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2014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公布了2011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排行榜(图1)。从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来看,北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而西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则最弱。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在全国前十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辽宁、海南、山东。位居后十位的依次是:河北、广西、山西、新疆、云南、宁夏、贵州、甘肃、青海、西藏。
可持续发展能力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有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海南、陕西。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2010年相比,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位序保持不变,山西、辽宁、黑龙江、海南、四川、甘肃、宁夏上升了一位,重庆、陕西上升了二位。而吉林、安徽、江西、贵州、青海、新疆下降了一位,山东下降了二位,湖南下降了三位。
从中国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来看,东部地区高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呈现出比较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
本次综合评估由415个基础指标汇总而成。
图 2011年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序图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不断上升态势,空间格局出现明显变化
报告评估结果表明,1995~2011年,全国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
从全国整体的变化趋势来看,自1995年以来,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上呈上升态势,2011年比1995年增长了9.5%。“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年均分别增长0.49%、0.63%和0.63%,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这同时也表明近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力度明显增强,并且成效显著。
从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来看,西部地区增长最快,为9.93%,其次是中部地区(9.92%)、东北老工业基地(9.74%)和东部地区(8.32%),西部、中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增幅高于全国9.53%的平均水平。
从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来看,陕西是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增长最快的省份,而西藏则最慢。其中,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幅位居全国前十位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依次是:陕西、内蒙古、重庆、江西、宁夏、河南、甘肃、安徽、吉林、四川,这些省市集中在西部地区,尤其以西部地区为多,体现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快速提升。河北、湖北、浙江、新疆、海南、云南、广东、北京、上海、西藏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幅分别位居全国后十位。从不同时期来看,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西藏、陕西等7省、自治区从“九五”到“十一五”,年均增长速度呈连续递增态势。而在其它省市中,绝大部分省市“十一五”期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幅低于“十五”期间增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尽管这些省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断增强,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
与此同时,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格局出现明显变化。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也对我国局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格局中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北京自2008年起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超越上海稳居全国首位,而在此前的十余年里,上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除个别年份外均居全国首位。而地处西部地区的陕西,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序从1995年的第23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14位,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升到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水平最新排名
报告运用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对2012年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
2012年,北京市的两型社会建设水平稳居全国之首,而宁夏则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水平最低的省份。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海南、江苏、山东、福建、重庆依次在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水平排行榜中位列前十位,其资源环境综合绩效综合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5.9倍。这些省市除重庆外,几乎全部分布在东部地区。两型社会建设水平位列全国后10位的省市自治区依次为黑龙江、江西、山西、内蒙古、云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其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0.3-0.8倍。这些省市全部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尤其以西部地区居多数。由此可见,中国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水平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
从中国四大宏观地带来看,中国的两型社会建设水平呈现东部地区高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东部地区资源两型社会建设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而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两型社会建设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0.72-0.99倍。
与2011年相比,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位序保持不变,山西、浙江、安徽、湖南比往年上升1位,吉林、四川上升2位,内蒙古、辽宁、湖北、广西、海南、陕西比往年下降一位,河北比往年下降2位。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速度排名
报告还对2000~2012年间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两型社会建设进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
就全国整体而言,自2000年以来,全国的两型社会建设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平均每年增长8.3%,说明全国的两型社会建设水平比2000年有了比较显著的提高。
就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而言,2000~2012年,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两型社会建设水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前十位省份依次是北京、天津、上海、四川、山东、广东、辽宁、湖北、海南、广西。上升幅度排在后十位的省份依次是:贵州、山西、安徽、黑龙江、江西、宁夏、甘肃、云南、青海、新疆,其上升幅度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增幅。
就中国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见下图),四大宏观地带的两型社会建设水平自2000年以来也基本上呈稳定上升趋势。2000~2012年,东部地区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上升幅度最大,平均每年增加11.1%;其次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平均每年增加10.1%;再者为中部地区,平均每年增加9.3%;最后为西部地区,平均每年增加9.1%。但是就两型社会建设水平均的空间格局而言,自2000年后,中国的两型社会建设水平均比较稳定地呈现出东部地区依次高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同时,除东部地区外,其他三个地区的两型社会建设水平均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格局未发生变化。
中国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变化趋势(2000-201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