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之初,性本X?
武夷山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性本廉?还是性本贪?可以有很多答案。研究人员喜欢通过实验来回答这样的问题。
2010年5月1日出版的《新科学家》杂志发表了Mark Buchanan对Ernst Fehr(恩斯特.费尔)的采访记。
费尔是瑞士苏黎世大学经济学实证研究所主任、微观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教授。他的神经经济学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包括2008年的Marcel Benoist Prize(该奖俗称为瑞士诺贝尔奖)。苏黎世大学经济学实证研究所的研究工作,一部分属于实验心理学,一部分属于经济学,还有一部分就是招募大量的学生,让他们做行为科学实验的“小白鼠”。
20年前,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人类对公平性之根深蒂固的偏好在经济学中也许是起作用的。由于人们对公平性的偏好,就可以解释:即使在没有推行最低工资标准的国家,企业也不会提供薪资水平远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岗位,即使失业者愿意从事这样的低工资工作。他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所有公司都知道,在这种低工资岗位上的员工是不会好好干活的。
他将这一认识写成论文,但被所有权威的经济学杂志拒绝发表,拒绝理由是:人们只会关心自己挣多少,不会关心本人与别人的相对收入差距,这是常识,因此,费尔的观点是奇谈怪论。必须指出一点:费尔曾当过奥地利全国摔跤冠军,他是不怕失败的。
事实上,多数经济学家若挣的工资比自己心目中的“公平工资”低,会很不高兴的,但是,在理论经济学中,公平性概念根本没有地位。
20年后,接受费尔观点的人越来越多。2010年2月,费尔应邀到牛津大学做著名的Clarendon经济学讲座。1月份,他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甚至可以说,50年来关于激励的经济学经典看法被推翻了。
以往的经济学认为,人都是追求自利的,他们即使愿意合作,也是因为合作能带来好处。费尔的实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他们的实验团队在大街上送给陌生人20元钱,随便他们怎么处置,可以揣进自家腰包,也可以转送给素不相识的人。如果送人,你今后很难会与那陌生人再次见面;如果你将钱留下,也不会有其他人知晓。
传统的经济学家认为,除了个别像特蕾莎修女那么高尚的人,绝大多数人肯定将钱留下。可是,费尔及其同事的实验表明,有相当大比例的人愿意转送给陌生人将近10元钱。
美国Rutgers大学进化生物学家Robert Trivers评论说,费尔的这一研究成果是几十年来关于人类公平感的最重要研究成果。
有实验研究表明,在人们做出违反承诺的决策之前,反映情感冲突的脑区的活动性已经增强了。这类实验表明,人的道德行为可能有生物学基础。这一观点是惊世骇俗的,但是,费尔认为,科学就是科学。
2010年2月,在苏黎世召开了一次关于经济学中的“同情”概念的研讨会,与会者来自经济学界、心理学界、哲学界和宗教界。他们重点讨论的主题是:最近的金融危机在多大程度上是传统经济学思维方式所促成和强化的。一些与会者认为,“人本性是自私的”这一观念几十年来处于支配地位,企业界、金融界、政府研究部门的各色人等都多少学过一点经济学,因此,他们都觉得人自私是正常的。这种认识是有偏颇的,是会反过来影响人的行为的。
费尔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认识到:经济学家关于“性本自私”的看法是幼稚可笑的。
相关博文
武夷山,李约瑟的人性观,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20733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