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泥人”科学 精选

已有 5637 次阅读 2010-12-14 08:27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新收到剑桥大学出版社的两本小书,是Canto丛书的两本。Canto本是长诗的一个篇章,丛书里的书大约都是小书(我只见过一本稍大的),编者是不是选它们来代表科学长诗的一个个篇章,我不知道。其中几本已经有了中译本,我译过一本《时间空间万物》(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4513),还做过两本评注(薛定谔的《自然与希腊》(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0443),哈代的《一个数学家的自白》(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8085))——我以为那些书很适合做英文读本。如今英文读物虽多,但主要是人文的。
 
新来的两本是一对“泥人”兄弟The Golem,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ScienceThe Golem at Large,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Technology,作者是有物理学背景的社会学家Harry CollinsTrevor PinchGolem源自犹太神话,是用土和水捏成的人儿,会念咒,有魔力,一天长大一点儿。他会听你的话,为你做事,保护你;但也可能失去控制,伤害主人。他其实是一个笨拙的傻瓜,不知道自己多有力,也不知道自己有多笨,多无知。一句话,科学就是Golem!这就是书名的意思,大概也是作者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Golem”的第一版引起了很多批评,特别是关于相对论的一章。原文讨论“证明”相对论的实验(Michelson-Morley实验和Eddington的日食观测)。实验的可靠性和证明力后来遭到了质疑,如Sciama(霍金的老师)就“正确地”指出:
 
不幸的是,日食工作太难,结果也真的令人失望……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预言没有得到过去想象的那种决定性的证实,很难评估日食观测结果的意义,因为其他天文学家根据同样的原始数据得出了不同的结果。而且,我们可以怀疑,假如观测者不知道他们“预想”的数值,他们的结果的变化范围也许比实际发表的要大得多;在天文学中出现过几次这样的例子:因为知道“正确的”答案,所以观察到了希望的结果——而后来发现那些观测远远超出了当时仪器的能力。(The Physical Foundations of General Relativity, 1972)
 
(顺便说一句,Pauli为百科全书写《相对论》时,是相信日食证据的。)我觉得最后这句话比相对论的证明与否更有意思。
 
假如当年人们认真质疑Edington的数据,那么爱因斯坦肯定不会成为世界名人,相对论的命运也就难以预料了,还有它的连锁反应呢……
 
也许我们该庆幸当年的狂热和失误。今天看相对论,应该从理论的逻辑系统来认识。一个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即使不满足某些实验,而实验也不能颠覆它,它就还能生存下去。
 
作者从科学的功用将它比喻为golem,而我感觉从科学的判据看,它更像我们揉捏的“泥人”。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393347.html

上一篇:听MIT老师讲物理
下一篇:我的习字功课
收藏 IP: .*| 热度|

23 武夷山 刘全慧 孟津 鲍得海 陈绥阳 孙学军 王德华 陈国文 吉宗祥 杨正瓴 吕喆 黄晓磊 金小伟 赵宇 陈湘明 李学宽 鲍海飞 许培扬 齐霁 侯振宇 yinglu liangpy luxiaobing12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