一名大学生,不管这四年里我都做过些什么,如果我最后不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那么我的历史都将永远背负失败者的烙印”。所以,后来他在北漂时,能够忍受极度恶劣的生活环境,他在祖国的首都,在北京大学的附近,租住着只有一床一桌一椅和一个大灯泡的7平方米的一个小屋,“院子里没有厕所,想方便就得去街口的公厕排队;洗澡需要跟半公里外一家小卖部兼自制澡堂的老板娘预约;整个一个街区基本上是学生跟外来民工混住;话吧理发店修车铺水果摊陕西面馆成人用品全部都挤在一起。”他也曾发狠“如果不能正常读书,那么,就抄书吧。”这就是他自己说的“玩”进科学院的历程?谁愿意跟他一样这样玩一把?
 
他自己说“28岁之前他每年都有一个爱好,但却从没有一年是把精力真正完全集中在学习上的。”既然已经意识到了,要做一个专业的理论物理学家的话,延续这样的日子一定是不可以的。他不是也说:“科学院以外没有生活,即使有也不是科学院的生活!
 
他现在是在学博士生,当然很快就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的一名新科博士,很多人在等着读他的洋文文章,估计他的导师一定也是一直期待着这个才子的高点数的洋文文章呢 。我们都等着他说“我成功了”的那一天。到那个时候,他的这本《“玩”进科学院》估计会升值。所以,有他签名的书,保存他的书,应该不会吃亏的吧(玩笑话啊)。
 
抄袭他书中的文字太多了,希望他不要写文章批判我。以他现在的文字性格,上年纪的人是不敢惹他的,他要是有时间会把你折磨死,以他犀利的文风不把你气出个好歹才怪呢。
 
他很会抒情,好像有诗人的情怀。记得在他的博客上读过他给他父母写的一首诗,也很感动的。再抄几句他的诗结束吧(拷贝的网上的):
这些年我们一路走过  
虽然人在世俗中摇曳,但心却与佛一起打坐
我们执著地追求着什么
不在乎上天是否眷顾
我们怀着激情而来,拥有海天般广阔的胸襟
我们因挫折而跌倒,但又重新爬起
我们把苦痛刻在心里,把微笑留在脸上
我们发誓要掐住命运的喉咙,因为它妄想使我们屈服
一路上,有人来了,他带来了憧憬
一路上,有人走了,他留下了梦想
这是一条希望之路,也是一条坎坷之路
这条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很美、很凄凉的句子,貌似像励志的语言(如最后两句)。
我觉得,大宝应该说“在中国科学院里读博士,应该是玩命的。”
***********
接受虫二网友的建议,最后一句改为:“要想真正在科学院有所成就,应该是玩命的”。
 
(王德华 2010.5.23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327912.html

上一篇:生物多样性的消失是不可逆转的一个过程
下一篇:换位思考是一种愿望
收藏 IP: .*| 热度|

26 武夷山 鲍得海 王春艳 王号 钟炳 杨秀海 杨顺楷 刘立 任国鹏 刘颖彪 吕喆 黄晓磊 金小伟 迟菲 杨芳 张天翼 郭桅 张旭 鲍海飞 唐常杰 王雷 高绪仁 黄锦芳 pkuzeal daliang leiyunting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