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Lee1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Lee19

博文

央视《国家宝藏》新释《坤舆万国全图》

已有 8638 次阅读 2018-2-6 00:13 |个人分类:科学正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坤舆万国全图

央视《国家宝藏》新释《坤舆万国全图》

李兆良


201824日,央视CCTV3《国家宝藏》有20分钟谈《坤舆万国全图》http://tv.cctv.com/2018/02/04/VIDE0q22glruD5CycG8aBPrn180204.shtml

这段视频肯定了我对《坤舆万国全图》的分析和结论,有几个重点

1.    节目开始巧妙地说《坤舆万国全图》来自明代,联系了郑和七下西洋,但又不明言是郑和下西洋的产物。

2.    《坤舆万国全图》体现明朝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龚良,南京博物院院长)

3.    《坤舆万国全图》是当时世界上最全,最科学的世界地图(蔡琴,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

4.    《坤舆万国全图》是文物(刘文涛,南京博物院副院长),意思是有断代根据的。

5.    400年前没有测绘工具(张晨光,演员)

6.    欧洲人称《坤舆万国全图》为“不可能的黑郁金香”

7.    澳大利亚没有被发现(段晓明,湖南博物馆馆长)

8.    《坤舆万国全图》是文献,上面有1114个地名,其中400多个是西方文献地图上不载的,包括美洲的地名,利用了当时中国存在的资料(高俊,中科院院士)。

不过,节目没有把重点连成线,大家可能还看不懂《坤舆万国全图》的玄虚。现在我就把这些点连成线补充一些材料,让大家好理解。

明代中国具备测绘球形投影的世界地图

节目首先点出郑和下西洋是明代伟大的创举,接着说明代“没有测绘工具”,指的是没有现代的测绘工具。郑和时代没有航空摄影,卫星遥感测量,但是他们有其他大地与海洋的测量方法。坤舆万国全图(世界地图),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中国地图), Selden地图(海域地图)三种地图有大面积大地与海洋,全部用球形投影绘制法的形制。

卫匡国的中国地图集不可能是他个人测绘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单人匹马九年内测绘600万平方公里,还包括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海域,用球形投影表现。1500个以上的地名经纬度的坐标,精确到度与分,基本上与今天的测量值误差不到一度,没有实地测量绝对无法做到。如果原来的地图没有坐标,欧洲人无法还原为球形投影的地图。卫匡国只能是翻译中国原有的地图。就是说,1500多个地名,都是中国历代测量的成果。卫匡国带回欧洲的资料,除了《广舆图》,可能还有别的更详细的资料,这些资料,正如郑和时代的《坤舆万国全图》原本,已不存于中国。

Selden地图是中文标注的地图,主要是航海用的地图,包括从东海到印度洋的海域,方位与今天的地图几乎可以重叠。https://seldenmap.bodleian.ox.ac.uk/

以上两种地图提供了中国独立测绘《坤舆万国全图》大面积陆地与海域,绘制球形投影地图的证据。这三种地图是互证的。

所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欧洲人的说法。哥伦布是“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欧洲人”,其实连欧洲人现在都不承认了。欧洲人是世界人种到达美洲的最后一个。黄种人,黑人,棕色人种,早就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队伍到了西半球。比郑和更早,一万多年前,亚洲人就迁徙到西半球,那时还远没有美洲America这名字,详细见拙著《宣德金牌启示录-- 明代开拓美洲》,国际也承认美洲原住民的基因主要来自亚洲,文化与华夏文明有关。

《坤舆万国全图》没有讲天圆地方

“天圆地方”一词在《坤舆万国全图》的所有序言和跋里都没有出现。相反,李之藻说:所言地是圆形,盖蔡邕释《周髀》已有天地各中高外下之说,《浑天仪注》亦言地如鸡子中黄,孤居天内。其言各处昼夜长短不同,则元人测景二十七所,亦已明载。

李之藻引用中国浑天说,表明中国古代已经知道地球的概念,不是外来的。

什么是不可能的黑郁金香?

最重要的解说词是高俊院士说的:“1114个地名,其中400多个,包括美洲的地名,没有在欧洲文献地图中记载”。他也提到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用了中国的文献,应该强调的是,这些美洲地名来自中国文献。中国文献包括美洲的地名,已经明示这些地理与地名是中国人实地测绘命名的,不是欧洲人测绘的。

欧洲人称之为不可能的黑郁金香是因为全部中文标注的《坤舆万国全图》出现西方文献地图上没有的地名和地理,对欧洲人是“不可能”的,因为欧洲人还不知道这些地理,如何绘制在世界地图上?

