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其子,必有其父母(原创+转载)
武夷山
昨天早晨8点贴出的“26岁的生命突然消逝了,不需要个说法吗?”一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495068), 到今天下午两点半,已经获得4015次点击,107个推荐。衷心感谢大家的关注!
每个生命的离去,都会使逝者的亲人、朋友悲伤,当逝者是充满爱心的年轻人的时候,悲伤犹甚;每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都令观者叹息不已,当白发人是一辈子勤奋努力的工作者的时候,叹息不已就转变为热泪盈眶,甚至潸然泪下。刚才,王国裕教授的博士生张红升在我的博文后发了一篇评论,介绍了其导师强忍悲痛继续指导其科研工作的情况,使我对老同学分外肃然起敬。经张红升同学同意,将其“评论”文字转发在下面。将我昨天的博文与这篇评论合而读之,更使人对有关部门的推诿责任行为愤恨之极!
张红升评论:
我是二位老师的博士生,最近正在写论文准备毕业。写到致谢一部分,不禁百感交集,再看到这篇博文,心潮澎湃,有一些话不吐不快。
如下是我写的致谢,发自内心,但篇幅所限,远未尽显二位导师风貌。
致谢中所言的“他无论在个人遇到多大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时刻关心课题的进展,坚持每天和我们讨论问题”,即指此次事故给二位导师造成的巨大悲痛。
10月3日导师和我通电话讨论项目和论文写作,仍然互相商讨切磋,未觉任何异常。待讨论完毕,始说昨日发生不幸之事,欣义离去,悲愤无助,言语凄切,令人动容!
为避免惊扰其他同学,导师一再叮嘱,勿转告其他学生,实验室以平常处之,各个项目务求尽力往前。
后来几日,每天仍接到导师电话,询问课题;有时也和其他同学讨论,言谈语气,一如平常 -- 而我在旁听之,则万般心酸,并深深敬佩二位导师克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二位导师留学英国时,做出世界上第一个单片CMOS摄像芯片,由此带来了数码相机、手机、电脑摄像头等数字照相设备的普及。这是一项对人类发展影响多么深刻的科研成果!
二位导师也因此获得光电子领域的顶级奖项“兰克奖”。他们是为数不多的能在国际上给中国人争光的科学家。二位导师回国后,在国内坚持不做官,淡泊名利,潜心科研。
王老师在西安交大的时候,曾经获得政府奖励的别墅而不要。为节约时间,二位导师从未度过假期和周末,每天晚上都坚持在实验室工作到深夜。
这样二位淡薄名利的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在年近花甲时经历丧子之痛,居然被说成是“胡搅蛮缠”,不仅让人愤慨难当!!
对这样的科学家,不予保护,反予伤害,难道不是愚蠢之极的行为吗?他们之痛,亦是我辈之痛,更是国家之痛!
两位导师深感于地质灾害突然到来时,各种通信系统的不可靠,提出了利用数字无线广播进行应急广播体系的构想。
国庆节前刚和我们做完实验,建立了一个可覆盖整个校园的数字无线广播网。当时导师闲谈中说,期望这套系统在地震等突发灾害到来时,可以及时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他们的儿子,欣义,也时刻随身携带着器官捐献证书,希望能在自己离去后仍能挽救其他人的生命(这次由于抢救不及时,他的器官捐献的愿望未能实现)。
这么一个时刻怀着救人之心的家庭,竟由于公园方面明显的疏忽,造成无可挽回的伤痛,而竟居然被说成“胡搅蛮缠”,实在让人悲痛且愤慨!
期望公园方面能给一个合理的解释。期望政府方面能够真正保护二位科学家,避免对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否则,损失更大的还是我们的国家。
更期望政府能像二位导师希望的那样,真正重视公共安全,避免更多类似的悲剧,如此欣义在天之灵也可稍稍安慰。
愿欣义安息!愿二位导师早日走出伤痛!
=====================================================================
如下是本人论文的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导师王国裕教授表示深深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从硕士阶段就在王老师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到今天完成两款芯片的设计,并写完博士论文,算下来已经差不多10年了。在这10年中,王老师给予了悉心指导,倾注了大量心血。从选题、查资料、算法的设计开发、芯片设计、整机开发以及最后论文的写作,他都一丝不苟,悉心指导,并和我们深入讨论,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办法。他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令我们深深折服,多次在我们踯躅不前时给予正确的方向,使整个课题得以顺利进行。他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时时刻刻鼓舞我勤奋工作,努力向上。他无论在个人遇到多大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时刻关心课题的进展,坚持每天和我们讨论问题,这种精神令我深深敬佩!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另一位导师陆明莹教授。她是国际知名的DAB领域的资深专家,对DAB系统十分精通,并拥有DAB方面的诸多专利。在具体的设计上她给予了重要的指导,而且芯片中的许多电路都是她本人亲自设计。为了优化算法和设计,她不顾个人身体状况,经常废寝忘食的工作。为了测试DAB样机的实际性能,她多次到英国进行实地测试,获得了大量的测试数据,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她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努力探索真理的激情鼓舞和感染着课题组每一位成员。
二位导师在2008年获得了光电子领域的顶级奖项“兰克奖”,以表彰他们在CMOS图像传感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但二位导师在获此殊荣后,依然同平日一样工作,依然不分周末假期,依然坚持每天和大家讨论课题进展。在二位导师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科研精神,这种精神时刻鼓舞我们努力向前,永不懈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