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再谈滥用抗菌素:成为全球健康三隐患之一 精选

已有 6647 次阅读 2011-1-13 00:43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昨天晚上,美国电视上有老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主持人Dan Rather的特别报道,讲美国人滥用抗菌素的恶果:


无独有偶,前两天在《南方周末》上(iPad版)也看到讲中国滥用抗菌素的情形:




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大家都注意到抗生素滥用,抗药性细菌蔓延已经成为巨大的健康隐患。国际卫生组织也把抗菌素滥用产生的耐药性和艾滋病,肺结核并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隐患。引起大家的关注是好的一面,可是,不管是美国的报道,还是中国卫生部的措施,都有不够全面的地方。

Dan Rather的报道讲到抗菌素滥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医生向病人的要求妥协。病人,尤其是小儿科病人的家长,一般都会主动要求医生开抗菌素,给出各种理由和医生“争”,而一线的家庭医生不愿意让病人失望(有可能丢掉客户)所以通常在不必要的情形下也开抗菌素给病人用,结果导致耐药性产生,扩散,成为社会问题。

中国的医生也有类似的问题,病人通常认为如果医生不开“盐水”见效就不快,所以要求医生输液治疗。另外,医院和医生“以药养医”的利益驱动也使得抗菌素实用率居高不下。

可是,这些怪病人,怪医生的说法都还仅仅看到了问题的表面!抗菌素滥用的实质问题是一个技术问题因为没有快速全面的诊断,医生和病人不得不凭经验用药。现有的病原体诊断方法还是靠细菌和病毒培养,耗时,耗钱,等结果出来时,已经是几天以后的事情了,对及时治疗病人几乎没有指导作用。

如果诊断技术到位了,医生能在第一时间知道病人感染的是病毒(不用抗菌素)还是细菌?是什么细菌?对什么抗菌素敏感?该用广谱还是特异性更强的抗菌素?那么,抗菌素滥用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那么,解决抗菌素滥用的问题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诊断技术?

首先,诊断要全面。需要该技术能在一份病人标本中快速地识别可能的致病菌(或病毒),同时,还要检测到那些使细菌和病毒产生耐药性的基因或突变。换句话说,需要能做多重PCR, 一个反应同时扩增许多相关基因,使分子鉴别诊断成为可能。

其次,诊断要快速。几天时间对病人和医生都没有用,几个小时可以,最好是几分钟。

还有,诊断要方便,谁都能使用,不仅仅是博士生才能做。最后,价格要便宜。

不过,光有技术也还不够,还需要做流行病学调查,知道某个地区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形。也还要做基础工作,把这些耐药基因的基因型测序搞清楚。这样才能开发出当地适用的快速诊断试剂来。国内这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多的是上海的倪语星教授

开发各种病原体和耐药性快速诊断试剂,也是我们要在iCubate开放平台马上要做的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403883.html

上一篇:日本:银座的日夜(照片2)
下一篇:生物谷的专访
收藏 IP: .*| 热度|

10 朱志敏 杨远帆 梁建华 陈国文 杨正瓴 吕喆 孔晓飞 许培扬 唐常杰 水迎波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