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新知识模式下的大学应该尽快实现转型 精选

已有 5306 次阅读 2010-11-6 10:30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用户, 知识模式, 大学转型

知识模式正由传统的基于学科和范畴的知识模式,转向以使用者为主导的新知识模式,英国学者杰勒德·德兰迪把它称为“顾客模式”(Client-Model)。[1]大学作为知识传播、生产和推广的机构,伴随着知识模式的转型,也必然要实现自身的转型。不管这种转型是自觉的还是被动的,其转型结果是必然的。不过自觉的转型会使大学把握机遇,增强应对环境变化的主动性,从而把握大学发展的机会和机遇;而被动的大学转型,则会使大学错失发展的良机。那么大学转型中的主要表征指标是什么呢?或者说大学在新知识模式下会出现那些转型呢?大学在这种转型中又应该把握怎么的原则呢?

一、大学转型的主要表征指标:

新的知识模式是基于用户实际的知识需要的知识生产模式,其基本的特征是知识生产围绕用户的需要进行。大学中新知识模式中,一定会出现的转型包括:

1、由“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的象牙塔模式向“以问题为导向”的开放模式转型

在历史上,最早的大学是以贮存、保护、传授、传播知识为唯一职能的机构,1810年后,大学的职能增加了知识生产的职能。自此之后,大学基本上是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各大学基本如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推广也成为大学的一个职能。以美国为代表,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贝耶—多尔法案》,成为美国大学转型的一个标志。美国大学知识生产具有了市场化、商业化功能,大学开始广泛地与市场、产业联合,大学成为社会的“轴心机构”,新的知识模式开始出现。新知识模式要求大学不能成为知识生产的伊甸园,它必须面向用户,面向社会需要,这时“以问题为导向的知识生产模式就成为一种必然。SlaughterLeslie把它这种趋势命名为“学术资本主义”,即一种市场导向和知识生产与转化方式。实际上,这种模式在我国大学中早已出现,各类各样的“研究院”就是这种模式的突出代表。以问题为导向的知识生产模式,不再拘泥于学科和范畴的规则,更多地体现着跨学科、综合性的思想。这时学科建设退至问题发现、问题诠释和问题解决之后。

2、由独立大学机构向“产学研联合体”转型

到目前为止,中国大学仍然是独立的机构,也就是说大学与其它机构还没有发现实质性联合。但新知识模式下,大学一定会与其它机构组织实现实质性的联合,紧密型的“产学研联合体”机构一定会出现,这是不以大学的意志、大学人的意志和社会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因为面向用户的知识生产需要这种联合体。虽然目前为止,企业、大学、工业实验室、研究中心、咨询机构都在独立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或者说在面向用户独立地开始相关的知识生产。如企业、工业实验室中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知识生产、人才培养;大学中独立进行的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等。“在这一点上,大学和公司的界限是模糊的。吉本斯等人曾经指出大学变得更像公司,而公司正变得更像大学。例如公司给员工带薪休假时间和其他形式的培训机会”。[2]但由于各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它们之间的联合将成为一种必然。其实,较为松散的产学研联合体已经出现,如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大学聘任企业人员到大学中担教授等,这种发展趋势会进一步加强,实质的、紧密的联合体一定会出现。伴随着这种转型,大学中的师资构成将走向多元化。如江苏省已聘300名企业技术人员任大学的“产业教授”,今后这一数量将增至1000名。

3、由学者、教育家学术共同体治理模式向教育家、企业家管理模式转型

当下大学的应该讲还是以学者为主的学术共同体治理模式,虽然存在各式各样的行政化,但学者仍是大学中最为主要的治理参与者。随着知识生产的转型,大学应对环境的复杂化,大学将逐步由治理走向管理,大学会越来越像企业,大学也越来越需要企业家和管理者。“大学的院长和系主任变得更像管理者而不是学者。大学校长……逐渐被迫成为企业家。”[3]。实际上,这种治理模式的变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学中已经开始出现。原来就具备较大权力的英美大学校长权力进一步在扩大,而原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力的法国大学校长、德国大学校长也逐步增加了行政权。这些国家的大学决策机构、行政机构中充实了社会力量。中国大学也将成立大学董事会、理事会当成了今后一段时间大学治理改革的重点,可以预见的是社会力量、企业力量对大学的影响将增强,大学今后的管理将由教育家、企业家来共同完成。

