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慎提“垃圾论文”
武夷山
有人觉得,论文发表后老是没人引用,这种论文就是“垃圾论文”。我觉得,垃圾论文肯定存在,但不要轻率地将长期未被引用的论文都归为垃圾论文,也不要动辄指责别人发表“垃圾论文”。主要原因有三:
1、 文献引用上存在着“睡美人”现象
童话中的那位公主沉睡多年,是多情王子的一个吻,才使她苏醒过来。文献引用方面也
有类似睡美人的情形。最典型的例子是,L J Romans发表于1986年《物理学快报》B辑 上的关于超引力的论文,到1995年才被《物理评论快报》所引用,随后出现引用高峰。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被埋没了35年才引起重视。若是轻率地使用垃圾论文概念,孟德尔的论著早就被扔入历史的垃圾堆了。
2、 论文未被引用不一定是因为质量差
不被引有两大原因,一是太差,不值得引;二是思想太超前,别人尚未认识到该思想的
价值。我对自己论文的被引情况做过分析,结果发现:被引次数较高的并非是我创新性较强的论文,而是选题属于当时热点的文章(例如“数字鸿沟”)。一旦有人引用了第一次,就起到了示范作用,于是源源不断地被引了。而我自以为很有见地的文章,经常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被引用或者被引量很低,这是我深为遗憾的。因此,轻率使用垃圾论文的说法,就容易把见识超前的论文也一棍子撸倒了。
事实上,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轻率给一个事物戴上“垃圾”的帽子是短视的行为。生命科学上曾有“垃圾基因”的说法,而现在知道了:垃圾基因根本不是垃圾,而是宝贝。见报道:研究发现“垃圾”基因功能更为重要(http://www.boai.com/html/new2008/2004/n5/20040512000000301.html)。“垃圾基因”还影响物种的进化呢(http://www.bioon.com/biology/postgenomics/376463.shtml)。
3、 从低质量东西起步是比较正常的
我们往往把低质量的东西看成“垃圾”,而没有看到事物从低质量发展到高质量需要一
个学习过程。例如,与著名文学期刊《收获》、《十月》、《钟山》等相比,中学生自办的文学小报(甚至只是文学墙报)自然只够得上“垃圾”的水平。可是,在这样的小报上发表作品,也培育了作者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未来的文学巨匠也许就诞生于此,从文学小报起步。同理,有人把“核心期刊”之外的所有期刊都看成“垃圾期刊”也是不妥的。有多少人平生第一篇论文就发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呢?首先在一般期刊上发表水平一般的论文,在很多人的职业生涯中是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以后他们会逐渐成长的。只有那些只要作者交版面费就给予发表、完全不顾来稿质量的个别杂志才是真正的垃圾杂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