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三十而立飞越迷雾 精选

已有 5353 次阅读 2008-5-8 17:53 |个人分类:明志|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三十而立飞越迷雾(粗稿)

 

 

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年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年,这一年里你可以做任意想做的不违背法律的事情而不受约束,你会做什么?

我会用三个月的时间游历大香格里拉区域,即丽江-香格里拉-林芝-稻城-贡嘎这一个大圈,剩下的九个月躲在家里用最简练的语言写完我的思想,那些我还不敢完全说出来的思想。

去年五一期间,面对即将来临的三十岁,我痛不欲生。很难向还没有到三十岁的朋友描述这种心境,勉强说有点像一个人最心爱的东西被上帝偷走了偏偏还没法找他要补助一样。因为你知道:你不可能再是当初那个可以不顾一切的小青年了。

 

三十功名尘与土

 

而对那些三十岁还寸功未立的人来说,就更有得郁闷了。我对三十岁人基本成功的理解是:

搞学术的有几篇SCI或者较高水平的Paper

官场起码做个小科长,最好是处长;

商界你得做到世界500强的经理了,最好是总监;

体育界娱乐圈不管你用什么手段你得让别人知道你的名字;

……

当然这只是社会层面认可的成功,一些人倒不见得会认为这是建功立业的表现。我自己不符合任何一条,尽管我对这些成功不以为然,但身在俗世一点不感叹无人赏识也只能是自作清高。对生活有点遗憾和不满并不是多坏的事情,起码表明自己的心还活着。其实遗憾和不满是动力之源,一些富家子弟成为飞车党也表明得来太容易往往并不幸福。

 

三十而立太变态

 

大家都谈三十而立,如果我们都要用孔子的标准来审视自己,可能没有人敢说自己三十岁立起来了。而从科学网多篇博文表达的观点来看,大家基本能够达成一个共识的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今人要“立”需要准备的知识和经验要比孔子时代多得多,所以尽管从知识经验的绝对量来看,今天的普通人不见得比孔子少,但我们对社会的价值产出,大多数人是无法和孔子当时相比拟的。

而一些天纵奇才之人,倒能够很早的迸发出能量,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尽管如夏花灿烂,最后也如流星般短暂。这毕竟不是人生的常态,它甚至可能是:一种病态。

三十而立?好辛苦!

 

“生活”两个字,好辛苦

 

一般父母和人们认为,一个人只要离开学校,就算是真正成熟了。很多时候我们也把博士生认为是已经可以完全独立生活和工作的人,但这样的理解还是存在一些误会。从单纯生存意义上,这个理解并不错;如果在扩展到个人发展和社会意义,有些偏颇。

如果不是人生路特别坎坷,一般本科毕业在二十二、三岁上下,大多数人就开始步入社会了。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应届本科生没有什么竞争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可能有些80后家庭比较宽裕,工作后家里还继续输血,但我毕业后家里就完全割断了脐带。我于穿着方面不得要领,上班第二天老板命令我在经理的建议下置办几套职业装,可是当时我穷得响当当,于是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老婆带着去商场逛了几趟,老板是高兴了,我基本上每天吃面条馒头。

刚毕业的人是比较痛苦的,因为你除了教科书什么都没有。你要置办职业装、付房租,你要开始正式社交,你要添置个人用品,你要请女朋友逛公园看电影当然同时还要吃必胜客喝星巴克最好还有夏天的哈根达斯冬天的海底捞;你要开始为结婚存钱,为买房存钱,甚至为今后再次读书存钱。总之,你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但所有人都狮子大开口找你要钱。

