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三茂

博文

《云南旅游观赏竹类和竹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已有 6728 次阅读 2009-7-27 19:31 |个人分类:中国竹文化|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辉朝茂
发布时间:2005-01-02 09:15:47

       摘 要 云南是"世界竹类的故乡",但竹文化旅游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它既是竹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旅游学有待开辟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从竹子的旅游观赏和审美价值、云南旅游观赏竹类、民族竹文化、竹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认为由于竹子具有较高的旅游审美和园林观赏价值、云南竹类资源之丰富和民族竹文化之奇妙,竹文化旅游在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建设中将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应引起应有重视。
       关键词 旅游观赏竹类 民族竹文化 竹文化旅游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培植新的支柱产业、确立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历史进程中,旅游业已成为 云南的经济热点之一,然而竹文化旅游则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既是竹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学有待开辟的重要研究领域。
  中华民族对竹子的栽培、利用和审美活动历史悠久,中国被西方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云南则有"世界竹类的故乡"之誉,由于竹子具有较高的旅游审美和园林观赏价值,以及云南竹类资源之丰富和民族竹文化之奇妙,竹文化旅游在云南旅游业建设中将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一研究领域也将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本文仅从竹子的旅游观赏和审美价值、云南旅游观赏竹类资源,云南民族竹文化及竹文化旅游的粗略构想诸方面对这一新的领域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THE ORNAMENTAL BAMBOO RESOURCES FOR TOURISMAND BAMBOO CULTURE TOURISM IN YUNNAN,CHINA
Hu Jizhen Hui Chaomao(Southwest Forestry College, Kunming,China,650224)

  Abstract Although Yunnan has a high reputation for its being the native place of bamboos in the world, it is still a new project for Yunnan to pioneer the field of bamboo culture tourism which is an important area involving not only further studies on bamboo science, but also researches on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ornamental and aesthetical value of bamboo resources for tourism, ethnical bamboo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of bamboo culture tourism in Yunnan were analys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By describing the abundance in cultural resources of bamboos and the important status of bamboo culture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advanced their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ornamental bamboo resources for tourist trade and bamboo culture tourism in Yunnan.
  Key words Ornamental bamboos; Ethnical bamboo culture; Bamboo culture tourism; Strategies.

——本文原载《竹子研究汇刊》。

1. 竹子的旅游观赏和审美价值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竹子和松、梅被并誉为"岁寒三友",和梅、兰、菊一样有"君子"之称。它是我国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历代诗词书画的绝妙题材,也是现代居家庭院常见的观赏植物,更是旅游休闲审美的特别对象。竹子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偏爱,除了它具有生态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外,更因为它具有特殊的旅游观赏和审美价值。

  1.1 四季常青,萧洒多姿
  文人雅士和布衣贫民都喜爱竹子,因为其秆挺拔秀丽、叶萧洒多姿、形多种多样,且四季常青、姿态优美、情趣盎然、独具风韵。丰富多彩的旅游观赏竹类,或枝柔叶细或秆矮叶大,或相联成片或独立成丛,它们集竹类之美而又各具风姿。 从观赏和审美而言,竹子有声、影、意、形"四趣",这在历代成百上千的咏竹诗中可信手拈出绝妙总结:"篱外清荫接药栏,晓风交嘎碧琅轩"(贾岛诗)--声趣;:"清风凉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陆游诗)--影趣;"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红楼梦》"萧湘馆"对联)--意趣;"夹道万秆成绿海,风吹凤尾罗拜忙"(陈毅诗)--形趣。当人们有闲情逸志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时,一种无限舒适的感受和美好的遐想便会油然而生,一切疲劳和烦恼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

  1.2 高风亮节,虚心自持
  "奇花照眼一时红,修竹虚心万年绿",这可谓竹子品格的传神写照。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妖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更为人们所称颂。在园林中它既可造成竹林、竹径、竹篱等特殊景观而独树一帜,又可植于墙角、楼边作为隐蔽树去遮盖那些不太美观的部份而甘当配角。可以说它们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苟求环境、不玄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把财富奉献给人类。所以诗人赞美它:"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拍参天,及凌云处尚虚心"。

  1.3 宁折不曲,刚强正直
  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的生物特征总结升华成为一种作人的美德,把竹之节和做人的气节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使它成为一种人人皆仿效的精神象征,这是我国竹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能毁其节"。金竹、紫竹、筇竹等都十分明显地体现这种特点。的确,面对一片片一丛丛郁郁葱葱的竹林,人们自然想到它们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曲的品格。这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所在。唐代人称"竹林七贤"之一的女诗人薛涛称它是"苍苍劲节奇"、"虚心能自持"。 

