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对儿子说:“我们有钱。但是,我们必须挑选最能干、有思想、有想象力和有勇气有效使用金钱的人,才能使我们的钱对人类有价值”。这对父子不仅说到了,也做到了。他们的捐款量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多亿美元,高于今天福布斯排行榜上绝大多数富翁所拥有的财产。更有意义的是,他们的捐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金钱如果用来购买物资和消费,其价值可以估量、其影响的时限较短;金钱如果转化为知识,可以治疗疾病、提出新的思想、带来新的产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其价值难以估计;用金钱建立长期的机构不断培养多方面创新的人,其影响的时间也难以限量。
美国历史上的首富做到了将有价之物转化为无价之宝,而目前的首富Gates还在努力,能否成功尚无定论。
2011年有个乌龙:诺贝尔奖发给去世了几天的科学家Ralph Steinman。具体的事虽蹊跷,而出现此事的大学并非完全碰巧,是一所主要集中于生物医学的研究型大学,现有教授仅七十多位,六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七位Lasker奖获得者、三位国家科学奖获得者、三十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
洛克菲勒大学诺贝尔奖密度高,是因为其教授取得多项举世公认的成就。好玩的是,它最重要的研究并没得诺贝尔奖:1944年Osward Avery、Colin MaccLeod和Maclyn McCarty提出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生物学史上最重要几大发现之一。
洛克菲勒大学的成功与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洛克菲勒家族密不可分。以洛克菲勒为代表,包括卡内基、斯坦福、杜克等一批富翁,成功地将物质财富转化精神财富,通过资助成立有特色的教育、科学和文化机构,其影响遍布全球、百年不息。
世界上最成功的慈善
洛克菲勒把慈善做成了事业。洛克菲勒家族是有史以来全世界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更是最成功的慈善家,其慈善事业不仅金额大,而且善于选择、有效应用,对全世界的教育、医学和经济有重大影响。尤其突出的是四个有特色的大学: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Spelman学院。
洛克菲勒在1889年资助建立的芝加哥大学,多学科优秀,曾产生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的工作,还建造过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在经济学方面特别优秀,其师生中出现过二十一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目前有二十多位教授的经济系有五位诺奖得主。芝加哥学派影响全球的经济政策。另外,著名华人科学家陈省身、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都曾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或者念书。
洛克菲勒大学的学术卓越长久不衰,注重科学研究,在基础和应用上都有重要贡献。1901年成立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1954年招收研究生,1965年改称洛克菲勒大学。它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免疫、肿瘤、微生物等多方面有重要发现,加上其教授在到洛克菲勒以前做出的工作,使它还拥有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的世界权威。历史上,洛克菲勒大学有过二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除三位化学奖,其他皆生理或医学奖。二十一位曾获Lasker奖,十四位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目前尚未获奖的教授中还有几位已取得重要发现,包括现任校长加拿大生物学家Marc Tessier-Lavigne,1994年在旧金山加州大学时发现神经导向的吸引性分子Netrin,他与先前发现UNC6等的美国霍普金斯大学Edward Hedgecock、坚持十几年工作后于1995年发现Ephrin的德国马普研究所Friedrich Bonhoeffer等,在神经导向的分子机理上做出了最重要的三个工作。Tessier-Lavigne的次要工作是1999年与Corey Goodman实验室和我实验室同时证明Slit是神经导向的排斥性分子,十几年来我们从竞争成为朋友。洛克菲勒大学学术副校长Michael Young是用果蝇研究生物钟的分子机理的主要科学家之一(其他为已故的加州理工学院Seymour Benzer,Brandeis大学Jeff Hall和Michael Rosbash),为几十年来行为研究的代表性工作之一。洛克菲勒的Robert Roeder发现RNA多聚酶及其后几十年的研究,被公认为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工作,而因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对生物认识的水平有限,将相关奖只给了一位做结构的生物学家,忽略了此项工作最重要的Bob Roeder和Mark Ptashne。洛克菲勒大学没有大学生,只有研究生。学校极为关心他们,为他们在纽约曼哈顿市区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条件。
