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关于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的思考

已有 1127 次阅读 2021-3-20 08:41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日前,接到学校科研处的委托,帮统计“与企业共同发表科技论文数”。这方面的统计去年做过,有一定难度。难在哪?主要是机构署名不够规范,而且统计源是模糊的。关于机构署名,先说中文的,学校方面好一点,通常包含学校名称,但也存在不包含的只署学校下属的科研平台(比如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企业方面较为复杂,企业名称通常包含“公司”(除此之外,还有不包含的,集团、厂等),再说外文的,外文表达更是五花八门,通常还使用简写。关于统计源,中外文数据库种数不少,各家的检索功能各不相同,不可能挨个找一圈再去重。

    我重点考虑使用中国知网的检索功能。导出excel表检索结果,中文的揭示比较清晰,机构信息显示出来了,外文的没显示机构(但可以肯定是校企合作的)。外文检索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是多种外文数据库的元数据整合,可能存在重复的问题,还可能存在漏检的问题。进一步看了我们学校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结果,机构扩展: (* University) 时间跨度: 2020。 索引: SCI-EXPANDED, SSCI, A&HCI, CPCI-S, CPCI-SSH, BKCI-S, BKCI-SSH, ESCI, CCR-EXPANDED, IC。机构中含有我们学校的有*篇,其中有*篇中含有公司(Co Ltd)。两相参照,得出了较为靠谱的结果。外文的,我希望弄得更准确一些,导出了“全记录”,查看地址信息中的机构名称,真的是眼花缭乱。外文地址信息,一长串,从中识别企业,难度系数不小。

    我将结果提交给科研管理人员,并告知“当前我提供给你的主要是利用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结果不够全面,供参考。”科研管理人员说“关键是也不知道一天到晚统计这些干嘛”,我调侃到:“工作。生命在于运动。”。我作为“参考咨询馆员”身份,我实际或直接或间接参与过各种需求的统计,有机构需求,也有个人需求。完成本次统计,委托方说不用报附件,也就是不需要提供支撑材料。我做的工作,实际上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支撑材料。存在的问题是,不够准确,实际数字可能会偏大一些。

    我进一步联想到“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问题,近年来因为要“量化考核”,要“减员增效”,要“高质量发展”,高校图书馆工作如何量化与考核?如何评价?着实令人困惑不已。种种原因,许多问题是“难得糊涂”。比如前述统计服务,马虎了事,敷衍一下,轻松搞定,几乎是“零工作量”,但要“做好”,实际是不容易的,工作量不小的,令人颇为尴尬的是,“工作质量”方面,也只是相对好一点,并不“完美”。工作质量的考核,谁来考核可能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我要个数字,你几秒钟给我个数字,我对这个服务很满意。倘若你用了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我对这个服务给差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薪酬待遇等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77703.html

上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358期 20210319)
下一篇:张美萍:中文图书馆藏建设的纸电融合趋势
收藏 IP: 114.237.12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8: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