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Lee1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Lee19

博文

科学证据的串联与并联及其他

已有 3196 次阅读 2018-6-8 00:57 |个人分类:科学正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证据的串联与并联及其他

李兆良


科学求证,需要多方面。今天想到几个方面,琐碎不能成篇,姑且作为自用笔记。


一 、科学证据的串联和并联

串联的证据,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全盘皆错,爱因斯坦说的,要证明他对,再多的证据也不够,但是一个实验就可以证明他全错,因为导公式是根据串联的假设证据。 

并联的证据,一千个可以缺掉一两个,于其他无损。《坤舆万国全图》证明大部分美洲的地理是明代中国人测绘的,而且有明代人定居,有上千种并联加串联的证据,每项独立,又环环相扣,每一项本身有多个组成部分。推翻一项,还有其他几百项。要从根本上推翻每一项,每一个部分,没那么容易。就像拼图,几百个板块都指向同一答案,拿掉一两个,于整体无损。

16世纪西方的地图,地形和地名突然冒现,不能提供测绘的历史证据,托勒密、奥特里乌斯的地图漏洞百出。没有实地探测,是不可能准确绘制地图的,唯一可能是抄来的,翻译的,不是原作。18世纪以后,西方的地图学才超越中国。

抄译地图与探险-测绘地图需要的时间,技术,人力,物力有天渊之别。郑和大航海二十八年,二十万人次分队,几十万里的艰苦航海之旅,几万人的生命,换来的世界地理知识。另一边是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对着别人绘制的地图,唸几十个拉丁文地名,找人音译,如何称为合作呢?


二、证据的多元化

最近一篇论文质疑碳14断代,很有启发: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8/05/23/1719420115

以往碳14断代被认为是金科玉律,什么考古都问碳14的数据。 现在发觉数年轮更准确。年轮不会说谎,每年的四季更迭是固定的,更为正确。这两种证据是并联的,碳14的证据不行,年轮和其他证据可以填补。年轮的证据也可以推翻、替代碳14的证据。


碳14数据的质疑,可能翻很多历史“定案”。


Fluctuating radiocarbon offsets observed in the southern Levant and implications for archaeological chronology debates

Considerable work has gone into developing high-precision radiocarbon (14C) chronologies for the southern Levant region during the Late Bronze to Iron Age/early Biblical periods (~1200–600 BC), but there has been little consideration whether the current standard Northern Hemisphere 14C calibration curve (IntCal13) is appropriate for this region. We measured 14C ages of calendar-dated tree rings from AD 1610 to 1940 from southern Jordan to investigate contemporary 14C levels and to compare these with IntCal13. Our data reveal an average offset of ~19 14C years, but, more interestingly, this offset seems to vary in importance through time. While relatively small, such an offset has substantial relevance to high-resolution 14C chronologies for the southern Levant, both archaeological and paleoenvironmental. For example, reconsidering two published studies, we find differences, on average, of 60% between the 95.4% probability ranges determined from IntCal13 versus those approximately allowing for the observed offset pattern. Such differences affect, and even potentially undermine, several current archa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positions and controversies.


三、 证据是科学的底线。

科学的红线就是证据。正确的科学立论,必须从证据入手。证据是可以质疑的,应该接受质疑的。科学有普遍性,没有人为立场的,可量化的,可证伪的。

最近看到大英百科全书关于“Truth”的一段:科学家,历史学家,与侦探,三者的目的都是一样,寻求真理。我不能说是什么家,只是对这三个领域有兴趣,用科学方法去做历史侦探。

历史的科学证据有文献的,有田野的。科学的任务是质疑,不迷信,不能全信本本,要符合推理。文献是人写的,容易参入个人、小集体的利益。田野考古,往往补充和推翻文献记载,中外如是。

科学是战无不胜的,因为要战胜旧的,不合理的,必须不断挑战自己。

科学最有耐心,也是最无情的。到最后,反对科学推理的人是给自己做了最残忍的抉择——永远被嘲讽。

权力、“信仰”代替观察与推理,排斥了伽利略,360年后才平反, 不可不引以为戒。


李兆良

2018.6.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117910.html

上一篇:大学校长的本领,不止识字
下一篇:反对张冠李戴,分门列派的非学术行为
收藏 IP: 107.214.137.*| 热度|

7 武夷山 檀成龙 李颖业 徐令予 蔡小宁 王大元 程少堂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