1915年,洛克菲勒成立“中国医学基金会”,将原有的小型医学院于1919年改建为现代的协和医学院,不仅协和医院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医院,而且在医学教育上培养了一批中国医学先驱,还是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发源地之一。它最初的教授,在中国还比较贫穷的二十年代就做基础研究,如第一位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华人生理学家林可胜,蛋白质变性的发现者、生物化学家吴宪等。它还要求自己培养的医生要做研究,如内科医生张孝骞、妇产科医生林巧稚等。它的教授和毕业生曾建立和推动中国目前的主要生物医学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北京的军事医学科学院。
1884年,洛克菲勒出资后改建Spelman学院,培养了黑人女作家、政治家、教育家…。
除以上四所有独特风貌、在不同领域杰出的大学之外,洛克菲勒通过其基金会资助遗传学家摩尔根的研究十五年,也曾支持化学家鲍林。1918年捐款建立霍普金斯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1921年后捐款成立多个公共卫生学院(包括哈佛、密执安、布拉格、华沙、伦敦、多伦多等遍布北美、欧洲、南美和亚洲多个国家)。其捐款资助使五十二个国家数百万人得以治疗钩虫病。1960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支持在菲律宾建立国际粮食研究所,带动建在全球的十几个农业研究中心,对于粮食和第三世界有很大影响。洛克菲勒基金会还资助过交响乐团、考古机构和社会团体。
恶劣的资本家和远见的慈善家
老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Sr.,1839-1937)是美国内战后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富翁,与1835年的Andrew Carnegie和1837年的JP Morgan等出生年代相近。他的父亲William Rockefeller不能说是好人,一生多次多种方式行骗,包括冒充医生。这位父亲即使给自己立足未稳的儿子第一份投资,也附带高于市场利息的条件。十六岁时,因为其父亲抛弃母亲、并改姓重婚,作为长子的洛克菲勒不得不中断高中学业、也放弃了大学梦,找工作养家糊口(母亲和四姐弟)。他在1855年暑期连续6周,每周6天找工作时吃闭门羹,但他不怕拒绝:“我当时每天的全职工作就是找工作”,结果成为商行的助理记账员,每天工作五毛钱,三个月后得到第一笔收入50美元,提升后的月薪为25元。以后在其他人认为石油是昙花一现的投机商机的情况下,他坚信石油的前景而发财,其中不乏尔虞我诈、使用不合法和不道德的手段,最终洛克菲勒以相当于现在几千亿美元的财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者,其记录尚未被盖茨的上百亿美元所达到。洛克菲勒三十八岁控制美国石油的90%,一度拥有美国GDP的1.53%,美国迄今无人接近洛克菲勒曾占美国GDP的比率。
他对公益的捐款很早就开始,16岁取得第一份工作就捐款。第一年捐了收入的6%,1859年二十岁时捐献每年收入的10%,包括给教堂、给孤儿院、帮一个黑人赎买自己的奴隶妻子。在他职位不高、收入不多的时候,所在的教堂欠债快要关门,他带头捐款并请其他人捐款,挽救了教堂。
Andrew Carnegie曾影响洛克菲勒的慈善事业。卡内基在1889年写道:“人如果在世的时候没有自由地处理好,死的时候留下百万财产,他去世的时候将无人哭泣、尊重、歌颂”,卡内基捐款支持大学、图书馆、艺术。洛克菲勒致信卡内基:“我希望更多的人像您一样处理金钱,并保证您的榜样会有果实、有财富的人更普遍地将它用于其他人的福祉”。同年,洛克菲勒捐款给芝加哥大学。1913年成立洛克菲勒基金会,前后捐款相当于今天的一百四十亿美元,用于健康、医学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农业、人文和艺术。小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Jr,1874-1960)虽不能继承老洛克菲勒的贪婪资本家性格,却能发扬光大其父的慈善事业。
Frederick T Gates对洛克菲勒的慈善事业有很大帮助。但是,老洛克菲勒和小洛克菲勒除了有很好的顾问,他们自己有思想。建立专门的医学研究机构,最初是老洛克菲勒提出,以后成为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让科学家白日做梦式地自由做研究,在当时的美国不可想象,美国医学界当时还是接近商业的行业,他们普遍反对和嘲笑建立专门从事研究的机构。
本文开篇的引文是老洛克菲勒对小洛克菲勒说的。洛克菲勒的捐款,并非一直被认为是天使,而曾遭遇很多揣测、臆想和攻击。有些经费的不断追加、有些投入的不定,也曾使洛克菲勒大伤脑筋。但是,他们的坚持导致源源不断的结果,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建立十年后,其研究人员Alexis Carrel获得了美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以后的更多成就创造了历史记录。
由洛克菲勒形成的高峰,不仅在于个人财富积累,而且在于对财富的创造性的使用。目前健在的Bill Gates、Warren Buffett也有较大慈善投入。不过Buffett觉得不知道如何选择投向,将自己的慈善经费交给Gates基金会。Gates慈善经费集中于支持具体项目,找到治疗穷人疾病方法和消除平困的途径。这种以项目为主做法不同于于洛克菲勒主要投向教育、研究和文化,成效多大尚未见分晓。
英国的丘吉尔在老洛克菲勒去世后写道:“当历史最终判定洛克菲勒的时候,很可能他对研究的支持会被认为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科学第一次有了其领袖,大规模的长期实验成为可能,从事这种工作的人无需担心经济灾难。今天的科学对慷慨和敏锐富翁的感谢正如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对教皇和王子支持的感谢。在这些富人中,洛克菲勒是最高的类型(supreme type)”。
参考书籍
Chernow R (1998). Titan: the Life of John D. Rockefeller, Sr., Random House, New York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