我读书时倒也借过钱,但毕业后第一年居然欠了一屁股债,这直接导致我第二年尽管工资翻倍,到年底也只把债务还清。

大概3年以后,工作和个人生活是没有问题了,大部分人开始考虑结婚的问题了。光棍们多半已经开始郁闷了,看着别人成双入对甚至已经有人叫自己叔叔,自由的心里实在不是滋味。那些要准备结婚的幸福人何尝没有烦恼,一平米1万元起价,大部分职业人工作两个月不吃不喝只能买一平。双方家里是可以赞助一些,大部分家里出不了太多钱。还有装修?家具?家电?生活就像是黑洞,吸干了你的时间,也吸干了你的金钱

再过1-2年,都置办好了,孩子差不多也呱呱坠地了。于是我们的心神又全在那个人间四月天的小生命身上了。等到孩子可以叫爹,一数自己的年轮,也就老冉冉三十将至了

 

像“天气”预报一样择业

 

大多数人的人生道路可能符合这个轨迹,读硕士和读博士的朋友略有不同,但人到三十,其实面临的问题差不多。当一个人解决了学习和基本生存问题后,他很快就需要想清楚:接下来的三十年里,自己要做些什么?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是遵守牛顿运动定律,按照以前的人生惯性运动下去。

我们经常因为社会的原因做出一些选择,比如经济热大家就容易选择那些金融、电信、IT相关的行业从业,这在20年前资源紧张和收入普遍不高的时候,是可以理解的,它可以吸引人才进入最需要人才的行业,今天各行各业尽管收入各有差异,大都还能吃饱饭,所以很多人已经可以根据自己的天分做出不同的选择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是身不由己的。一个人因先天和成长环境的原因,他会形成一定的智力和人格特质,这些特质决定,人会有一个择业适应范围,即他会很适合做某一类事情而不适合做另一类事情。

我们经常强调干一行爱一行,其实我们在说这个的时候不如让大家见一个爱一个。因为人不是只为职业而活着。正如男人不会爱上所有的女人一样,人也不会爱上所有的职业。尽管我们很难爱什么做什么,起码我们可以选择和自己特质匹配的那些职业。

心理学发展出人格测评和职业测评,这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很多人对职业测评持有疑虑,这些疑虑是有道理的。职业测评有点像天气预报,它只能保证不会每天都瞎说。

举个例子,天气预报明天会下雨,概率是99%。这个数字的含义大约可以这么去理解:假若相同的气象数据出现100次,99次第二天会下雨,1次例外。但哪次会例外,除了天气自己,谁都不敢说。

人格测验和职业测评远达不到99%这个精度。因此,尽管人格测验和职业测评能够帮助一个人了解自己,但最了解自己的那个人,永远只是自己

 

在生命的荒原里撒点野

 

是的,现在你可以知道了,一个三十岁的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飞越罩在自己身上的层层迷雾,重回到生命的最初:认识自己。

今天绝大部分人在三十岁的时候,才刚刚在社会上立稳脚跟,衣食无忧。我不知道这在孔夫子眼里算不算而立了。但古人三十岁时孩子都中秀才了,极端一些的已经在筹划做爷爷了。事实上,古人在三十岁的时候,基本已经确定了他们的人生道路,他们也没有多少人生道路可供自己选择的。

但我们幸运的生在这个可以选择的年代,我们可以在谋生的同时去做一些让我们想起来新潮澎湃的事情;如果我们足够幸运,我们还可以以那些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精灵为业,这不但让我们因此获得丰厚的社会报酬,更能让我们长袖善舞,享受到成就在生命里流淌的汹涌。

因此,尽管主流观点认为,刚毕业的时候应该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多呆几年,我却持相反意见。因为很少有人能在一毕业的时候就那么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而往往我们知道了,有时候也只有忍痛割爱。只有在不断的尝试、失败和品味中,人才能够找到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什么是自己真正不可或缺的,那些我们一想起来就激动不已,一旦失去就失魂落魄的东西。

在三十岁以前我们实在没有选择的能力和余地。小时候,我们经常需要遇到一个好老师。大多数人成绩最好的科目往往是有一个自己喜欢的或者喜欢自己的老师,然而也许我们的真正能力在别处。工作的时候我们为了户口,为了每月多出的五斗米,为了政府、国企、大公司的稳定,往往会抛弃那些看上去不那么美好但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位。

