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员之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毛宁波 生活笔记

博文

长江大学“10-24”救人行动昭示着什么

已有 3942 次阅读 2009-11-2 00:08 |个人分类:中国大学逸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长江大学, 见义勇为

            尽管我在美国MIT访问,时刻关注长江大学救人英雄的事迹报道。我的朋友,现任长江大学宣传部长的李玉泉教授刚刚在长江大学新闻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长江大学“10•24”救人行动昭示着什么”,写的非常深刻。。。。。。。转载在这里,请大家仔细读一读。。。。长江大学出英雄不是偶然的。。。


            长江大学新闻网2009年11月1日    

                                                     长江大学“10•24”救人行动昭示着什么

                                                 李玉泉

一个星期来,长江大学救人英雄群体的名字成了全国各大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各级组织和部门相继给予他们肯定和表彰,牺牲的英雄入土为安了,活着的英雄也将归于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前几天,长江大学和全体师生象学生的家长一样都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多家媒体想采访相关领导,让领导谈一下救人行动说明了什么,都被婉拒。张昌民校长说: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的孩子,都是校长的孩子;我的孩子也在读大学,家里失去孩子是“塌天之祸”、“灭顶之灾”,我们现在想的就是给家长更多的安慰,让孩子们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张忠家书记说:我们的孩子走了,而且是 3个,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心痛。李家宝副校长在向有关部门汇报这件事的过程中,曾多次哽咽,泪流满面,汇报不下去。

 

逝者已矣,痛定思痛。从 19916月丁齐柱勇救 3名落水儿童不留姓名, 20071月赵传宇寒江救人后悄然离去,到今天我们的 15名大学生奋不顾身抢救 2名落水少年,见义勇为都是长大人见到险情发生后的第一选择。探寻英雄产生的背景,我认为至少有 4点是不容忽视的:

 

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影响。“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数千年来延绵不绝,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长江大学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合校前,江汉石油学院一直在师生中大力提倡以“三老四严”为主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无私奉献始终是学校师生的重要精神支柱;湖北农学院提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基层急需人才,要在农村能留得住,先要有能与农民融合的中国农民朴素的感情;荆州师范学院把荆楚文化作为其重要特色,努力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和践行者;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提出“以德立身、以技立足,苦中立业”,治病救人,树立高尚品质。四校合并组成长江大学之后,提出石油、农学和荆楚文化作为学校特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见义勇为”等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二是温暖的环境和良好氛围使然。冷漠的环境往往养成冷漠的人格和冷漠的人际关系,温暖的环境造就温暖的性格。丁齐柱救人时是学校的老师,赵传宇救人时是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充满人间之爱、师生之爱的校园培养了他们富有爱心的性格,他们在他人遇险后能够不为名利、不计危险地勇敢跳入江中救人,之后又默然离开。丁齐柱扔下年仅三岁多的儿子跳入江中救起 3名儿童,被救者的父母在三天之后才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他;赵传宇来不及脱衣服跳入冬天的冰冷江水中,救人后穿着湿透的衣服消失在人群中,被救老人花了近 50天才找到。 1024日勇救落水少年的这 15名学生,他们入学才仅仅 50多天,而且他们也还是孩子,在少年遇险时能够以他人的生命为重,会游泳的学生跳入水中施救,不会游泳的学生能够机智的结成“人链”。他们的救人,彰显了他们所生长的家庭是温暖的,温馨的,可能不一定富有,但肯定充满了父子(女)、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温暖,可以说,他们向落水少年伸出的救援之手,是这些孩子们家庭温暖的外延。十几年来,长大师生在长江的同一个地方上演了多幕救人抢险的活剧,既是对“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最完美的解读,也是人间温暖的相互传递,体现了对他人的温暖、热情,昭示了对他人生命的重视。

 

三是榜样的示范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丁齐柱勇救 3名落水儿童后得到了社会的极大推崇,《人民日报》及地方各媒体都作了报道,学校授予丁齐柱“雷锋式青年教师”称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授予其“舍己救人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和“铁人奖”。赵传宇寒江救人不留名的事迹一直被社会各界所传颂,先后被授予“湖北省优秀大学生”、“河南省见义勇为好青年”、“全国三好学生标兵”、“全国道德模范”。这些榜样是无声的教材,学校虽然没有进行有意的引导,但英雄事迹在师生中口口相传,会对后来的师生直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师生勇于、乐于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四是学生们的良好品质。我们的这 15名大学生年龄都在 17~19岁,在家里,都还是孩子。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受到了家庭的良好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的模范作用和高尚品德会对孩子产生持久的影响。在前几天与学生家长的接触中,我们看到那些家长在失去爱子之后仍然保持对社会的美好愿望;在这几天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这些孩子的纯洁、可爱、可敬。人在匆忙中作出的决定,往往更多的不是理性的思考,而是内心深处品质的体现,所以,在紧急事件中,才更能看到一个人的本质。我们的学生在看到少年遇险之后,并没有考虑自身的安危,而是本能地跳入水中,去抢救孩子。没有人不珍惜生命,我们的学生也知道江水的危险,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跳下去,这就是他们本质的善良,品质的高尚。

