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谈谈量子不可克隆原理 精选

已有 30679 次阅读 2016-3-24 15:37 |个人分类:大众物理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量子通讯的理论基础在于量子不可克隆原理,这个原理从根本上保证了量子通讯信道是无法被窃听的:通讯双方通过公开地交换一些测量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让所有人都知道,比如说,通过大喇叭来喊话),就可以确认是否有人窃听。

当然,通讯保密是个系统工程,最终的保密效果依赖于系统每个环节的可靠程度,决定于保密程度最差的那个环节。量子通讯只是保证了需要保密的信息不会在该环节里被泄露,其他环节的事情,他是管不着的:比如说,掌管保密信息的人本身也许就是个间谍,那么需要保密的信息肯定会被偷走,量子通讯对此肯定是无能为力的——这是常识,是任何系统工程都无法避免的,但这些并不构成否认量子通讯保密性的理由。

量子力学说起来挺玄乎,其实也是可以用些常识性的比喻来理解的。下面就谈谈量子不可克隆原理,谈谈他为什么能够保证量子通讯信道是无法被窃听的。

 

克隆(clone)就是复制的意思,量子不可克隆,就是说,某个任意的量子态是不能够百分百精确地复制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量子态,指的是任意的量子态,也就是说,我们事先不知道他的状态到底是什么——对于某个确定的量子态,我们是有办法精确复制的。其实,这等效于说,对于某个任意的量子态,我们是无法通过测量确定它的特性的——在量子力学里,“知道”的意思其实就是“测量”:不经过测量,你就不知道;而测量总是要影响量子态的,你要想知道,就必须选择测量方法,具体的测量方法会决定测量的可能结果。这就是量子力学的精髓,实际上是从所有实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道理——科普文章里经常提到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说的也就是这么个事情。

有一些特殊的测量,是可以保证某些特殊的量子态不受扰动的,这些量子态就是本征态,其对应的测量值就是本征值。本征态是非常特殊的量子态,任意的量子态通常是多个本征态的叠加。量子不可克隆原理说的是,任意量子态是不能够精确复制的——本征态是可以复制的,因为他是非常特殊的量子态,特别是他依赖于测量方法的选择。

为什么说量子不能够被精确克隆?证明的方法是反证法。首先要承认的前提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这是从无数实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事实。如果任意量子态可以被精确克隆,那么我们就可以这么做:先把这个量子态精确地复制一百份,然后用一百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来精确地得到一百种不同的信息——如果一百份还不够,那么就克隆一万份好了。通过选择测量方法,我们就可以知道每个特定备份的相关性质,再加上精确克隆的假定,我们就可以知道任意量子态的任何信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也就不可能成立了——这个结论与实验观测事实是矛盾的。所以说,量子不可克隆原理等价于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也等价于测量会影响量子态的这个量子力学基本假定。

 

还是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吧。先用个常见的光学测量的例子,然后再谈量子测量的例子。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光的偏振,如何确定一束光的偏振状态。光是电磁波,是所谓的横波,电磁场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来回振动。对于一束纯粹的线偏振光来说,其电场振动方向可以是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的任何方向,比如说,可以是水平方向的(相对于某个特定方向的夹角为0度),也可以是垂直方向的(90度),或者是+45度或-45偏振的。可以用偏振片来检验光的偏振方向,偏振片本身具有一个特殊的方向:当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平行于该特殊方向的时候,光就可以全部透过;当偏振方向与之垂直的时候,光就一点儿也透过;当偏振方向与之有个夹角$\theta$的时候,光就只能部分地透过,透射光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是$\sin ^2 \theta$

对于一束纯粹的线偏振的入射光,我们如何确定其偏振方向?很简单。我们先确定光的传播方向,再确定光的强度,然后把偏振片放到光路里,随便选择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也就是刚才说过的偏振片本身具有的特殊方向),接下来测量透射光的强度:如果透射强度为0,那么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就是90度(也就是说,入射光偏振方向垂直于偏振片的特殊取向);如果透射强度等于入射强度,那么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就是0度;如果透射强度介于二者之间,那么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也介于0度和90度之间——需要注意的是,出射光的偏振方向改变了,现在是沿着偏振片的特殊取向了。用这个方法就可以精确地确定入射光的偏振。

光也是一种量子现象,一束光里面包含很多很多的量子(即所谓的光子)。一束纯粹的线偏振光,包含了很多很多的偏振状态相同的光量子。既然上述方法能够精确地确定这束光的偏振状态,那么他能够用来确定单个光子的偏振状态吗?不能。原因是这样的:一个光子和很多个光子,是非常不同的两种情况。

如果想确定单个光子的偏振状态(可以认为这就是该光子的量子态),我们需要这些信息:光子的传播方向;光子的能量(也就是说,单个光子构成的光束的强度);入射光子是纯粹的线偏光。这些信息是双方都知道的,只要通讯双方事先约定好就可以了,这些信息并不一定要保密,甚至可以用大喇叭广播给所有的人。但是,有些信息不是双方都知道的:入射光的具体偏振方向,这是由信息发送方决定的,只有他才知道,这就是他想传递的消息;偏振片的安置方向,这是由信息接收方确定的,他要根据测量结果(再加上一些公开的消息)来确定对方想要传送的消息。

