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如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志东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和纷杂的年代,在心灵深处保持一片宁静的时空。

博文

我们为什么喜欢跟风? 精选

已有 12404 次阅读 2008-3-15 16:08 |个人分类:困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通过《Top Journals 是标准吗?》系列的讨论,特别是与光恒教授的深入讨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个问题: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跟风?

实际上,我们喜欢跟风与我们中国没有高水平研究工作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我曾经在选题-诺奖成功之路》的报告中分析了中国没有高水平研究工作的原因从历史的角度,半封建半殖民地落后挨打战乱频繁的近代史使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一直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我们一直处于跟踪的地位。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导致仅有的一点学术传承被打断。一切实际上是三十年前改革开放从零起步。何曾几时,“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还是个很时髦的口号。受制于政治信仰或宗派式政治,中国人长期以来缺少独立思想空间。作为中国人的一分子,中国的科学家长期以来缺少独立的人格、批判的精神、创新的精神,习惯于人云亦云随大溜。我国的经济基础落后导致科学设备、技术条件等一直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科学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先发展经济后发展科学仍是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尽管现在一些重点大学和科研单位的设备条件已经与一些西方科技强国的水平相当,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些条件实现自己的创新思想做出一流的工作仍然是个大问题。设备条件跟上了,创新思维跟不上,就无法利用一流的条件做出一流的工作。国家科技政策的不断变化导致科学家的思想的混淆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国家科技政策(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政策)摇摆不定,一会儿强调开发,动员所有的科学家下海经商,一会儿又要拿出诺奖级的工作。没有过两天,基础性的研究项目又要和应用挂钩,要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而什么是国家的战略需求也没有人能够讲清楚。反正是个大帽子,科学家一定要往里钻。我认为,要改变我们喜欢跟风的偏好,维持一个长期稳定的基础研究政策是非常重要的。除了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外,要明确基础研究的国家战略需求就是重大的创新性的基础研究成果。国家基础研究的政策就是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一些科学家可以为满足个人兴趣而开展科学研究。因为基础研究的最高境界就是科学家为探索自然奥秘而进行非功利的忘我研究。国家要有一定的胸怀,鼓励长期行为,容许科学家探索失败。在现在的政策下,大家最保险的做法就是跟风。那里有热点,就一哄而上跟风上去。跟风毕竟可以及时地捞一些现得利益。但是,一个个风潮过后,无非是给首先扇风的人助了一扇之力。对我们国家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提高(大部分工作仍是科学树因子T³4)。我们现在相当于,别人发现了一口油井,我们一哄而上帮别人扩大战果。最后,发现的功劳当然是记在别人名下。国家基础研究的政策就是要让所有的科学家安心地找油、打自己的井,每个人都能尽自己的能力做得最好。当然,可能有不少失败者,但总归有一些幸运者经过长期的努力会获得重大成果。总体来讲,国家的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会有所提高。做为科学家就是要有献身精神,坚持深入地做自己方向的东西,有做失败者的勇气,才能顶住跟风的诱惑。

特别是,不跟很有油水的风,真的很难:=):= (:=O

希望我国科学家中不跟风者越来越多。

谨此向不跟风者致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44-18259.html

上一篇:Top Journals 是标准吗-8
下一篇:纳米胶囊
收藏 IP: .*| 热度|

7 吕喆 何学锋 丁邦平 杨正瓴 黄荣彬 王伟 ddsers

发表评论 评论 (4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