然而,一个健康的社会必定不会禁锢人的天性,它一定会帮助人们在不背离社会基本价值的前提下,帮助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是的,三十而立的人们已经有能力去找到一个真正的自己,去用人生的三分之一奏响生命中最华美的乐章。

其实人前三十年都是别人安排的,最后三十年常常在拐杖和痴呆中度过,只有中间的三十年自己可以多作点主。为什么我不用这能够自己作主的三十年,在生命的荒原里撒点野呢?

 

飞越迷雾,把生命看清楚

 

尽管三十而立的人还不能完全抛弃目前的一切,他总可以为他的人生进行二次规划。我们往往错误的认为,人学了什么,就必须要以此为生,或者从事与之相关的职业。不,我们不是机床。我们不是流水线中的一颗螺丝钉,离开那个槽就无法存在;我们不是。我们是人,是可以学习的人,是能够创新的人,是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人。我们又往往错误地认为,入了这行,就应该终身从事,这就是我们的全部。尽管我们强调专注和坚持,我们也只应该对那些真正让我们心潮澎湃的东西专注和坚持,因为让李逵去专注财务,让林黛玉操作工程车,再专注也不过是浪费资源。

三十而立的人不再是小小鸟,他不应再在生活和尊严之间彷徨。如果你不能摆脱生活的压力,你根本没资格谈尊严;而如果你摆脱了生活的压力却不去追寻生命的尊严,你将永远面对生活的压力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舍不下三十岁以前那点微薄的基业,而放弃那些原本可以让我们绽开生命怒放的机会;事实上,三十岁以前的基业和后三十年的努力相比,实在少得可怜。更多的时候,我们拨不开那层层迷雾,迷失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之中,直道垂垂老去,才嗟叹年华似水流。

而即便我们完全放弃自己以前的基业另起炉灶,我们也并不是白手起家。先前的那些经验、交际、财富积累,会帮助我们在短短的1-2年内,就超过以前6-7年的积累;而往往正是我们的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决定了我们劳苦一生。

是的,三十而立的人生不是终点是起点。在拨开层层迷雾后,我们又将跋涉回到最初。

 

回想过去的一年,在三十岁不久后,我做出一个对我来说重要的决定:在实质上离开商业社会,去拥抱我生命中的最初。

我这前三十年里面临过至少四次重大抉择,每一次我都听从了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去理性分析,幸运的是:每一次我都对了。

也许三十年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次选择更有意义,但我们感叹三十不能立的时候,也许我们总可以:飞越迷雾,把生命看清楚。也许这对那些即将或者刚好三十岁的人们,有些帮助。

 

认识你自己,三十则可立。

 

 

周华健:飞越迷雾

点击这里下载

 

没有花 蝶儿不知归路
不见月 星光也模糊

世间事 笼罩层层迷雾

恍惚间 听见有人哭

你迷了路 觉得人心不古

山高水低看不见来时路

你迷了路 爱恨悠悠忽忽

峰回路转逾走不出白云深处

飞越迷雾把生命看清楚

明明白白掌握你的路

经过跋涉之后你总能够

拨云见日 重回到最初


不见爱 大海是串串泪珠
没有风 船儿谁来渡

世间人 夜来时阵阵孤独

黑暗中 你左盼右顾

你迷了路 觉得人心不古

山高水低看不见来时路

你迷了路 爱恨悠悠忽忽

峰回路转逾走不出白云深处

飞越迷雾把生命看清楚

明明白白掌握你的路

经过跋涉之后你总能够

拨云见日 重回到最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8-24564.html

上一篇:激动人心的时刻:圣火登珠峰!
下一篇:考槃笔记-18-5月5日对话
收藏 IP: .*| 热度|

1 耿佳佳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