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大学应该存正气 精选

已有 5949 次阅读 2011-1-6 08:47 |个人分类:教育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大学之道, 大学正气

大学是学术性组织,是一个以追求真理、追求真知、追求高深知识为使命的场所。大学的使命、特质要求大学必须讲正气,一种讲求公道、实事求是的浩然之气。有了这种正气,大学方可能成为大学,大学也才有了立身之本。没有正气,歪风邪气畅行于大学,不正之气弥散于大学,则大学就不会有恬静、自由、宁静的氛围,离开了这种氛围,大学教师、学生就不可能安心于学问的求索。

大学的正气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追求。第一,奉行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缜密的方法;同时,科学的精神是一种批判的态度、不盲从的品质。这就要求大学既要大胆设想、大胆追求,又要合乎科学逻辑地去论证。丢弃了科学的精神,就不是大学了。第二,讲求规则的精神。讲求规则的精神,就是大学做事应该按事物的规律进行。大学的规则应该体现人文性、历史性、持久性。规则是大学规律的体现,是大学历史的见证,是大学文化的表征。规则不能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的规则不应该以人论事,因人设规。而是应该尊重规则,践行规则,崇尚规则。第三,尊重真理的精神。尊重真理,本是一个常识,可如今却成为一个难以践行的事情。真理是客观的,不是人为的。它掌握在专家手里,而不是掌握在领导手里。尊重真理,就是尊重权威,尊重科学。尊重真理,就是以客观规律性为行动指南,而不是以领导讲话,领导意志为行动准则。第四,奉行“三公”的精神。“三公”,即公平、公正、公开。公平,即大学中应该讲求一视同仁,在起点、过程、结果上都能做到公道地对待每一位师生。大学不应该以与领导关系的亲疏而变化,而应该让全体师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处于同一蓝天下。公正,即大学处事立于公道,行于中庸,不偏不倚,使每位师生均能感受到正义的力量,感受到以人为本的关怀。公开即是大学的信息要公开,大学的决策过程要公开,大学要自觉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和全体师生的监督。

如果上述四个精神可以表征大学的正气,我们就会发现这些精神离大学越来越远。科学的精神被功利所代替;讲求规则的精神,被潜规则所取代;尊重真理的精神,被尊重领导所置换;奉行“三公”的精神,又为不正之气所污染。大学的正气如何才能重回大学呢?

除了外部影响因素以外,影响大学正气的生成的关键因素有以下几个。第一,领导品性。领导班子如果讲正气了,下面自然好办。如果领导班子不讲正气,甚至闹不团结,搞不正之风,则大学的正气是无论如何也生成不了的。时下,很多大学的领导做事凭感觉,随意踩踏原则制度,任人惟亲,评价单一,私字当头,与教师争经费、争项目、争奖励,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正气生成。如果不能从根子上扭转对他们的问责机制,将会使更多的大学校长、书记走向歧途,大学的正气也会因此荡然无存。第二,合理分权。当下大学中的“班长”(指书记和校长)权力过于集中,他们除了怕上级领导以外,基本上没有他们怕的事。无“怕”,则离贪腐也就不远了。应该完善大学的治理结构,建立分权、制衡、监督的机制。这方面中国大学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一所大学有成功的经验。第三,科学评价。在大学中,最大的问题是用人不公,任人惟亲。对能力、智慧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往往只凭领导的感觉,就决定了那些教师是好的,那些是不好的;那些是优秀的,那些是可以忽略的。这些评价体系不只是对教师科研水平、教学水平评价的不科学,也包括对行政干部的评价不科学。它严重伤害了大学教师、干部的积极性。“不是你说行就行,也不是别人说你行你就行,只有说你行的人行才行。”充分暴露了大学评价体系的问题。第四,信息公开。这个问题讲多了,国家也出台了专门的条例。但这个信息公开的“道道”可是多了。当下的公开只是表面的,何时可以把领导的活动公开了,把领导的项目公开了,领导获奖过程公开了,才算是真正的公开。第五,张扬学术权力。张扬学术权力,也就是尊重教师的发展权;公平、公正的科研教学权;公道的资源享用权;对学术事务的参与权和被咨询权、甚至是决策权等。只有大学教师的学术权力真正张扬了,大学的正气才算是回归了,大学也才算是走向正道了。

大学正气,说说容易,生长则难。关键是看国家管理体制的变革,学校领导的决心和素养,科学的治理结构形成。没有这些前提条件,谈大学正气可能仅限于纸上谈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401500.html

上一篇: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尚需翻过“三座大山”
下一篇:大学应该养霸气
收藏 IP: .*| 热度|

13 王进 刘全慧 赫英 杨远帆 许磊 吉宗祥 吕喆 李学宽 侯成亚 唐常杰 丛远新 刘庆丰 杨文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0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