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gkeqi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ingkeqiang

博文

“重大突破”与“杳无音信” 精选

已有 6698 次阅读 2020-6-9 15:4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重大突破”与“杳无音信”

包括咱们科学网,还有其他科技方面的新闻媒体,几乎隔三差五的就有报道,某某团队,在某某顶尖杂志上发表一论文,该工作在某方面实现了什么什么,取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有望改写人类在某方面的历史。

初次看到这样的报道时,心情澎湃,为该工作欢欣鼓舞。过几个月,在查此技术的后续报道,则杳无音信了。

隔几天,又有一报到,某某工作在某顶尖杂志发表,获得重大突破,之后,又是杳无音信。

我在想为什么,大多数重大突破只停留在论文发表上,而并没有真正商业化呢?

1)论文中的工作的确不错,但很难实现大批量生产。原因:成本高(基础科研一般不计成本,而企业要考虑成本);原料环保(基础研究几乎所有的原料都可以用,但实际工厂生产必须考虑环保);制备工艺复杂;大量生产不现实(制备几克和生产几十公斤乃至成吨的工艺差别非常大)。

2)该工作的科研人员一般不在进行深入研究,为什么?因为他们考核的标准是科研工作在高端杂志的发表,并不是该工作的商业化。小试,中试在到商业化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经费、时间、精力都需要投入。

3)把一个技术真正商业化,的确很难。 这就像,小炒和大锅菜一样。 比如同样是烘干,几克物质的干燥和几十公斤物质干燥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我的理解:学习简单(题目在难它有答案);搞科研难,因为你做的别人没做过;把论文内容转化为赚钱的技术更难,因为很多因素,你都要考虑,原料成本,工艺设备,市场行情,等等。

所以,在顶尖杂志发表论文和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好像还不是一回事。

做点事不容易,做点实实在在能推动技术创新的事,更不容易。需要理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84054-1237141.html

上一篇:[转载]高中化学教育的基础地位不能削弱-----两会化学界代表和委员共同为化学发声 (转)
下一篇:“农贸市场“ 与“ 冠状病毒爆发“,偶然还是必然?
收藏 IP: 202.206.106.*| 热度|

33 史晓雷 郑永军 黄永义 刘树文 杨正瓴 王勇 周建锋 黄凯 宁利中 徐耀 彭真明 代恒伟 梁洪泽 范振英 郁志勇 刘峰 周健 晏成和 李剑超 赵建民 周阿洋 刘牛 庞峰 杨子辉 肖建华 郭奕棣 王兴 王安良 李庆祥 陈有鑑 季丹 彭振华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