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穷人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

已有 3158 次阅读 2016-4-20 12:02 |个人分类:经典导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家, 家庭教育, 微软雅黑, 衣食无忧, 年轻时代

“从年轻时代起,我的心就像一条奔腾的激流那样,孤独而寂寞地向着我唯一的目标前进:消除苦难的根源。正是在那里我看到了人们沉沦着。”

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iozzi,1746--1827),十九世纪瑞士著名民主主义教育家,早年修神学但因质疑其说教而改学法律,后投身政界恶其腐败转而习农。5岁丧父,母亲和善良尽责的女仆照顾他的生活,优良的家庭教育使他从小就具有慈爱、无私的优良品质。少年时代目睹了穷人处于贫困难以谋生从而丧失了人的尊严,富人有权有势衣食无忧,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在他幼小的心灵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后来深受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民主平等思想的启发,强化了他民主主义的思想,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而教育是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38岁开始一项改善贫困儿童教育的计划,但以失败告终。他一生身体力行的致力于教育的革新发展,为教育学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备受后世教育学家推崇。

《林哈德和葛笃德》分为上下两卷,共四部,内容涉猎广泛,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道德等各个方面。这本书描写了贤惠的妇女葛笃德在“善良的”县长的支持下依靠改良生产,坡那镇的校长格律菲对教育的改革与探索等改革教育改造社会的故事,表达了作者试图透过革新教育,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贫苦人民子女教育水平的强烈愿望,全书洋溢着作者热爱贫苦人民及拯救人民与水火之中的人道主义热情。在他看来,不合理不平等的教育制度才是导致社会的腐败和道德到堕落的罪魁祸首,因此他试图寻求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制度,使各个阶层的孩子能接受符合自身阶级需求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一生的教育理念关注的重点在乡村教育,也可以说是穷人的教育上。他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乡村教育之中,一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人们掌握改善生活的知识技能;二是从儿童开始,培育德智体健全的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即使是底下的人,都应当获得这起码的、最朴素的人类智慧,这便是普通教育的宗旨。通过实践训练,使这种智慧有益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则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乡村人民贫困的生活现状使得教育的需求变得简单,即通过职业化的教育改善人们的生活,这也使教育的性质变得极具实用性。然而在他看来,穷人精神上的堕落以及对知识的轻视比物质的匮乏更需要去改变。“我对穷人的真实状况看的越清楚,我就更加感到有责任应以一种适合于穷人的状况与需求的方式帮助穷人,在明了教育穷人应发展其自身天性的巨大力量之后,我必须首先致力于在这种力量中需找减轻其困苦的手段“。因此在1767年,他亲自创办了一家农场来进行他的科学实验,通过引导村民用技术的手段去改善生活处境,这项实验最后以失败告终,后来他又投身建立一家孤儿院,与孩子们一同生活,因为后期经费紧张同样失败了。

我国近代著名改革家梁漱溟认为中国问题的根源在于“文化失调“,即一味模仿西方的教育体系而失去了中国传统教育的优越性,因此在他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将团体意识和伦理道德教育的培养作为改革的切入点,着力在革新发展的基础上重塑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以促进乡村的发展,这在一定意义上与泰洛齐试图通过宗教信仰来完善人们的道德,从而改善穷人的生活处境的方法论是一致的。裴斯泰洛齐推崇信仰在教育中的作用,“正如人类的正误感无法被摧毁一样,信仰上帝是人类教育无法变更的基础,它隐藏在人类本性的最深处,对上帝的信仰始终是人的一部分,不管他的处境如何卑微“,他认为良好的道德素养是立身的基础,“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为人处世是否与道德无亏,能否做社会表率“,虔诚的信仰能帮助人完善道德,因此他将虔信作为乡村教育的基础。

西方近两千年来深受基督教的影响,中世纪以前宗教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但文艺复新和启蒙运动以后,宗教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开始逐渐淡化,宗教作为基础的道德这种观点也开始收到了质疑;而中国自周朝开始,统治者被神化为”天选之子“以固化统治,西汉董仲舒将儒家思想进一步阐述为”三纲五常“的道德准则,于是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实际上也带有宗教的色彩,直到近代封建社会被瓦解,各种改革运动才使得具有宗教色彩的道德教育转化为了世俗化的道德教育。

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裴斯泰洛齐通过虔信来完善道德的教育观念是具有争议的,或者说是具有时代局限性的,但他的时代优越性在于,当时贫富差距巨大,穷人疲于为生活奔波丧失了自尊自信,宗教教育就成为了另一层意义上”爱“的培养,对于重塑人们的道德与自尊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改善穷人的生活处境呢?他认为“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时间和行动的需求来决定”。泰洛齐主张以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劳动与儿童的教育相结合来改善农民生活的思想是全书的核心,也是他在教育史上独特的贡献。他认为“劳动会教会人蔑视那些跟事实脱节的语言”,这也是儿童劳动教育的意义所在。合理有计划的劳动对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交流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学校将实践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葛笃德教儿童纺织和文化知识,校长格律菲要求学生带上劳动工具到学校,聘请了具有专业劳动技能的从业者来学校辅助教学。他说:“我的出发点是:把学习和劳动,把教学和工厂相结合,使二者互相融合起来。同时,我认为这种劳动并不是为了收获劳动的一些成果,而是通过体力的训练,学到劳动和收获劳动的能力”。进入机器工业时代以来,职业学校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而生,他的教育思想是近代职业学校的理论来源之一,后人借助他的理论成果,将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思想在实践层面演绎到了新的高度。英国教育史专家博伊德评价泰洛齐说:“和大多数教育家相比,他的教育理论是从他的教育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而且无论如何也没有超过他根据时间所作的最完全的表达“。

我国有1.33万所职业院校,每年招生月1000万人,在校生约3000万,这些学生充实到了各行各业,不仅解决了自身“饭碗“,也满足了百姓的生活需求。2014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对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大多数农村贫困的职业教育学校的学子来说,国家对职业院校的大力扶持与发展,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专业化、职业化人才不仅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也不失为贫困职业院校学子改变家庭生活处境的好方法。

尽管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有种种局限性,但这不能磨灭他为教育学发展做出的丰功伟绩。他一生身体力行致力于通过教育改变穷人生活处境的精神以及诸如提出教育心理学、要素教育等种种耀眼的教育理论,深深的影响到后来如赫尔巴特、福禄贝尔、第斯多惠等著名教育家,成为了教育史的一座丰碑。

(作者:马晓旭,里瑟琦智库研究助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971417.html

上一篇:创新与创业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由创业型大学说起
下一篇:2016年最年轻大学TOP150榜单新鲜出炉
收藏 IP: 180.160.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