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七律•六月伤怀
热度 4 柏舟 2016-11-1 21:18
七律·六月伤怀 2016/10/15 父亲于今年 6 月 25 日病逝,今天入葬,与母亲合为一墓,总算入土为安,录“六月伤怀”诗一首以志怀念。 恍从梦境辨东西,雾里双峰迷望低。 霪雨连绵凝作泪,众芳败落化为泥。 来生有约成连理,至死靡它并马蹄。 ① 独步湖边思浩渺,跨虹桥 ...
个人分类: 杂咏|2836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4
十四行诗翻译5首(旧作)
热度 7 柏舟 2016-10-28 10:52
十四行诗翻译 5 首(旧作) 2016/10/17 1. 念奴娇.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 18 首 2008 年 4 月 乾坤春暖,① 怅东风,摇动枝头蓓蕾。 欲把春容比春色,尔比春光娇媚。 烈日无情,幽光隐忿,变幻忽明晦。 一年好景,醒来花落流水。 万物皆有荣枯,花容月貌,但恨人憔 ...
个人分类: 杂咏|8694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7
五律•重阳
热度 3 柏舟 2016-10-8 09:31
五律·重阳 2016/10/8 重阳 趋 国庆,秋爽试登临。 霜染篱边菊,风鸣天外音。 车流壅快道,人浪没丹林。 遥望西湖水,空怜一勺斟。
个人分类: 杂咏|3113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五律•秋分
热度 1 柏舟 2016-9-22 23:19
五律·秋分 2016/9/22 白云堆作雪, 黄叶醉如醺。 月又他乡缺, 秋从此夜分。 日斜知短昼, 露重感迟昕。 时味贴膘馔, ① 农家积获殷。 ② ① 贴膘: 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 ...
个人分类: 杂咏|312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霜叶飞•人间天上(依张炎体)
热度 7 柏舟 2016-9-5 11:07
霜叶飞·人间天上(依张炎体) 2016/9/4 G20 杭州峰会开幕当晚有水上歌舞,恰闻王企敖兄不幸病逝,不禁悲从中来,有感而作。 故园秋早,消残暑、山明湖净云缈。 晚来天赐落霞飞,有玉葩琼藻。 似梦里、西施窈窕,凌波微步缤纷缭。 赏水台歌舞,聚列国王侯, ...
个人分类: 杂咏|3866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7
诗词转踏·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
热度 2 柏舟 2016-9-3 19:41
诗词转踏·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 2016-09-03 10.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 ...
个人分类: 杂咏|5621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诗词转踏·西湖十景之双峰插云、南屏晚钟
热度 1 柏舟 2016-9-3 12:12
诗词转踏·西湖十景之双峰插云 2016-09-01 8. 双峰插云 巍巍天目山东走,其余脉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与北高峰,古时均为僧人所占,山巅建佛塔,遥相对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入云,时隐时显, ...
个人分类: 杂咏|379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诗词转踏·西湖十景之花港观鱼、雷峰夕照
热度 10 柏舟 2016-9-2 22:01
诗词转踏·西湖十景之花港观鱼 2016-09-01 6. 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 ...
个人分类: 杂咏|6366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10
诗词转踏·西湖十景之断桥残雪、柳浪闻莺
热度 4 柏舟 2016-9-1 19:09
诗词转踏·西湖十景之断桥残雪 2016-08-31 4. 断桥残雪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
个人分类: 杂咏|6705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诗词转踏·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
热度 1 柏舟 2016-8-31 10:06
诗词转踏·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 3.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面向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南宋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以游 ...
个人分类: 杂咏|302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2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