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从数字的使用说写文章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
热度 1 冯大诚 2023-9-20 08:29
从数字的使用说写文章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 二和两都是数目字,表示的数量相同,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都是2。虽然表示的数字相同,但是,在文章中怎么用,常常还是有所不同,需要我们注意。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2月内已有8名高校领导被查或开除》,我看了这个标题总觉得有一点别扭。 首先,这“2月内”到 ...
750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说“为什么要考这些”
热度 2 冯大诚 2023-9-5 08:32
说“为什么要考这些” 前几天在说壳字读音的文章中说到了“我们为什么要考这些”。要说清楚为什么要考,还是需要先说一下有关文字读音的问题。 汉字的历史悠久,而且是一种字形与字音脱离的文字。在说明文字的构成时,汉代人归纳成六种类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形声。虽然说 ...
8112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一名图书馆员的科研心事
王启云 2023-8-29 10:47
近期,受邀参加了徐建华教授组织的“第10届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会议期间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是比较多的。会议微信群中分享的会议照片中,有多张我参会“特写”,神情均是比较专注的,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心思”或“心事”。 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是徐建华教授创立 ...
5511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从壳斗科、闭壳层等说开去
热度 4 冯大诚 2023-8-28 08:37
从壳斗科、闭壳层等说开去 近日,看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周浙昆先生关于“壳斗科”中的壳字应当怎么读的文章,很有些想法。 周浙昆先生的文章仔细分析了壳字读音的来龙去脉,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我读了以后,立刻想到了化学学科中的一个极为常用的名词——壳层。 原子的性质由其电子结构所决定 ...
6805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4
杂说“咎”
热度 1 冯大诚 2023-8-24 08:21
杂说“咎” 前几天,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在Lorentz的光和物质的理论中,原子的辐射被归咎于原子中电子的振荡。” 咎是错误、罪过的意思。归咎于就是归罪于、归错于。它的语法结构与“归功于”一模一样。归咎于某某人,也就是把错误或罪过归于某某人;归咎于什么事,就是把错误或罪过的原因归于什么事 ...
6550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推进科学进步的抓手是理论还是工具
热度 6 李侠 2023-8-17 12:30
推进科学进步的抓手是理论还是工具 李侠 李双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当科学在常规时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进入发展的 “ 平台期 ” ,从外部看就是科学只有横向的扩张,而缺少纵向的突破,此时人们所感觉到的就是科学发展出现了严重停滞,人们普遍无法接受这种现状,这种印 ...
8646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6
动笔写论文时如何提高效率
热度 3 俞立平 2023-8-14 15:52
关于学者个人的科研效率问题,我写了许多博客,今天重点谈谈具体写作时如何提高效率的几点体会。 整个大背景是没有足够的整块时间用于科研,多数情况只能用一些碎片的时间来做科研,比如只有1-2小时,至于1小时以内的时间,我似乎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大部分是浪费掉了,刷刷手机就过去了。 如果有半天时间,那是最好 ...
7822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这些年我看过的通俗杂志
热度 3 马臻 2023-8-11 16:18
暑假,你读书报杂志了吗? 这些年我看过的通俗杂志 2009年回国工作后,有时候我会在街头书报亭和小超市买一些通俗的杂志,比如《知音》《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还到学校文科图书馆去翻阅杂志,把样文和印有投稿方式的目录页复印下来,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在这些杂志发文。 后来,在机场书店和 ...
7281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杂说上海与苏州(3)上海与“长三角”
热度 2 冯大诚 2023-8-8 08:15
杂说上海与苏州(3)上海与“长三角” 首先说明一下,本文所说的长三角,是狭义的长三角,基本上就是地理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就是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核心地区。按照80年代的定义,长三角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和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等城市”。这符合本文的写作意图,本文要写的正是上 ...
5138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里尔克论灵感和创造力之组合性
热度 1 武夷山 2023-8-2 06:26
里尔克论灵感和创造力之组合性 武夷山 编译 出处: Rilke on Inspiration and the Combinatorial Nature of Creativity 爱因斯坦在描述自己的思维机制时,将这个交织机制称为“组合游戏”。它不受意志力支配。它无法匆匆完成。它只能被迎候——创造力之工作便是见 ...
487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18: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