《坤舆万国全图》的欧洲地理、地名是利玛窦出生1000年前的罗马时代的,美洲西部地理是欧洲人利玛窦死后200年才知道的。地图上中国的地名、地理却是郑和时代的。这是三个不可能:1. 欧洲人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最新的地理地名,2. 欧洲人不可能知道200年以后才‘发现’的美洲地理,3. 李之藻不可能不更新永乐宣德时代的地理地名。

《坤舆万国全图》有1116个地名

明代中国人测量美洲,命名地理。坤舆万国全图全部地名其实应该是1116个。另外两个没有被列入的是“沧溟宗”,“甘那托儿”。其中沧溟宗没有列在主图里,但是可见于南极分图里。甘那托儿在北美东部的地理叙述里,没有特别作为地名标示,容易被忽略。

明代中国知道所有海洋的位置和大小比例,西方地图乱套

沧溟宗是最重要的一个地名,意思是世界所有海洋的祖宗,是最大的海洋。明代中国知道这概念,必须已经渡过所有的海洋,才能比较大小,这是明代大航海环球的证明。欧洲不止从来没有沧溟宗这地名,而且把北海标注在南美南端(Ortelius1589年太平洋地图),南海标注在赤道以北(直到1750年代的欧洲地图还犯此错误),是南北不分。继利玛窦来华的艾儒略,1620年代绘制《万国全图》,把东洋与西洋混为一谈,是东西不分。唯一正确的是《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不可能抄自错误的欧洲地图而在中国更正。所以,《坤舆万国全图》本来就是中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不是来自欧洲。欧洲人抄自中国的地图,但是欧洲的位置与中国不同,因此东西南北全部混淆。《坤舆万国全图》本来就是中国地图,中国在中央,才有正确命名的海洋,不是利玛窦为了讨好中国人而把中国放在中央。

南方之地即澳大利亚

《坤舆万国全图》上注“南方之地”,与鹦哥地连在一起。今天澳洲人也自称澳洲为鹦鹉地。澳大利亚Australia的字源是拉丁文Australis,即南方之地的意思,所谓“澳大利亚”是从中文“南方之地”翻译为拉丁文的。今天大家讲“澳大利亚”,却不知道原来是中文,翻译为拉丁文。对欧洲人来说,荷兰人到达澳洲是1606年,比《坤舆万国全图》还晚4年,《坤舆万国全图》已经完成,郑和时代的中国人已经知道“南方之地”,绘在地图上了,欧洲人尚未“发现澳大利亚”。Mercator1569年地图, Ortelius1570年地图也有鹦哥地,但是欧洲人还没有发现,如何绘制在图上?这是欧洲人“不可能”绘制之一。唯一可能是西方地图抄自郑和时代的地图。不止《坤舆万国全图》是不可能,OrteliusMercator的世界地图也是“不可能”的。

不公平的“合作”

“中西文化交流”,“中西合作”这两句话不能算错,但是没有反映全部事实,甚至是误导。《坤舆万国全图》的原图是郑和时代测绘的,利玛窦把一些欧洲人命名的地名叫李之藻翻译,加到地图上,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坤舆万国全图》。这幅地图得以完成,中国的贡献是远航测量,需要的人力物力是测绘整个地图的99%以上,假使利玛窦有贡献,只是在中国原来测绘的地图上添加地名。利玛窦只需要动口,找人音译,占地图绘制的总能力不到1%。郑和大航海花了二十八年,牺牲了几万人的性命,测绘了《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花了有限时间,叫李之藻加上一些欧洲人命名的地名,找李之藻写了序言(注意:利玛窦的《中国扎记》根本没有记载序言),盖上利玛窦的图章,认为是中西交流合作是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明代官员心甘情愿把作者让给利玛窦?这比较长篇,绝对不能写进史书,详见论文#5

其他

还有逗笑的小枝节,也随便提一下。万得福(Wonderful)是欧洲北部的语言,德语,英语,荷兰语。古英语wundor 来自原德语wundran古撒克逊语wundar, 中古荷兰语  wonder,  古德语wuntar, 德语wunder, 古挪威语 undr. 利玛窦讲的是意大利语拉丁语可能会葡萄牙语大概不讲万得福Wonderful),他会用MiraculaMiracolosoMaravilhosoMiraculousMamma Mia(我的妈呀!天呀!)是一句痞俗的意大利语,也是2008年一套外国喜剧的名字,2011年在中国上演的电影,相信不是16-17世纪意大利知识分子利玛窦的语言。


