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对“迟到的探求”的分析

已有 3618 次阅读 2009-10-23 00:2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技术界工作的工程师对民间的行话“越干越胆小”是多少有点体会的。但是,如果是技高一筹,则又是“艺高人胆大”。

 

       在科学界,这一现象也是普遍性的。

 

       第一阶段(胆大者):刚进入学科时,被学科课程的内在美征服,大有真理在握,非我其谁的气概。胆大,气度不凡,在论文中冲锋陷阵,大拉大旗为我壮威。

       如果其伟大或重大的成果被批判,则有可能引发强烈的对抗。

 

       A类学者:运气不好者,或不作为者,满足于学科理论的内在美,大加赞颂、论述,对任何怀疑者狠加批驳,以“卫士”自举。

       这类学者,也就到此为止了。

 

       第二阶段(胆小者):A类学者中的好运者,有将成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机会,尤其是原环境下的现场实验结果的对比机会,则很快的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并由此及彼的引发对学科根本性论题进一步学习与探讨的热情。性情大变。特别的希望听到看到对学科各种论题的批判性论文。一般地说,这个过程必定将他导向在某些方面的成功。

       这就造就了能独当一面的B类学者。很多人到此为止。坐吃山空。

“迟到的探求”

 

       第三阶段(大胆开拓者):有相当数量比例的B类学者在功成名就后开始建立自成体系的学说。其中的反叛性是明显的。但,运气不好者,所把握的理论成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资料不足于支持其探索的论题。因此时也已接近晚年,急于成功者故弄玄虚的成分也比较大。周边的同行出于对其名家地位的看重,一般地说是不会采用批评性态度的。这样,他就只不过是成为C类学者

 

       第四阶段(成功开拓者):运气好的C类学者,所把握的理论成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资料足于支持其探索的论题,边上有一批友好的“批评家”,在不断的与批判者争论和交换思想的过程中,他建立的自成体系的学说被不断的变形和修补。这样,他就理所当然的成为D类学者。一个小范畴内的新理论建立了。

 

       第五阶段(集大成者):运气特好的D类学者,有某种能力找到大批其他D类、C类学者的开拓精神的核心论点,把握好后,用基于理论成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资料的好象是很“自然”的方式论述出来,这就导向了一个大的学科性进步了。这是E类学者

 

       一般地说,A类学者最多只会赞赏同时代的B类学者;B 类学者最多只会赞赏同时代的C类学者;C类学者最多只会赞赏同时代的D类学者;D类学者最多只会赞赏同时代的E类学者。

 

       就社会性的地位而言,E类学者处于最不利的地位。依次为,DC

       而占统治地位的是B类,其次是A类。

 

       因为数量上,NA>> NB>>NC>>ND>>NE 一般地说,E类学者最不被同时代的学界整体看好,依次为,DCB

 

       我国的科技创新的结构性应是:ABCDE的共存、以及适度的比例性。但是,目前的态势是:DE类难于成活,C类有少量存活。

 

       观察我国学者的类别分布,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264368.html

上一篇: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下一篇:对R&D型理工科的学生应开设 “微分几何场理论”课程
收藏 IP: .*| 热度|

1 刘进平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