  1.4 扶老携幼,助人为乐
  当您看到竹子作为老人前行的拐杖,竹筐成为婴儿成长的摇篮的时候,您会觉得竹子有一种扶老携幼的精神;当您看到竹秆作为船夫逆水行舟的撑篙而博击风浪,斗笠作为行者避风档雨的工具而无所畏惧的时候,您又会觉得竹子有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这使得人们在思想上对竹子产生了格外亲切的感情而倍加青睐。在人们心中,竹子助人为乐的精神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年年月月持之以恒,正如诗中所说的那样:"霏霏桃李花,竞向春前开。何如此君子,四时清风来"。

  1.5 清幽凤尾,似画如诗
  茫茫竹海,清荫通幽;风抚凤尾,俯情春水。游之所至,有如心随诗意走,人在画中行,"竹深不见人,径声在空翠"。一丛丛一片片似画如诗的修篁翠影,是大自然赐予旅游者的温柔的遐意、清幽的心境、悠远的情怀。正是"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每当唱起"月光下的凤尾竹"时,你难道不深深感到,竹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升华人的精神品格。难怪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说法,王子犹有"何可一日无此君"的感叹。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培植新的支柱产业、确立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历史进程中,旅游业已成为 
  云南的经济热点之一,然而竹文化旅游则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既是竹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学有待开辟的重要研究领域。
  中华民族对竹子的栽培、利用和审美活动历史悠久,中国被西方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云南则有"世界竹类的故乡"之誉,由于竹子具有较高的旅游审美和园林观赏价值,以及云南竹类资源之丰富和民族竹文化之奇妙,竹文化旅游在云南旅游业建设中将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一研究领域也将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本文仅从竹子的旅游观赏和审美价值、云南旅游观赏竹类资源,云南民族竹文化及竹文化旅游的粗略构想诸方面对这一新的领域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云南十八怪——竹筒当烟袋。辉朝茂摄于金平县

 
2. 云南旅游观赏竹类资源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分布竹种达28属约250种,同时又是世界上著名的天然竹林分布区,竹林面积达33.1×104ha,有"竹类的故乡"之誉。其中旅游观赏竹类之丰富和天然竹林旅游景观之诱人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所不及。
  根据竹子的秆形、叶型、色彩和审美价值之不同,它们在旅游观赏和园艺配置中有不同的用途,如作为主景(竹林、竹径、竹篱、竹栏等形式),作为配景(配景树、点缀树、隐蔽树等),制作盒景或作花坛绿化等,现将其简要分述如下。
 

  2.1 秆形变化
  秆形高大,可作竹林 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和巨龙竹(D.sinicus)分布滇西至滇南各地,是世界上形体最为高大的竹种,其秆高可达30m以上,直径可超过30cm,身躯伟岸、高大挺拨。壮观的竹林抬头看不见竹梢,有直插云天之感。
  秆形矮小,可作花坛 有些竹种秆形较小,高度仅10-100cm,宜成片密植,作为园林中的花坛绿化。如凤凰竹(Bambusa multiplex var.nana)、滑竹(Yushania polymorphum)、菲白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 f. albo?striatus)等。
  秆形藤状,可作绿篱 世界上藤本状竹类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尤以滇西滇南较为集中,其秆细长可达数10m,攀援缠绵,生态习性奇特,是作绿蓠、走栏和攀援绿化的较好种类。如新小竹(Neomicrocalamus prainii)、大吊竹(Melocalamus scandens)、小吊竹(Dinochloa multiramora)等。
  秆梢劲直,可作配景 分布在德宏和西双版纳的泰竹(Thyrsostachys siamensis),秆丛密集,枝柔叶细,价值极高,厦门曾从国外引种作为观赏栽培称为"南洋竹"。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秆梢劲直,相连成片,宜作园林配置。
  秆梢弯曲,婀娜多姿 在滇南河谷坝区广泛分布的刺竹(Bambusa blumeana),常独立成丛,梢端自然弯曲,微风吹拂下姿态十分优美,被当地群众称为"凤尾竹"。棉竹(B. intermedia)和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则是滇中地区特别适宜发展的旅游观赏竹类。 

