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赵红州先生墨宝

已有 5749 次阅读 2011-7-3 21:34 |个人分类:科林散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1996年年末,我被任命为本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主任,一下子忙得不可开交,很苦恼。找谁倾诉呢?我就给赵红州先生写了一封信,包括一首貌似七律(平仄不对)的诗。他很快写诗回复,见以上照片。有的草字我不认识,请行家帮我辨识。

    我自己的诗,背不下来了。只记得开头是:电话铃声响如雷,会议通知雪片飞。结尾是:可惜与书难谋面,一寸相思一寸灰。

    下面把我辨识出的记下,其他字,恳请博友帮忙辨识或解问号:

指示如云令如雷

时光似雪身似飞

冷雪(?)击门惊复起

热?催肠断万回

直道事人褴衫旧

布衣报国竿牧(?)背

应喜三层月谋面(我们一些科学计量学领域的晚生每月到赵先生家--他住三层--讨教讨论)

一寸新论一寸辉

    和武夷山教授七律

    草书赠之

    红州

    九六年十一月廿八(?)日

百度百科对赵红州的介绍如下:

赵红州(1941.4——1997.4) ,中国著名科学学家、科学计量学家。河南温县人。

目录

个人简历 主要贡献 个人作品 社会评价

bk.view.catalog().start("0");
个人简历  1959年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64年毕业。1964年8一10月, 在北京大学西语系出国班学习。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10月一1972年8月,在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及中共中央政研室工作。
  1972年8月一1974年8月,在全国总工会河南罗山干校劳动。
  1974年8月一1982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助研。
  1982年6月一1985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员。
  1985年12月一1987年7月,在中国科协科技培训研究中心工作,副研究员。
  1987年7月—1997年,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工作,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主要贡献  赵红州先生是我国科学学和科学计量学界,一位极富创造性的人物,是该领域的先驱和学科带头人。
  1974年,他在河南干校劳动期间,利用上海复旦大学学报发表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独立地发现了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现象,与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的研究不谋而合,即著名的“汤浅现象”(国内不如称为“红州现象”)。
  1979年,他首次提出了,著名的科学家最佳年龄定律和科学劳动智力常数。这项工作得到了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的赞赏,并亲自作英语修饰,推荐发表在Scientometrics上。
  1979年,他首次提出科学能力学的概念,出版了专著,并尝试建立大科学发展的动力学模型,受到我国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等的肯定和赞扬。
  1980年,他首次提出和建立了科学发现采掘模型,并按钱学森的指示,据此模型对室温下核聚变作出了科学学解释,成功地预测了凝聚态物理作为当代“ 回采科学” 的近期突破性进展。这项成果受到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马凯的赏识,并推荐发表在国际科学刊物上。
  1986年,他首次发现科学知识的波谱结构,提出科学认识活动的“ 三极管模式”,解释了指数增长律,提出科研生产关系问题及其科研体制改革中的理论指导作用等等。
  由于上述出色成就,他在1981年、1983年两次受普赖斯举荐,作为著名专家访问美国,出席科学规划和理解大自然的学术讨论会。此外,他还为开拓我国潜科学和领导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学术成就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为此,他作为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教育家和学者,先后被选入美国《马奎斯世界名人传》和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中。由于他在科学计量学和管理科学上的贡献,他被两家国际著名期刊Scientometrics和Technology Analysis&Strategic Management聘为国际编委,并赢得1993年度国际普赖斯科学计量学奖提名奖。
  赵先生发展和开拓了我国一批新兴交叉学科,诸如科学计量学、科学能力学、潜科学、领导科学、政治科学学、社会物理学、科学文艺学等,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个人作品  他著有《科学能力学引论》、《大科学观》、《科学和革命》、《科学史数理分析》等专著,并主编、合著、合译著作十多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0 余篇,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河南师大梁立明教授曾对我国科学学研究会的两份会刊,作过论文作者统计分析,其研究表明,赵红州教授的论文产出名冠全国第一。
社会评价  下面是赵红州先生生前好友,冯之浚先生写的一首悼亡诗
  哭红州
  赵君红州 系吾挚友 多年奋力 耕耘不止
  成绩斐然 积劳成疾 酿成顽症 丁丑三月
  病疾山倒 住院四旬 妻女尽心 友朋尽力
  回天乏力 四月九日 撒手人寰 遽归道山
  英年早逝 廿年交往 形同手足 情笃谊长
  痛哭红州 悲恸不已 自 度别曲 念之悼之
  哭红州 学问深
  泪千行 悟性强
  生死两茫茫 三十年耕耘
  苦酒伴凄凉 硕果甚辉煌
  学苑英华一撒手 天公应悯才华溢
  文坛惊悉皆悲伤 留住人间著书郎
扩展阅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61930.html

上一篇:罗素《幸福之路》摘抄(下)
下一篇:管理学中的忽悠
收藏 IP: 219.142.129.*| 热度|

25 蔣勁松 许培扬 逄焕东 杨正瓴 刘全慧 刘庆丰 吕喆 赵星 钟炳 刘波 马昌凤 吴吉良 杨月琴 侯成亚 卫军英 张欣 刘用生 周春雷 赵明 陈安 高建国 肖重发 Gpig zhiyan xinxi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