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香港会议的收获

已有 4939 次阅读 2010-8-15 06:47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在香港参加亚太分子诊断新技术会议(The Second Asia Pacific Symposium on Advanced Molecular Technologies),这是第二届,首届我也有参加,国内来的也不少,有上海和北京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会议,以后有机会还会参加。











我的演讲安排半个小时,时间很充足,所以就临时加了几张有关免疫组库的幻灯片。结果建立了一个很好的临床合作,与香港的几个单位一起做肿瘤免疫组库方面的研究。

另外,还碰到一个生物技术方面的传奇人物。Dr. Linder 参与创办的Cytyc Corporation 07 年被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Hologic 以$6.2 billion收购。Dr. Linder 曾任美国临床病理协会主席,是宫颈癌诊断方面的专家。公司卖了以后加入一个投资公司,专门投医疗卫生行业的公司。他的演讲在我的后面,听过我的演讲后很感兴趣,和我在外面聊了半天。知道我们正在为iCubate集资,希望能尽快接触,了解一下详细情形。

两家都是美国的公司,在香港相会,真是机会,对双方都是如此。

这次在香港还和王春林博士在港大做了讲座,是Malik Peiris 博士邀请的。Malik 是首先发现,确认非典病毒的著名科学家,在香港有Area of Excellence 大项目资助,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在病毒方面的重点实验室。我是03年非典期间认识他的,这些年一直保持联系,向他介绍呼吸道分子鉴别诊断的技术和产品, 和免疫组库方面的研究进展。

这次港大对王春林博士的工作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发现新病毒的技术。在我们来访以前,他们已经通过学生的Journal Club通读了王博士的论文。我们的演讲更有四五十人来听,周五下午讲到六点多还有很多人。讲完后还讨论了很久。治学态度非常认真。

来香港以前访问了Illumina, 之后还要去MedImmune, 明后天还去苏州上海,这趟出差的收获非常可观。这么多年无数次的外出,机会也越来越多,机会的质量也越来越高。通常,看到别人的成功,那些机会就都成为了“偶然”的巧合,可是在创业的路上,只有多跑路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而洒在路上的汗水只有自己知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353127.html

上一篇:回国体验:高铁,空气,临床检验。
下一篇:谢谢科学网:把我送上Google头条
收藏 IP: .*| 热度|

8 武夷山 赵凤光 张亮生 苏红 孔晓飞 唐常杰 李毅伟 chtang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