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月5日,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根据会议透露的数据“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1.42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2.21万亿元。2019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2019年达到1336亿元。”。和这一数据相匹配的是中国的科学论文也在,还在猛涨。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曾建勋和杨代庆的最近文章:“2018年中国SCI期刊论文41万余篇,约占SCI论文总量的20%,2019年发表论文约52万篇,约占SCI论文总量的22.56%。”2020年的SCI论文总量估计在55万篇左右。 高水平论文,也在跟涨。但是,国内的SCI期刊数仅为243种,加上没有进SCI的英文期刊不完全统计一共也就500多种,而整体发文量不到3万篇,也就是说50万篇论文“外流”到国外的学术期刊。这导致至少三个大问题:1)论文发表的话语权交给人家了,2)论文发表费交给人家了 (OK期刊),3)再把数据买回来花的钱更多。
但是,作为学者,大家都要去国际学术舞台争话语权,体现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也只有去国际舞台才能争取到。中文期刊目前基本不具备这个功能,或功能受到很大制约。有人总说屠呦呦和袁隆平60-70年代就是发表在中文期刊,但必须承认文革时代谁还能把论文发到国际期刊上去? 那是一个科技界与世隔绝的时代。如果屠呦呦的文章是按国际规范发表的话,诺奖恐怕也不会有争议,也不会等到那么久!如果只发表中文论文,是会极大制约和国际交流的便利和影响力。所以我们不能闭关自守,更不能因噎废食。必须融入世界主流的学术交流大洪流中,才能正在体现中国的科技实力。
如何才能解决论文外流和论文发表费外流的根本问题? 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发表中文期刊,不是明智的选择,这只能治标,不是治本。是因噎废食,只会造成自闭。小利是论文不外流,出版费不外流,但牺牲的是学者和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
那如何才能解决?和经济改革一样:“供给侧改革”!大幅增加中国的英文期刊数量,并保证质量!2000年加入世贸组织时,很多企业都觉得无法竞争。结果,20年过去了,包括部分高端(特别是放开竞争的领域)产业的大部分企业几乎完胜。对英文期刊也应该有这个信心。
根据2020年全国发表52-55万篇SCI论文,每年以5%的增速,目前国内英文期刊总数500左右(含未进SCI的期刊)平均发表100-120论文的幅度,中国似乎需要5000本英文期刊,才能将中国的产出的论文“包下来”,即使每本刊的发文量增加一倍(应该必较容易),允许一半论文外流,也需要1500本左右。而国内目前只有500本左右,按每年给30个新刊号,需要几十年才能解决。是否可以加快一点?我个人觉得是可以的。鼓励和分开竞争,这个目标10年左右就可以完成。
通过创办足够多的英文期刊,大幅提高供给侧资源,就像电视机、冰箱、手机一样,国内品牌现在基本不输国际品牌。英文期刊为什么不能做到?要有这个信心。只有大幅增加供应优秀期刊,才能让大家不必非去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只要是用英文发表了,按国际出版标准出版,按国际学术标准把控质量,论文外流、缺乏论文发表话语权的问题就可以得到缓解和最终得到解决,还可以争取到部分国际稿源。
程宗明
2020年2月1日 Fayetteville GA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