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管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69786

博文

也谈美国高校教师评估 精选

已有 9238 次阅读 2015-9-8 11:1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教师, 评估, 美国, 高校

也谈美国高校教师评估

贺飞 北京大学

2014年1月,我参加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为期20天的研修。1月21日,我访问了伯克利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前加州大学总校主管学术副校长兼教务长时任中心主任、美国工程院院士C. Judson King和中心高级副主任Ellen Switkes教授热情接待了我,向我详细介绍了加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和加州大学概况,并简要介绍了加州大学的学术和人事管理体制等情况,特别是加州大学的教师考核。随后我又有针对性地拜访了UCLA和伯克利院系一级的管理人员,就其教师考核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为了保持卓越的师资力量,加州大学制定了严格的教师绩效评估制度,一般每隔两至三年学校就会对每位教师进行全面评估,而评估结果会与教师的工资晋升和职务晋升直接挂钩。此外,还会给予教师精神奖励,如授予克拉克科尔奖、伯克利教师服务奖等荣誉来激励教师,并设立专门委员会监督奖励的授予及奖金的发放,保证大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使大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加州大学教授升等考评中,虽然说教学、科研、服务三个一样重要,但实际上科研最重要。科研好的教授升等快,而只上课不做科研的要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并且升等较慢。升等直接意味着增加工资。不同学科的最低工资不同。助教授分为6等,副教授分5等,一般每两年考核合格后升一等,优秀的可以加速,或者从助教授提职到副教授。教授分为9等(其中第5等是屏障等级,绝大部分到退休停在这一等上升不过去),每3年考评合格升一等(参见下表)。

教授系列的等级分类和最低工资标准(2013学术年)

职称

等级

升级年限

最低工资(美元)

助理教授

I

2

55, 900

 

II

2

59,300

 

III

2

62,500

 

IV

2

66,100

 

V

2

69,400

 

VI

2

72,700

副教授

I

2

69,500

 

II

2

72,800

 

III

2

76,900

 

IV

3

81,600

 

V

3

87,900

教授

I

3

81,700

 

II

3

88,000

 

III

3

94,500

 

IV

3

101,300

 

V

--

108,500

 

VI

--

117,500

 

VII

--

127,100

 

VIII

--

137,600

 

IX

--

149,200

加州大学的后tenure评估考核四个方面,即教学、职业竞争力、大学服务和科研。主要考察被评审人的能力和绩效。最后依据教师评审的结果可以给出平级提升(一或更多级)或晋升,加速晋级以及否决评级提升或晋升等决定。一般不会降等,除非违反规定(例如,某教授在学术假,在别的单位找了一个正式的职位,并列入别的单位的教师名单中)。学校对于教师的各种工作,学校建立统一而且严格的数据库(叫做SER系统),每年及时更新数据,教师还可以申请查看别的单位的SER数据库。SER数据库包含教师的在线官方记录十分完整,可以说是“祖宗八代”信息,如经费、课程、论文和毕业学生等。

加州大学的教师评估程序十分严格,一般是先在系内评审,先由教授自我评估,经过讨论和表决,形成系内讨论摘要和系内表决记录,然后到系主任,必要时还有一份系主任声明(这个是可选择的),系主任查阅相关数据库(学校为每一个教授建立一个数据库),再由3人委员会推荐给院长,然后将有关材料提交给院长评审。如院长同意升等,工资上涨。教授也可以选择3年不被评估,但不能升等,且在满5年时必须参加强制考核。在院长完成审核和评价后,交由学校学术评议会和行政部门审核,如果需要还可以成立专责小组审核及并报告;在学术评议会学术人员专委会的审核及纪要完成后,相关材料提交给教务长和(/)校长做出最终决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15-919341.html

上一篇:UCLA的院系管理体制
下一篇:谈谈美国公立高校教师的收入
收藏 IP: 124.205.76.*| 热度|

10 许培扬 陈冬生 徐世文 刘立 李孔斋 孙友甫 qzw ghzhou5676 biofans X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