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0年前三让堂系杜春耕藏本《红楼梦》第46-50回(上第46-48回)
【《红楼梦》研究藏书】(GLM编号第00110)】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0年9月13日发布(第25974篇)
2019年1月6日-2020年9月6日笔者整理并通过博客先后发布了个人收藏图书的英文图书书目、个人在纸媒发表的论著、译、评、介学术资料;吕启祥在纸质图书报刊上发表的论著、黄安年美国问题中文藏书等目录。完整保存这些学术资料,符合我们践行学术报国的心愿和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也是一个普通教学和学术工作者学术探索历程的文字记录。对于笔者和接受单位达成全部无偿捐赠的承诺,也是提供了一个完整目录检索。
自2020年9月7日开始集中发布吕启祥个人藏书中有关《红楼梦》研究书目。按藏书情况大体上:
HLM00 红楼梦历年版本
HLM10 红楼梦词典、资料
HLM20 红学研究者论著A-E
HLM30 红学研究者论著F-G
HLM40 红学研究者论著H-K
HLM50 红学研究者论著I-R
HLM60 红学研究者论著S-Z
HLM70 红学文化普及作品
HLM80 红学刊物
HLM90 吕启祥论著(见吕启祥在纸质图书报刊上发表的论著)
需要说明的是藏书分类是主要为便于个人所藏图书的查找,其中红学无涉作者评价。本书目客观叙述该书出版基本信息,内容评价见仁见智,也不涉及发布人的学术观点。
现在发布的是1870年前三让堂系杜春耕藏本《红楼梦》第46-50回上,第46-48回,【《红楼梦》研究藏书】(GLM编号第00110)】。
2018年4月30日黄安年的博客《1870年前三让堂系本之美国藏本和杜春耕藏本比对》谈到美国宾州水獭瀑布市卡内基图书馆的地下室由历史协会保存的《红楼梦》,是1870年前美国太平洋铁路建成后部分华工东移到宾州水獭瀑布市时遗留下来的,一直由美中友好人士艰难保存着,极其不易。由铁路华工自广东带到美国本身其意义就非同小可;能够在民间流传至今就很不容易;保存于民间的对华友好人士,出于对中国文化高度尊重,虽还不识汉字不懂《红楼梦》,却一直妥为珍藏着,十分艰难地珍藏着。现在我们难以确认这本《红楼梦》是否完整地带到美国并被保存下来,因为目前保留的只是残本。但是可以确认的是这本《红楼梦》是不晚于1870年前出版流传的三让堂系本。根据《红楼梦》版本收藏专家杜春耕先生的鉴定,三让堂本系有几十种,内容相同而出版单位不一,他收藏的三让堂本比一粟编著的《红楼梦书录》中提供的三让堂系本要多。多数本子没有注明印制年代,可以确定的是三让堂本大兴于嘉庆、道光年间,即1796-1850年间,也有个别印制于咸丰年间(1851-1861),这个清中期刻本虽非抄本更非孤本,却绝非印制于光绪年后(光绪年间起始于1875-1908年),就是说这个本子是在太平洋铁路开建前印制的。为了确认美国宾州水獭瀑布市民间所藏《红楼梦》为三让堂系本无疑,今天上午笔者在杜春耕先生家再次核查美国所藏本与三让堂系本的一致性,他又找出三让堂系经元昇记本和三让堂系五云楼本来和美国的藏本比对,加上原先提供的三让堂系的务本堂本,等于用三个本子和美国藏本对照,结果内容完全一致。这个五云楼本有版权页,扉页清晰写明是“咸丰己未新镌,繍像红楼梦,五云楼藏板,光华堂发兑”。查咸丰己未年,即公元1859年。这是目前所知唯一记叙了三让堂系中一个注明年代的本子。据一粟编著的《红楼梦书录》记载:“繍像红楼梦 咸丰九年(1859)五云楼刊本,一百二十回。扉页题“‘咸丰己未新镌,繍像红楼梦,五云楼藏板,光华堂发兑。’首程伟元序,次目录,次繍像十五页,前图后赞。正文每面十一行,行二十七或二十八字。又圈点、重点、重圈及行间评”。(第4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增订本)另据一粟编著的《红楼梦书录》记载:“繍像批点红楼梦 经元昇记刊本,一百二十回。扉页题‘繍像红楼梦,经元昇记梓’首程伟元序,次繍像十四页,前图后赞(缺僧道),次目录。正文每面十一行,行二十七或二十八字。又圈点、重点、重圈及行间评”。(第4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增订本)
为了让读者清晰了解美国所藏的三让堂系刻本和杜春耕所藏三让堂系的三个本子相关页码内容的完全一致,现在按美方提供回目的页码和杜藏本相比对,从而得出可以信赖的判断。
照片34张拍自1870年前三让堂系杜春耕藏本《红楼梦》第46-50回(上,第46-48回)【《红楼梦》研究藏书】(GLM编号第001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