  2.2 叶型变化
  大叶型 箬叶竹(Indocalamus longiauritus)、大叶慈(D.farinosus)等叶型较大,颇为特殊。而高黎贡山特有的贡山竹(Gaoligongshania megathyrsa),叶片长可达50cm,宽可达20cm,当地群众用来制作帽子,称为"帽叶竹"。
  小叶型 有些竹种叶片较小,外观秀美,如秀叶箭竹(Fargesia yuanjiangensis)、马兹箭竹(F.stricta)和山香竹(Chimonocalamus montanus)等。 

  2.3 节间变化
  有的竹种节间较长,如沙罗竹(Schizostachyum funghomii)俗称"大薄竹"或"大泡竹",节间长可达80cm。针麻竹(Cephalostachyum scandens)节间特长,可达120cm以上。而短节方竹(Chimonobambusa brevinoda)等节间则较短,常不逾10cm。有些竹种节间畸形,如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节膨大如算盘珠,云南方竹(Chimonobambusa yunnanensis)节间横切面近于方形,人面竹(Phyllostachys aurea)节间呈龟甲状,佛肚竹(B.ventricosa)有佛肚般膨大的节间,流苏香竹(Ch. fimbriatus)节部具发达的刺状气根等,都十分奇特而富有观赏和工艺价值。

  2.4 色彩变化
  竹子在秆、叶、花等方面具有许多特殊变化而更显珍奇。其中紫竹(Ph. nigra)之秆为紫黑色、黄金间碧玉(B. vulgaris cv.vittata)、花孝顺竹(B. multiplex f. alphonso?karii)、大琴丝竹(N. affinis f. flavidovens)等之节间呈金黄色而相间绿色条纹,菲白竹之叶亦呈绿白相间,各显风采。斑竹(Ph. bambusoides f. tanakae)之秆具大小不等的斑块,传说是湘妃泪洒竹子而成,使该竹与一个美丽的神话相联系。 
  竹子之花难遇而鲜艳之花更奇,生长在高黎贡山的针麻竹之花却真正具有鲜艳的紫红色头状花序,为一奇观。

  2.5 食笋变化
  在中华民族竹文化领域中,取鲜笋作为食物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村村寨寨、房前屋后喜栽植甜龙竹(D. hamiltonii)、香笋竹(F. yunnanensis)等优质笋用竹,竹笋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鲜笋炖鸡、酸笋煮鱼、臭笋凉拌、苦笋爆炒都是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味佳肴。而龙竹笋则加工成笋干、笋丝等干制品销售。傣族用香糯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之幼秆烧制竹筒饭,清香可口,更是旅游者难得一尝的食品。
  3. 云南民族竹文化概述

  中国竹文化之内涵博大、深刻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审美观和伦理道德,对中国历史、文学、绘画、园林、工艺美术、音乐、宗教、民俗、民族风情、建筑、军事和科学技术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仅从下述4个方面简要论述云南民族竹文化,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3.1 无竹不美的风光
  人们总被版纳傣乡的旖旎风光所陶醉,为景颇山寨的万种风情所吸引。然而傣乡佤寨若不是翠竹环抱将黯然失色,景颇风情没有竹器装点也会平淡无奇。 
  竹楼,是云南民族竹文化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翠竹掩映着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竹楼中隐约传来金孔雀般的歌声,月光下的乡村田园因一丛丛凤尾竹点缀而格外秀美宜人。在这幅田园风景画中,江面摇渡的竹筏、村旁日夜不停的水车、田边疏疏览览的围篱,哪一样离得开竹子呢?就是傣族泼水节最壮观的燃放"高升"、景颇族"目脑纵歌"节日、以及彝族"火把节"的"阿细桃月"等盛大活动,也因竹生辉。
  有人说,云南风光,无竹不美,真是有其深刻的道理。 