4、由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向教学与科研相分离转型

洪堡办大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这种模式持续了一百余年。但伴随着新的知识生产模式需求,科研越来越专门化、专业化,它不需要教学的结合;教学也对科研充满排斥,认为科研影响了教学,这种情况出现在上世纪中叶以后。伯顿·克拉克把此称为“科研漂移”(research drift)和“教学漂移” (teaching drift) ,“明确地把科研活动从大学的教学单位和中心的课程构架中分离出去的趋势叫做‘科研漂移’”。“转过来,现代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需要,以扩大了五倍和十倍甚至更多的低年级和中间年级的学生,开始一个‘教学漂移’的大潮。在这个大潮中,教学从以科研为中心的系和大学拉出来,移到专门负责教学的机构和大学”。[4]

二、大学转型中应该把握的几个原则

在大学转型中,大学的职能并没有变化,甚至说大学各职能之间的关系仍然没有变化。大学仍然应该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为两个基本点。这是大学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中都应该把握的原则。在以服务用户为导向的大学转型中,大学必须把握的原则是:

1、服务导向下的大学人才培养应该做到无边界

当下的大学人才培养是有边界的,从教师构成上讲,它主要以大学教师为主;从课程内容中讲,它主要以教科书为主;从学习场域上讲,它主要以大学校园为主;从学生关系构成来讲,它主要以师生、生生关系为主。而在服务导向下的大学中,这些边界将被消融,大学人才培养应该做到无边界。大学的教师将走向无边界,大学中的教师既可是大学中的教师,也可以是企业中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甚至是社会上的普通工作;大学的课程内容将更为弹性,在学科基本理念不变的情况下,社会上的知识、企业中的知识将移值到课程之中;大学的学习场域也将无边界,企业、社会、工业实验室都可能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场所;大学学生关系将更为复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将更为广泛。只有在这样的理念下,大学培养的人才才会具有社会适应性,也才能使大学毕业生满足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2、服务导向下的大学科学研究应该坚守自身的边界

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它们的活动场域和活动规则都十分不同。也就是说,知识生产、知识推广是不同性质的两类活动,两者必须有明确的边界。即今后的大学科学研究将坚持大学学术操守,遵循学术自由、学术自主、学术中立的原则。而大学中的知识推广将由专门的机构、公司来完成。只有两者保持明确的边界,科学研究才能深入持久;知识推广才能更有效果。如果两者混为一谈,知识生产将必被经济利益所干涉、所浸淫。不仅大学的科学研究将走向功利化,也会使大学的科学研究背离科学化、真理化道路,成为利益相关者的工具。最终受损的是大学的科研、大学的声誉、大学的发展。

3、服务导向下的大学教学与科研应该实现边界跨越

不管今后大学内的教学与科研如何试图分离,但作为大学的管理者必须把握的一个原则是两者的科学结合。大学的管理工作者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成功实现两者边界的跨越。大学的科研必须渗透到大学中,实现科研的教学化,大学的教学也必须走向科研,实现教学的学术化。这是服务导向下大学人才规格的新要求。因为只有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成功结合,才能确保大学人才培养内容的充实、新颖、创新。



[1]  []杰勒德•德兰迪(GerardDelanty).知识社会中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6.

[2]  []杰勒德•德兰迪(GerardDelanty).知识社会中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31.

[3]  []杰勒德•德兰迪(GerardDelanty).知识社会中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31.

[4] []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____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4.



一流大学之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380913.html

上一篇:中国大学“选修课”如何才能实现“通识化”功能?
下一篇:大学性格养成的外部影响因素
收藏 IP: .*| 热度|

9 刘洋 赫英 王涛 吉宗祥 张天翼 侯成亚 许培扬 唐常杰 武京治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