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原明代地理大发现的真相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支点
李兆良(美国)
古代中国海洋意识很强,唐朝海路已经到达伊拉克,元朝与欧洲通。郑和领导的下西洋活动,以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支持,二十八年内,动用二十万人次的力量,比任何一位16世纪的西方航海家的能力高几百到一千倍,为什么圈定东非为终点?由于文献在中国境内的缺失,这一直是历史悬疑。今天,事实证实明代大航海(1405-1433)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真正的先驱。
过去十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公开了以往很难获得的原始材料,赋予历史研究新的契机。众多的地图、文献,指向一个结论:郑和大航海成就的证据,保存在西方拥有的文献里,远超过中国残余文献所示。明代环球航行,测绘了第一份当时最准确的世界地图-《坤輿万国全图》,资料后来被西方利用,殖民美洲。新的证据打破了过去的成见。还原六百年中西交通史的真相,是今天一项重大的课题,对中国的教育,文化,外交,经济各个层面的正面影响,将会带来一个新的起点,一次新的飞跃。
《坤輿万国全图》全部以中文标注,一直被认为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根据西方地图绘制的。但是地图上没有教皇领地与文艺复兴地名,与利玛窦的身份严重冲突。地图上的中国是永乐、宣德时代的中国,是利玛窦来华170年前的地理,而美洲却是利玛窦逝世到200年后的地理。《坤輿万国全图》完全颠覆了西方地理大发现史与欧洲史,无法解释,因此西方称之为“不可能的郁金香”。《坤輿万国全图》客观存在,是不容置疑的,地图全部中文标示,不是来自欧绘地图,只能是中国人自己绘制,而且是永、宣时代的中国人。西方称的“不可能”是因为从来排除中国人参与地理大发现。《坤輿万国全图》是六百年世界史悬疑的答案。
利玛窦的序言说:“乃取敝邑原图及通志诸书,重为考定,订其旧译之误与其度数之失,兼增国名数百” ,其实已经道明真相。假如中国从来没有世界地图,就没有所谓“旧译之误”与 “度数之失”,旧译与度数的谬误,是指西方资料的谬误。比较《坤輿万国全图》,西方当时的地图错误百出,东西南北乱套,唯独《坤輿万国全图》正确。《坤輿万国全图》上美洲一半的地名,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没有,身在中国的利玛窦何以知道?更何况是他死后两百年,欧洲人才知道的地理。新增的“国名数百”应来自中国的典籍。根据地名与地理的分析,《坤輿万国全图》应该成图于1428-1430年间,作者是明代人。辨明测绘地图的作者与年代,真相就豁然开朗,《坤輿万国全图》是明代中国测绘的原图,利玛窦只不过加上一些若干西方的地名而已。
《坤輿万国全图》在南海部分,标注“万里长沙”,旁边释文“大明声名文物之盛,自十五度至四十二度皆是”。十五度相当于南海诸岛位置,证明南海诸岛归属中国。该图副本现藏南京,美国国会图书馆,明尼苏达州大学,梵蒂冈,日本东北大学等,是最早最详尽的世界地图。
另一位传教士卫匡国(Martino Martini, 1614-1661)在中国待了不到十年(1643-1650),回欧洲后,出版了用欧洲文字标示的《中国新地图集》(Novus Atlas Sinensis),他被誉为 Le père Martini, cartographe de la Chine,有人翻译成“中国地理学之父”。一个不懂中国地方方言的外国人,单身匹马能在明末兵荒马乱中周游中国十五省,十年内走完当时六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准确测量超过1500个地名的经纬度,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这份地图只能是千千万万中国人,在历代中央统筹下,测绘超过千年的积累。卫匡国只可能翻译中国原有的地图。翻译与测绘,所需时间相差何止千万倍。卫匡国的誉称应该翻译为“学习中国地理的神父”。
长期以来,中国地图学被“天圆地方”一词掩盖,漠视汉代就有“浑天说”,认为中国没有几何知识,不能测绘地球。《坤輿万国全图》与《中国新地图集》恰恰都是用球形投影绘制的。现代地图学来自明代中国的证据,颠覆了世界地图学史。西方讨论地图学史的权威网站宣布于2015年关闭,不留存档,暗示西方默认这严重的历史错误。
获得在美国东部发现的宣德金牌,是我最早研究郑和的动机。深入探索,随之而来是各种中国文物,文化遗存在美洲的证据。美国与加拿大西部出土起码三枚永乐通宝,原住民大量使用中国铜钱作饰物、盔甲。英国第一个美洲殖民地詹姆斯敦(Jamestown)考古最底的文化层,出土永宣时代的民窑碗。原住民喜爱的斑点马、花马,斑纹来自稀有的基因突变,是中国春秋以来就选育的五花马,欧洲殖民美洲以前没有这样的马,遗传学否定了欧洲人带来的可能。北斗是中国星座的概念,美国切诺基人的北斗旗,是中国宋朝到清朝代表帝王的旗帜。明代贵族敛葬,把铜钱排列成北斗形垫棺,美国拉科塔族(Lakota)至今有北斗引领死者归天的风俗,克鲁族(Crow)称北斗为“使者”,明代使节的形象,跃然而出。美国许多地名,根据原住民发音和语义与汉语相同。中国发展了几千年的陶瓷工艺,包括龙窑,水碓,碱性釉,器形,出现在美国东南部,這里的瓷土萌发了后来19世纪英国的造瓷业。最具中国特色的,以中国亩量制度开垦的稻田,养蚕的白桑,出现在美国东南部。中国特有的单把曲辕犁,收藏在美国农业博物馆。美国的和平族(Hopi,与和平同义) 保留了中国少女成年的笄禮,全美各族原住民结婚用合卺杯,是中国的婚俗,东部原住民保留客家人的二次葬等等。如此众多在美洲的中国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存,很难归结为巧合,它们确证明代人到达美洲,定居开垦。后来,这些最早的“华侨”与原住民同化,被笼统归为“印第安人”,也遭遇了同一被排挤、覆灭的厄运。
过去几百年来,中国的世界史教科书翻译自西方的教本,一直沿用西方的观点立场,有时也参入翻译的错误。失去了观点立场,就失去话语权。因而,有“中国没有科学”之说,讲科学,言必希腊罗马,否定了中国过去领先世界的科学地位。最近,中国学术界,教育界,尤其科学界,热烈讨论李约瑟与钱学森提出的疑问。李约瑟之谜:“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 钱学森先生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两者源自对中国科技史的误解。
经济发展,国际地位,需要强势的文化支撑。中国的文化底蕴在丰厚的历史积淀里。历史,表面上没有经济效益,却是国民心态的基石,国家在世界地位的坐标,创新的原动力。忘掉历史,就是文化不设防。每次重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利玛窦带来世界地理”,国家民族的自尊就加深一層挫伤。复原、更正世界史,扭转局面,刻不容缓。比较中国史与西方史,最有能力和资格的是懂双语的中国人。还原历史,不是基于狭窄民族主义,是伸张国际公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更正历史,是思想文化的基础设施,带动经济效益是全面的,普遍的,不只一两项发明、建设。在“一带一路”的构思计划中,值得加上一条新“思路”,立项定下工作目标,把历史真相普及全国,普及全世界,发扬郑和精神,为全球和平发展、平等互利作出贡献。
(李兆良,2015年4月17日初稿,5月25日定稿)
2015年6月25日外交学院“东方历史上的海洋意识与国际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报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2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