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要起引领作用 -《地图传奇》观后
李兆良
今天看完了央视纪录片《地图传奇》第5,6集。那么大的制作,讲述那么大的题目,是不容易的。但是,制作人应该做多一点研究,有新的信息报道,不是重复陈言。我最近的研究也排除了李之藻参与测绘坤輿万国全图,他在保存地图还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节目一字不提是过不去的。一贯的天圆地方说,把中国地理学凝固在汉代以前的观念。汉代张衡就有浑天说,应该提,李之藻的序言里也讲了。另一方面,画面上多次出现利玛窦拿着浑天仪的小模型,这不是穿越,是反穿越了,浑天仪是汉代的科技成果,赤道,黄道是中国发明的。这与世纪坛上利玛窦浮雕像前面摆着他死后才有的望远镜是异曲同工。
经纬度的测绘雏形在1136年的禹地图是很清楚的。当时西方连网格制图的知识都不具备。西方经度的测绘是18世纪中期才成功的,如何在15-16世纪绘制经纬度的地图?西方到19世纪才到达美洲西北部,奥特里乌斯是无法测绘美洲西部经度的,又如何把整个太平洋(沧溟宗)的经度放在地图上?这些都是基本常识推理。明代的地图有几种:郑和航海图以两岸地理地标作定位,实际用于航海。坤輿万国全图是宏观性,以全球政治布局为主的。不能用一种地图排除另一种,以为明代只有一种地图。更不能认为中国在大航海以后,技术还停留在以前的阶段,没有更新,还是绘制疆理图一样不合比例的地图。历史在进步,明代的地图学因为大航海的经验和需要有飞跃的发展,表现在坤輿万国全图上,西方自认无法测绘坤輿万国全图,他们自己称之为“不可能的黑郁金香”,“不可能”是指欧洲人自己不可能绘制。
第6集把康熙和传教士神化了,忽视了以前几千年的地图学发展。清代的地图是建立在明代的基础上的,在明代原有的地图上更新信息。传教士半年测绘长城会有人信吗?长城就在北京外围,骑马走走,看半年能走到哪里,不要说测绘。清代是中华文明断层的最严重的阶段。明亡后的二、三十年,中国文明受了极大的创伤,明末不愿降清的,要么被杀,要么遁世,知识分子宁死不帮满清,地图是军机重档,由内府大臣掌管,不流传民间,这些人死掉,技术也就没了,测绘技术的丧失是这断层的结果。有些地图流到外国,再翻译为外文反回来,变成外国的成果,使人哭笑不得。
国家重要媒体编制大型节目,在场面上当然要吸引观众,主要还是给人民知识,历史真相,要有扎实的内容,不断更新信息。我的新说,推翻利玛窦绘制坤輿万国全图,百度上也有了。百度不是很学术性的网站,可以是个起点,做更细致的深入的考察。这套节目还是需要有更多思考与准备。
我的书《坤輿万国全图解密-明代中国与世界》(这是新题目),已经校对完毕,进入最后设计阶段,快要面世,有著名地理学,历史学方面学者写序言,正在设计封面。希望中国新年前可以面世。希望对重新认识这段被误解了600年的历史有帮助。中国的科普活动,任重道远。
李兆良 2017.1.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