 

1024”救人行动发生后,全国各大媒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连续多时段、大篇幅的报道;湖北电视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等省级媒体也都用最重要的时段和版面连续报道,多家媒体都派出首席记者、部(室)主任赶赴荆州进行采访;荆州的媒体更是不遗余力,荆州电视台不仅即时发布了大学生救人的消息,而且进行了大量的现场直播;“荆州新闻网”几乎与“长江大学新闻网”同时向外界发布消息,并与“长江大学新闻网”一样将学生的抢险救人定性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而且都在网上开设专题网站;《荆州日报》、《荆州晚报》、《江汉商报》的记者不仅为自己的报纸撰稿,还协助外地来荆的媒体进行采访。

 

这次救人行动中,有 3位同学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在英雄牺牲后的几天时间里,整个长江大学和荆州都陷入了悲痛之中,人们赞颂 15位同学的英雄壮举,人们惋惜 3位青年的英年不回,人们咒骂无情的江水,人们痛恨失去的任何一个挽回英雄生命的机会……在 3位英雄的父母来校期间,各级组织和领导探望、慰问,众多不知名的民众捐款问候,甚至有远至山西、山东等地民众赶来荆州想见英雄的父母一面,向他们培养出这样的优秀儿子表示敬意。在英雄牺牲到下葬的五天时间里,难以计数的学生和民众到江边和荆州殡仪馆悼念英灵。在为英雄召开追悼会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送来花圈和慰问金,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送来花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送来花圈……昔日的同学举起“我们都是英雄父母的儿女!”“英雄的父母就是我们父母”的横幅;市民打着“儿子们,一路走好,素不相识的母亲为你送行”的标语;数万市民自发地站在十几里的公路两旁再送英雄一程;荆州的 300多辆出租车无偿列队护送英雄回归故里。通山:倾城同祭陈及时;枝江:东旭,我们接你回家;罗田:数千人同迎方招魂归故里……

 

长江大学“ 1024”救人集体的行动以及近几天来所引起的反响昭示着什么?我想,至少有 3点是可以成为大家共识的:

 

一是 8090后是有担当的一代。曾几何时,我们的一些舆论认为, 8090后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从出生到成长一直都在比较优越的条件下,父母百般呵护,长辈万千宠爱,娇生惯养,不能吃苦,只想自己,我行我素;甚至有人说是颓废的一代,垮掉的一代。“ 1024”救人行动 15名同学的行动,给了最好的回应; 3位年轻的生命,为我们树起了道德的高峰;他们中间,年龄最小的只有 17岁,事实证明: 8090后是有献身精神的一代,是有担当的一代。代沟几乎是普遍存在的,上一代人对下一代总是不放心,但没有例外的是上一代都要把事业交到下一代手里,而且后一代人总比前一代人强,才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二是社会充满真善美。 15名大学生听见落水少年的呼救奋不顾身的抢救,救人的大学生遇险后冬泳队员自发下水救助大学生;大学生勇救落水少年的事迹报道后,学生、市民自发的去慰问英雄群体和学生家属,自发地到江边和殡仪馆进行悼念和祭奠活动,自发地沿途送葬;社会各界的踊跃捐款……都说明了这个社会充满了真善美。充满真善美的社会既是我们的美好希冀,也是我们社会的客观现实,我们的社会并不象那些专以所谓的“揭露”和“暴露”为业的媒体和记者所描述的哪样不堪。

 

三是社会需要真善美。我们的社会并不完美,这是客观事实,也没有人刻意掩饰, 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商品经济在有些方面淹没了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我们 15名大学生和 3位冬泳队员的行动更加唤醒了社会的良知,激发了人们的向真向善向美之心,人们在怀念 3位逝去的英雄和褒扬 18位救人勇士的同时,也在心底里与自己的追求真善美之心共鸣。 18位勇士的行动,必将激荡起我们这个社会国民道德水平的提升,必将为民族精神的弘扬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326-266835.html

上一篇: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英雄七日祭
下一篇:湖北省政府追认长江大学3救人大学生为烈士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