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宅居在家时间长了如何防焦虑症

已有 2053 次阅读 2020-2-22 09:34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2017--)|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宅居在家时间长了如何防焦虑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0222发布(第23938篇)

在新冠肺炎阻击战中,宅居在家少出门乃至不出门,既是对社会的贡献,也是对自己和家庭的保护。随着时间的推延,宅居在家一周、两周、三周、四周甚至更长时间还不知何时自由出入,加之生活安排不当、获得信息繁杂过量、不能自控一天活动,心态不够平和乐观,那么很可能会增加无名焦虑症。

     我的感觉是调整好自己的关注度和预期值是必要的,惟有理性对待现实安排,就可能防止和减少焦虑症,增加自信心。

首先,不要过度关注有关新冠肺炎的而各种包括主流的、非主流的、各类微信群聊的信息,更不必轻信哪些未经证实和明显不实的信息,如果过度关注和过多采信哪些繁杂矛盾而自己难以一时厘清的信息,对于保持平静心态,都是没有好处的。我们只要关注身边疫情,了解全国走势,就可以了。

其次,把尽可能注意的分配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上来,潜心投入,做到宅家工作两不误,居家保平安,居家搞学术,也就暂时放下了哪些自己难以掌控的烦心、担心、忧心事。在一天中,能够集中精力作自己感兴趣的、完全可以在家做的事情,何乐不为之?如果以每天八小时计算,岂不就等于什么没有耽误,还为社会、为学术事业作贡献,不是吗?时间是点滴积累的,两周、四周、六周可以做很多事的。

再其次,对防疫的预期值一定不要定的太高,因为其中的未知因素太多,各地各个社区情况不同,善于组织固然重要,及早认识对于科学决策更重要。例如期望立马解禁,什么都来一刀切,这样的期望值不切实际就可能碰壁,就会变得焦虑;再如期望现在什么事情都做的很好很满意,这也是不现实的,任何人大概都没有预测到平时不被注意的口罩现在竟然成了护生符,中国一下子成了人人戴口罩,不戴寸步难行的口罩王国。凡是不切实际想法和做法,你非要顶着干,就很容易形成落差,结果助长情绪焦虑。

总之,保持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在非常时期很重要。

*****************************

再谈面对疫情突然袭来, 既来之,则安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027发布(第23789篇)

    从1月24日起算,我们宅在家中已经整整两周,没有出门,一切正常。原本以为可以松口气,看来还得做好再宅家两周的准备,这样在真情摸清情况并控制疫情蔓延的基础上,也许可以从阻击转向围歼了。关键的关键在于,在此期间绝大多数的健康人群不再受到感染,有可能受到感染的能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集中起来分别对待,最大限度地挽救重症患者。继续宅在家中就是为防止疫情扩散做贡献,还是那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在“安”字上多下功夫。

我们已经安在家中半个月,我们再继续宅在家中半个月,就会距离控制疫情扩散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在这个非常时期,宅在家中,就是要安全健康每一天,照顾好自己和家人,不给社会添乱。保持耐心,坚定信心,传递暖心,凝聚同心。

**************************

面对疫情突然袭来, 既来之,则安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0130发布(第23709篇)

 “既来之,则安之”出自  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如今面对突然袭来的严重疫情蔓延,重温“既来之,则安之”,有着新的感受。命运共同体,不是一句空话,如今面对疫情袭来,既来之,则拒之,这共同体岂不成了假大空了。患难见真情,不管来自武汉还是湖北疫区,我们都要热情主动地安置、安之、安全处之。近见许多地方设法租用旅馆集中安置来自武汉和湖北的同胞,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而不是拒之门外,令人感到暖心、温心、舒心、放心。

既来之,则安之,对于近期出入武汉和湖北疫区的同胞来说,需要安心宅在家中或者其他安全地点14天,能安心、有耐心、要宽心、坚信心,莫焦心和烦心。

既来之,则安之,对于社区居民来说,则是安心宅在家中,自我观察14天,就是对全局性防止疫情扩散的最有力支持。安之就是要坚定信心,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就是要和全国人民同心,就是要有相互鼓舞的暖心。

既来之,则安之,对于战斗在救治感染患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就是全力以赴,用自己的智慧、医术学识、胆识、医德,乃至生命来打赢这场保卫战!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16130.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1738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19757.html

上一篇:天津社科院历史所编《1901年美国对华外交档案》齐鲁书社,1984】
下一篇:宅居在家潜心编撰个人藏书书目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1 范振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