  3.2 无竹不成的习俗
  在众多的植物中,竹子易发易长、盘根错节,雨后春笋、生生不息。它枝干相扶、母子不离,成为早期人类的崇拜对象,相传形成特定的习俗,寄托着人民乞求子孙繁衍、人畜兴旺、降福避祸的美好心愿。
  有的地区,彝族把金竹视为祖神,称为"金竹爷爷",不孕妇女需前往竹山求子,向金竹拜祷,至夜间就在竹林内投宿。纳西族家中有一根神柱称"顶天立地柱",作为生命的依托。顶天柱上挂有一竹箩、箩内装有三根竹子棒,一根代表女性,一根代表男性,中间一根代表沟通男女双方的桥,旁边放一根尾系五彩布的竹箭。这个竹箩就是家庭的象征,蕴含着繁衍家族的强烈愿望。
  人们相信竹子会带来人畜兴旺,佤族习俗中,当一对相好的男女准备结婚时,必须到他们常幽会的地方相对分卧一臆,要是梦见种竹子,就是大吉大利的喜兆,象征着婚后多子多福。阿昌族婚礼中,要由一位"福份好"的老人扶着两根竹子扎在一起的"竹门"迎接新娘。这个竹门表示俩人象竹子一样结合在一起。新娘进门后,要把金竹门永远放在两人的床头,以求子孙昌盛。
  傣族曾有这样的习俗,孕妇临产前几天就要搬到外面火塘边用竹叶铺垫睡觉;孩子出生时,脐带只能用削好的竹片割断,然后将胎衣置于竹筒内,在其一端钻两个洞,用绳子穿起,由父亲和亲属拿到树林中挂在树上,然后用一个小竹筒刻上孩子的出生年月挂在房内,通过竹筒沟通,婴儿得到神灵的保佑,即可消灾免难,健康成长。畲族在大年三十夜有摇毛竹的习俗,边摇边唱"摇竹娘,摇竹娘,你长我也长,旧年是你长,今年让我长,明年你我一起长",认为可以驱妖除邪,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3.3 无竹不延的历史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已经反映出竹子的使用,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竹"字符号,说明在此之前竹子已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也就是说我国人民认识和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
  研究证明,我国商代已知道竹子的多种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用作竹简,即把字写在竹片(有时用木片)上,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汉字"册"即由此而来。竹简为我们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大批珍贵文献,如《尚书》、《礼记》和《论语》等都是写在竹简上的。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竹笔的发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开拓性的一页。利用竹子的另一项伟大成果是造纸。早在9世纪我国已开始用竹造纸,比欧洲约早将近1000年。 
  由于竹简的利用,使我国文字记载的历史延续到殷商时代。从竹简开始到竹纸出现,竹子在文化发展史上始终占 重要地位,对保存人类知识、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古人把"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的植物称之为"竹。"随着人类对竹子的认识不断提高,竹类利用日益广泛,而竹部文字也必然随之增加。到清朝《康熙字典》收录了竹部文字达960个之多。我国辞海(1979年版)中共收录竹部文字209个。而诸如"竹报平安"、"青梅竹马"一类的成语也都包含着与竹子有关的有趣典故。这些竹部文字和成语一方面反映了竹子日益为人类所认识和利用,另一方面反映了竹子在中国数千年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4 无处不用的竹子
  云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竹子的广泛利用遍及衣、食、住、行、用诸多方面,可以说竹子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已形成息息相关的关系。 
  例如利用其割裂性:破篾编织用具、竹帘、竹席、竹篱、扇骨、伞骨、灯笼等;利用其负荷力:桁椽、晒秆、提架、脚手架、竹床、竹筷、矿柱、门窗、地板、竹桥、竹筏及其它家具、用具,在民间建筑上有广泛应用;利用其弹力:弓、驽、钓秆、竹梢扫把、扁担等;利用其抵抗力:床柱、机脚、手杖、伞柄、撑秆、竹钉、竹箍等;利用其中空特征:水车、水桶、水管、引水槽、烟筒、吹火筒、竹瓶及竹笙、竹笛等各种乐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贮具和量具等;利用其纤维特性:传统竹纸、手工纸、土纸;利用其食用和药用价值:笋干、笋丝、玉兰片、酸辣笋、竹沥、竹黄、竹茹;利用其外观特性及韧性:竹索、背带、竹笼、篾榄、工艺品、玩具、文具等。
  其实,竹子利用之广不胜枚举,以滇西、滇南的少数民族为例,他们祖辈流传种竹用竹习惯,房外多种竹,房内皆用竹,铺竹席、戴竹笠、烧竹薪,食者竹笋、住者竹楼、用者竹筷,吃竹筒饭、喝竹筒酒、饮竹筒茶,架桥以竹代木、过河吹竹作筏、防洪取竹制笼,大凡桶、篮、桌、凳等用具无不取材于竹,连吸烟也用竹制水烟筒。庆贺傣历新年(泼水节)燃放的"高升"亦是用竹筒制成。值得一提的是傣族群众用香糯竹幼秆烧制的竹筒饭清香可口别具风彩,是竹类之一特殊利用方式。 

