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怎样才能死而无憾?----德鲁克的回答 精选

已有 9493 次阅读 2011-9-8 06:49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怎样才能死而无憾?----德鲁克的回答

武夷山

(9月8日11点补充说明:大家普遍对第三句话感兴趣,但有不同理解。现在将整段话补齐,这样有利于理解德鲁克的意思。红色部分是补齐的部分。)

 

德鲁克同志是位没有杜撰多少新词的管理学家,但他深邃的管理学思想不断被同僚及后人所赏识。

下面是从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德鲁克日志》一书中摘录的德鲁克语录。

 

19页:

对于每一个组织而言,其目标界定越明确,它的生存力就越强;组织的绩效标准和尺度越多,它的行动就越有成效;组织越是严格地将权威性置于绩效的判定基础之上,它就越具有合理性。

博主:“组织的绩效标准和尺度越多,它的行动就越有成效”。这就是说,绩效评价不能搞一刀切的标准。我们在中国现实生活中看到,一刀切的评价标准比比皆是。

 

304页:

在任何社会中,宗教都具有极强的批判性,除非它能放弃自己的精神王国,否则无法接受任何社会,甚至任何社会制度。因为宗教的精神王国,是凡人的灵魂和上帝对话的精神家园。为此,宗教存在着两重性:一方面它是社会良心的维护者,具有无穷的力量;另一方面它成为政治和社会加以利用的力量,故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博主:德鲁克对宗教两重性的认识极其清醒。

 

375页:

社会如果想要使一个人能够独一无二地存在于世,就必须使人能够死而无憾。实现这一点只有通过一种方式:那便是使个人的生命变得毫无意义。如果你认识到自己不过是沧海一栗,是社会这个大机体中的一个小小细胞,那么你的死就不足以死了,“死”最好称之为一种新陈代谢的必然过程。但这样看,你的生命本身也就不再是真实的生命了,不过是社会整体生活的一个功能性程序,除了对整体发挥价值以外,别无效用。所以,这种昭示人类在社会中存在的乐观主义会直接导致绝望。而这种绝望又只会导致集权主义。人类的存在可能并不是在绝望中的存在,也可能不是在悲剧中的存在,但却可能是在信仰中的存在。信仰,就是相信上帝可以将一切不可能化为可能,相信它是时间与永恒的唯一缔造者,相信生与死同样含义丰富。
  

博主:他所说的是不是一种“生存悖论”?通常认为,功成名就才可能死而无憾。德鲁克通过对现实的观察而嘲讽地断言:生命渺小得无足重轻,失去意义,也导致死而无憾。

现在不是有一些人在研究“幸福指数”吗?其实不妨反过来做文章,调查一下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中有多大比例的民众是死而无憾的。这才是社会制度是否合理或优越的更好判据,“社会生产力大发展”这个判据是问题多多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84013.html

上一篇:社交与现世成功
下一篇:闲话文章发表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45 李宁 吴飞鹏 尤明庆 赵凤光 许培扬 金小伟 李泳 王芳 吉宗祥 曹聪 丁大勇 汤薇 杨月琴 梁进 柳东阳 唐常杰 谢鑫 吴吉良 杨学祥 黄晓磊 高建国 胡业生 陈静 石磊 王桂颖 陈湘明 张玉秀 徐耀 鲍得海 许亮 贾伟 武爱 王号 刘洋 曾杰 阎建民 邹晓辉 邱嘉文 xiexianli fishman936 tongtongd ustcMBD fumingxu guoshuangping xu198712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