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信息素养的培养问题,是教育上一个长久不衰的讨论话题。
许多学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作为信息素养培养的前端教育——如何获取文献,卓有成效,然而在信息素养的中、后端——分析利用和正确展示方面的教育“给力”不足。
由于许多科研人员在这一方面存在少许的“缺陷”,所以每一个图书馆员都具有较广泛的满足用户需求的“机会”和“能力”,表现为:
首先是“20%知识解决80%问题”原理的应用。
如:在“信息丰富,知识贫乏”的现状下,聚焦于“目的性(捉住最关键的问题)”和“受众收益分析(价值计算)”的训练能够有效避免收集信息后“高射炮打蚊子”和“对牛弹琴”等低效用的现象。
其次是“信息增值——减少平均信息量”原理的应用。
如:在信息处理中正确选择和处理 信息吸收、消化、排序、浓缩、扩张、交流、检验、表达等必要方法和程序,有效地产生信息增量(创新点)或知识结构与效益的改良。
最后是信息关联、链接、延续性、连续性问题的处理。
如:对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知识点连续性发展说明;对相关影响的学科或研究范畴的知识链接和参照说明;
对公理、定律和假说的运用程度或质疑的力度把握;对组织力、影响力、说服力提升在表达效果中的安排等。
这些曾经被许多同志忽视掉的能力培养,正是区别劳动者信息素养的重要标准。
是在激烈竞争中能够胜出的“秘密”武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564-430436.html
上一篇:
欲速不达话写作下一篇:
发现你的结构——你可以转向左脑的思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