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一点缠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nthon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博文

不实行Tenure制度的一流大学 精选

已有 31845 次阅读 2011-10-11 09:17 |个人分类:科教评论|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大学, Tenure, HYJ

大家提起美国高校的制度一般都知道是所谓的tenure制度,就是一个新人招进来,是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做5-6年,有个tenure evaluation,如果合格,就可以升任associate professor,也拿到tenure,也就是所谓的终身职。(严格来讲升职(promotion)和拿到终身职(tenure)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但是大多数学校都一起做,叫做P&T。)如果不合格,就必须走人。

但是也有些学校并不是tenure制度的,而是有另外的制度。这其中就有著名的HYJ制度。即Harvard-Yale-Johns Hopkins System。在这种制度下,学校教师分为senior faculty和junior faculty。senior faculty就是professor,正教授,有终身职,junior faculty没有终身职,但是junior faculty的叫法,各个地方有所不同。像哈佛大多数系,也都是分为assistant professor和associate professor两档,但是也有些系,比如数学系,还有其他的职位。像耶鲁是分为Gibss assistant professor、assistant professor和associate professor三档。

这个系统跟其他系统最大的不同,就是senior faculty和junior faculty是分开的。从人事上讲,分别有各自的名额(大多数学校只对教师总数有名额限制),招聘的时候也分开招聘。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junior faculty是不可能直接晋升senior faculty的。比如我们系有个senior faculty的名额,学校就会打广告招人,本校的junior faculty如果认为自己合格,也可以申请,但是如果没有senior faculty的名额,那么junior faculty做的再优秀,也不可以升职。而在大多数学校的tenure 制度里,是只有faculty总数的名额限制,对于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没有分别的名额限制。助理教授升为副教授,副教授升为教授,只要自己的教学科研足够出色,是肯定可以升职,没有名额限制的,这是HYJ system和tenure system最大的不同。

两个system另外一个不同点,就是在tenure system里,tenure-track的职位是非升即走的,即tenure track的助理教授,在一定的年限里面如果无法晋升副教授,那么就自动被学校解职。但是在HYJ system里面,junior faculty是合同制,只要学校愿意续合同,是可以做一辈子的。

当然HYJ system也在变。比如有人抱怨,说这样junior faculty不能升职,不利于在市场上招收优秀的新星。于是耶鲁就做出了一些改变,规定junior faculty可以晋升senior faculty,但是有一个附加条件,一个senior faculty名额,相当于两个junior faculty名额。也就是说,系里要提升一位junior faculty到senior,就必须同时解雇另外一名junior faculty才能符合要求。

注:本文是说明文。

参考阅读:

一般美国大学的职工和职责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61&do=blog&id=278688


Tenure track在中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61-495483.html

上一篇:哈利波特和土星共同体(微博)
下一篇:希望中国青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能够用脚投票(微博)
收藏 IP: 71.172.120.*| 热度|

31 梁建华 许培扬 刘广明 李永丹 牛丕业 刘用生 吕喆 刘洋 张天翼 吴飞鹏 曹俊 武夷山 施泽明 李宁 陈斌 苗元华 黄宁燕 佟冬 朱志敏 吴锦宇 吕佳龄 王勇 陈敬朴 xsongy neilchau crossludo xqhuang arpku xiaxiaoxue86 opticssim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