   最著名的应数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除了盖顶有时用草排外均用竹子所造,柱子、大梁、小梁、椽子、楼板、挡梯等,包括竹楼上用具一应全是竹子。传说傣家人古时不会盖房子,大都居住在山洞里或栖身在树上。后来帕桑雅目蒂模仿凤凰梳羽用茅草或竹片蒙住人形屋面,设计盖成两层高脚竹楼,一代一代相传下来。而今,全楼用竹建造的已不多了,但人们仍称其为竹楼,这不仅是一种习惯问题,更包含着傣族人民对竹楼的无限眷恋之情。
  一幢幢竹楼掩映在翠竹丛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竹文化。如何采用真正的竹建材更新、改善和发展传统竹楼,这既是一个建筑艺术的问题,更是一个保护民族文化、发展有特色的旅游业的问题。

昆明世博园竹园一角
4. 竹文化旅游的发展对策

  4.1 旅游线路和景区设想
  结合我省旅游业发展格局,竹文化旅游应以昆明为中心展开,现仅提出其主要线路、景区及重点建设内容的一种思路(图1)。
  昆明:世博会"竹文化城" 作为云南省省会,它是本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99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这里举行,这是展示"世界竹类故乡"风采的好机会。宜规划建立"东南亚竹文化城",其中包括具有云南特色的竹子园林景观、现代竹产品博览、民族竹工艺品展销、珍稀特有竹种园、云南民族竹文化展示等。使旅游者在昆明即可感受到"竹类故乡"的浓厚气息。
  保山: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高山竹园 旅游重点是以我国横断山区为分布中心的高山竹林景观(箭竹属Fargesia、玉山竹属Yushania和特有的落叶筱竹Thamnocalamus tengchongensis);世界上最稀奇的红花针麻竹、红秆玉山竹;傈僳族竹文化(如赤脚上竹秆刀山等);腾冲"倒栽竹"盆景等。另有大树杜鹃及南方丝路古驿道、亚高山常绿阔叶林等。 潞西-瑞丽:景颇族、傣族竹文化 旅游重点是景颇族、傣族丰富多彩的竹文化(如竹筒酒、竹筒茶、竹制用具、竹子习俗等);瑞丽江、大盈江亚热带河谷坝区竹林景观;珍贵的热区观赏竹种(泰竹、香竹、黄金间碧玉Bambusa vulgaris cv.vittata);陇川县"凤巢湖珍稀竹藤示范园";参观云南省95科技攻关竹子丰产培育示范基地;芒市民族文化宫大型竹子园景。寄生在竹筒内的竹虫价值极高,可作为一特有山珍在竹文化旅游中开发。
  沧源: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 旅游重点是佤族竹文化;世界上最大的竹子景观(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结实大如核桃的梨藤竹(Melocalamus arectus)等。 普洱:东洱河万亩珍稀竹园 该地政府正在筹建以东洱河水库为中心的"东南亚竹都",拟建成以竹林景观为主的旅游风景区和以科研和观光为主的东南亚竹类引种繁殖中心。旅游重点是哈尼族竹文化、竹-茶生态群落、松竹梅"岁寒三友"园景等。
  景洪: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 旅游重点是丰富奇特的傣族竹文化(游漫厅竹文化村和傣乡风情、住别致的傣族竹楼、亲手制作和食用可口清香的竹筒饭等);勐养保护区和澜沧江沿岸壮观的天然黄竹林景观;以竹子为食物、以竹林为栖息环境的野象(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热带竹种园。 

  4.2 竹文化旅游的发展对策
  目前,合理开发利用竹类资源、发展竹产业逐步得到重视,云南省林业厅将竹子列入了95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计划,云南省"18办"把"优质笋用竹产业化开发"列入了"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云南省科委把竹子丰产培育技术研究列入了95科技攻关计划。人们逐步认识到发展竹产业既是一项"扶贫工程",同时又是一项"生态工程"。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又给竹文化旅游带来了机遇。
  推动竹文化旅游发展,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把竹文化旅游列入云南省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给予必要的重视和扶持;
  (2)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发重点旅游线路、旅游景区和民族竹文化旅游产品;
  (3)加强竹文化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挖掘、保护和发展民族竹文化资源;
  (4)加强竹类科学研究,发掘和引种保存我省天然分布的珍稀观赏竹种;
  (5)以"竹类的故乡"为主题,扩大对外宣传,开拓竹文化旅游市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168-245921.html

上一篇:古猗园“竹景”演绎中国文化经典
下一篇:林黛玉与竹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2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