明代的官服颜色跟补子有非常严格规定。视频中,李之藻的补子是白鹇,属五品官,但红袍属一至四品。李之藻1598年中会试,在北京三十岁左右,官职不可能一下子达到一品到四品,大概是工部营缮司员外郎,属五品,论补子差不多,五品应该穿青袍,用红袍是升级。参考关于李之藻生平事迹的新史料http://big.hi138.com/wenhua/lishixue/200812/51329.asp  

不过,这些都是大醇小疵,无需苛求了。

总结:郑和下西洋环球航行,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世界上第一个比较精确的世界地图。郑和下西洋是世界文化经济交流全球化的开始。所有证据,可以通过比较《坤舆万国全图》和其他中外地图得到答案。《国家宝藏》这节目为大家提供了确切的证据,可以说肯定了我过去十年来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这错误观点的形成,有西方强势文化压力,也牵涉思维因循的问题,积重太深,牵涉太广,问题太大。我花了十年,写了两本书,两百多篇博文,还是不能改变一些牢固的观点,甚至搞科学的人也无法克服思维障碍。央视已经尽力去提供新的信息和解释,二十分钟内要破译一段600年的悬案、错案是不可能的,需要全体人民长期反复打破过去陈旧的,自卑的历史观、文化观。

著作:

1.    李兆良.《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中国与世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

2.    李兆良.《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台北联经出版社,2012年。

3.    李兆良.《宣德金牌启示录- 明代开拓美洲》台北联经出版社. 2013年。

20175月百道好书榜-坤輿万国全图解密(人文类)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059106.html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优秀畅销书-坤輿万国全图解密上榜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054656.html

论文:

中国测绘科学院从20167月到201710月发布了五篇论文。全面地,从各个角度推翻了利玛窦与李之藻参照西方地图测绘《坤舆万国全图》的错误观点,其中最重要是使用利玛窦《中国扎记》的意大利原文与拉丁、法国、西班牙、英国等欧洲文字翻译比较,证明后来译本误译改写利玛窦的原文,导致世界历史被颠倒。

1.    李兆良. 2016明代环球测绘坤舆万国全图--兼论《坤舆万国全图》作者不是利玛窦.[J]. 测绘科学,41(7),pp.63-70. http://chkd.cbpt.cnki.net/WKE/WebPublication/paperDigest.aspx?paperID=a996157d-3e44-4fe3-b17b-6d735e341060

2.    李兆良, 2017. 黄河改道与地图断代:中国地图学西传辩证[J]. 测绘科学, 42(4), pp.1-9,1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HKD201704001.htm

3.    李兆良, 2017. 坤舆万国全图与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外译本考疑[J].测绘科学, 42(5), pp. 35-4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056589.html

4.    李兆良.2017. 公元1430年前中国测绘美洲:《坤舆万国全图》探秘[J].测绘科学,42(7):8-1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067364.html

5.    李兆良, 2017. 谁先发现的美洲新大陆:中国地理学西传考证[J].测绘科学,4210):5-1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674084&do=blog&id=1081610

6.    Lee, S L. China Mapped America before 1430. International CartographicConference, July 4, 2017. Proceeding:  http://www.eventscribe.com//2017/ICC/assets/handouts/511471.pdf  

国际地图学会在2017年的双年会上发布并宣读了论文(即上面论文#4的英文本)。这是国际地图学最高峰会议,由73个会员国组成。

简介,访谈文章,书评

我从没想过会推翻六百年的世界史(科学网)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5/376717.shtm  

《第一财经》访谈关于更正世界史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059949.html  

郑和时代中国人的地理大发现(四月网访谈)http://history.m4.cn/2016-06/1311633.shtml    

谁最先发现了美洲?(社科院访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85701.html

郑和环球航行测绘延伸了一带一路[今日头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063311.html

还原明代地理大发现的真相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支点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903388.html

黄安年: 赞李兆良先生挑战利玛窦的科学态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56988.html

姬扬推荐《坤舆万国全图解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965048.html


李兆良

2018年2月5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098597.html

上一篇:关于文化自信
下一篇:悼念饶宗颐先生
收藏 IP: 107.214.137.*| 热度|

16 姬扬 武夷山 王大元 苏德辰 刘钢 高峡 杨正瓴 邵鹏 姚攀峰 宁利中 何俊 蔡小宁 黄安年 刘建彬 chenhuansheng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