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合作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个人或机构,针对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互配合、相互协助,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将系列科研活动上升为各种形式科研成果的过程。关于科研合作,知易行难。也许可以说,无论是个体的科研人员,还是科研机构,都知道科研合作的重要性,都有科研合作的愿望,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能“心想事成”者并不多。之前,笔者曾写过两篇博文《尴尬的科研合作》《闲话科研合作》,且曾被科学网精选,引起过小范围的进一步交流与思考。本文结合自身实践与探索,再次闲话科研合作的是与非。
笔者活跃在科研一线,算是有20余年。科研合作历史也有快20年了。我的首次科研合作是与张厚生先生合作。2000年11月,刚参加工作一年有余的高校图书馆员,参加了在常熟理工学院承办的情报科学研讨会,有幸结识了张厚生先生,并表达了期待得到指导与帮助的愿望。不久后,可谓“心想事成”,张先生邀请我参加其主持的省社科项目《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模式与管理模式研究》。先后给了我两个子课题任务,分别是“数字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研究”“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我是本科毕业参加工作的,我学的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其时为母校“计算机信息工程系”下设专业),我的工作角色是图书馆技术部负责人。因为尚没有接受研究生教育,也没有受过较为规范的研究方法训练,所以我的内心是非常忐忑的,缺乏“学术自信”。得益于张先生的鼓励或者说“学术他信”,我较好地完成了任务。2004年项目结题,项目结题证书上将我列为第4参与人。这是我首次参与完成省级科研项目。随后,为了申报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我在张先生家中过年, 睡在张先生的书房。大年三十, 大雪纷飞, 我们在东南大学情报所进一步完善申报书。中午, 我们在办公室泡方便面吃。大年初一, 我们继续到办公室。那次申报, 申报表初稿由我填写, 张先生一旁反复推敲, 悉心指导。虽然这次申报未能获准立项, 但张先生的鼓励与扶持, 让我得到比较系统的锻炼, 增强了学术自信。受张先生的鼓励与提携,我2004年、2005年先后两次报考了张先生的研究生,可谓造化弄人,两年均是因为英语差2分未过东南大学的分数线(且如果总分再多考2分也可以),我未能成为张先生名正言顺的研究生弟子。算是机缘巧合,2005年我调剂到了南京农业大学刘磊先生门下,张先生和刘磊先生均是彭斐章先生的学生(张先生是彭先生指导的1978级硕士研究生,刘磊先生是彭先生指导的1995级博士研究生)。我与张先生之间的科研合作,可谓三生有幸。
首次科研合作之后,有了其它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经历。早期,我的角色更多地是作为“绿叶”,在科研合作中学习与成长。后来,我自身作为科研项目主持人角色。种种原因,有的是非常愉快的,有的并不那么愉快,或者说算不上愉快。科研合作的基本原则是:相互配合、相互协助,相互促进、互利互惠。合作者之间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有的是意料之中的,有的可能会是意料之外的。科研评价体系中,不同场合对科研成果的认可有不同的要求,要进行界定或分割。比如某个级别的项目认可排名靠前的前几位,排名靠后的很可能不被承认,且申报书中的排名与项目结题中的排名,很可能会是不同,甚至大不同的;有些成果,只认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第一单位,甚至有些场合只认独立作者;有些项目结题中,主要考察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作者的成果;有些场合,有的科研合作者只是“求带”或“求挂名”……除此之外,假如是跨机构间的合作,还存在项目经费的分配及其它利益(比如科研成果奖励、科研成果收益)分配等衍生问题。关于利益分配,很多场合是科研合作者本身难以驾驭(甚至无法驾驭)。
近年,笔者自身在寻求科研合作对象,同时,也有主动提出与笔者进行合作。囿于精力和能力,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我接触到一些科研合作请求或要求,有些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有的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我,说要发核心、出专著、做项目等等,还进一步表达是“形势所迫”或“迫不得已”。若干场合言外之意也很清晰,你能者多劳,我没时间、没资源、没经验,你帮帮我,我谢谢你(有的可能还会信誓旦旦,不会亏待你)。有些忙,是不好帮、帮不好、不帮好的,如果涉嫌“学术不端”,那更是不能帮、帮不得的,有的可能“眼前没事”,实际存在隐患甚至严重隐患的。我听闻过、甚至亲身遇见过一些实例,算是“好心做坏事”,一时的好心好意,实际上可能会是互相伤害或者均成了受害者,聪明反被聪明误。
科研合作的内容、范围、形式、途径等多种多样,存在真真假假、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尽管如此,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真诚期待科研精进、合作共赢。
延伸阅读:
王启云.闲话科研合作.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95990.html
科研合作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个人或机构,针对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互配合、相互协助,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将系列科研活动上升为各种形式科研成果的过程。长期以来,大家对此既熟悉又陌生。一方面,大家似乎都很清楚科研合作的种种好处;另一方面,大家似乎也很了解科研合作的种种尴尬。因此,科研合作虽然很有必要,但实际上远远不够充分。
王启云.尴尬的科研合作.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459351.html
2011-6-26 19:13
关于科研合作,知易行难。也许可以说,无论是个体的科研人员,还是科研机构,都知道科研合作的重要性,都有科研合作的愿望,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能“心想事成”者并不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