入射光只包含一个光子的时候,偏振片的效果就很特殊了:经过偏振片后出射的光子只能是整数,要么是1个,要么就没有,不存在半个光子,更别说什么1/3或者0.16个光子了。入射光子的偏振方向与偏振片特殊方向平行的时候,永远出射的都是一个光子;入射光子垂直于偏振片特殊方向的时候,永远都没有光子出来。二者夹角介于090之间的时候,出来的光子要么是1个、要么是0个,这是个随机事件,也就是说,你把这件事做100遍,可能73次出来1个光子,27次没有光子。特别是,当二者的夹角为45度的时候,这是个发生几率为0.5的随机过程,如果你把这件事做100遍,那么就会有50次出来1个光子,50次没有光子(实际情况比这个略为复杂一点,也可能是4357,或者5248,完全靠运气)。

现在就可以看出经典测量和量子测量的差别了,这就是1个和很多个的差别。拥有100万个全同光子的时候,你可以做的事情就很多:可以先拿出1万个试试,就会得到一点点信息,再拿1万个试试,就会得到更多信息,最后你会得到所有想要的信息。然而,如果只有1个光子,你就没有办法这么奢侈了:你只能做一次测量,得到一部分信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你把这个光子用掉了,测量以后的光子不同于测量之前的了。

量子不可克隆原理告诉我们,如果你只有一个光子,而且事先不知道他的偏振状态,那么你就不可能复制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光子来,更别说100万个了。这就是量子通讯的理论基础。

 

那么,如何通过单光子的测量来实现无条件的安全通讯呢?我们还是用个具体例子来说明吧。

假定信息发送方是甲(经常被称为Alice),信息接收方是乙(Bob),想要偷听信息的坏蛋是丙(Eva)。甲和乙先通过大喇叭进行沟通,这些消息不怕丙听到。比如说,甲告诉乙说,他打算在今后的1000秒时间里,每秒钟发送一个偏振单光子给乙,这个单光子的偏振要么是090度(称为第I类),要么是+45度和-45度(第II类),但是具体是哪一类,甲不会告诉乙。接到这个信息以后,乙就会做好准备,测量甲送来的光子的偏振,他也有两类测量方法,偏振片为0度的方法I和偏振片为45度的方法II。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了以后,就可以开始通讯了。

每过1秒钟,甲根据甲自己的意愿,随机地选择发送1个偏振为I类或II类的单光子,而乙则根据乙自己的意愿,随便地选择方法I或方法II来进行探测。当甲方选择的偏振类恰好符合乙方选择的测量方法的时候,乙方的测量结果是确定的;如果二者不符合,乙方的测量结果是随机的。好了,1000秒过去后,甲发送了1000次单光子,乙进行了1000次测量。注意,这时候还不算完呢,实际上,量子通讯才刚刚开始——甲和乙还需要确定有没有人偷听,传递的信息到底是什么。

怎么确定没有人偷听呢?甲拿出大喇叭,告诉乙自己发送的一些信息,注意,只是一部分信息而已。比如说,甲告诉乙,自己在第1次、第3次、第5次、……、第999次发送的偏振类,乙看到这500次的结果,对照自己当时选择的测量方法,就可以找出250个适合的结果(即入射光子的偏振类别碰巧符合测量方法的类别,这种符合的几率是0.5),就可以得到250个确定的结果,如果这250个确定的结果与甲用大喇叭告诉自己的信息是一致的,乙就可以拿出大喇叭喊了,“平安无事喽!”,没有人搞窃听。甲确定没人搞窃听了,就把另外500次的选择也用大喇叭喊出来,乙就可以相应地找到另外250个确定结果,这250个确定结果就可以作为甲传送给乙的信息。如果没有人窃听,那么故事就到这里结束了。

如果有人窃听呢?甲和乙也能看出来。如果丙想搞窃听,他就必须首先接收甲发出来的单光子,自己测量一下,再发送一个单光子给乙——如果在应该收到光子的时候却没有收到,乙就会知道,有人搞破坏,至少是通讯的信道不够好,那么就只好放弃这次通讯了。因为丙不知道甲要发射什么偏振类的光子,所以他有一半的机会搞错了测量方法,从而传递给乙错误的光子偏振类。这样在1000个光子传递完以后,甲乙核对500次测量中的250合适结果的时候,就会发现有错误,从而就知道有人在偷听了。如果有人偷听,甲和乙只能决定这次就算了,下次再说吧。然而,尽管这次没有成功,但是也没有泄密啊。

 

这就是单光子量子通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确切地说,这只是一种实现方法而已,还有很多种变型和改进。

量子不可克隆原理保证了,谁也没有办法能够百分百精确地复制某个任意的量子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量子不可克隆原理等价于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更是量子通讯保密性的基础。这是很简单的道理,随便找本标准的教科书或者科普文章读一读,就可以明白,也根本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绝对不会比写一篇颠覆性创新的博文需要的时间更长。

 

 

量子通信是安全的吗?(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717-964437.html 

 



量子卫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964707.html

上一篇:感谢樊哲勇老师帮助翻译文章一篇
下一篇:科学网博客其实可以更谨慎些
收藏 IP: 124.193.162.*| 热度|

26 李颖业 刘全慧 王毅翔 韦玉程 张江敏 黄永义 吕喆 符建 徐晓 徐令予 谢平 罗会仟 李红雨 田云川 曾泳春 杨会杰 朱伯靖 赵凤光 马红孺 李维纲 yingyan shenlu cym42 ZYHDZ wangshoujiang3 qyh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