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鸟国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yuniaoguo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博文

从情怀到使命:一名科普工作者的内心独白! 精选

已有 9459 次阅读 2017-12-31 15:08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科普, 博物, 科研工作者, 中科院动物所

你在北京讲了那么多场讲座,也没给家里寄点钱”,过年回家,我表哥问我;

你一场讲座能赚多少钱”,相亲时朋友问我;

你出一本书能赚多少钱”,朋友问我。

每当听到这样的问题,一把辛酸泪如同黄河之水从天来,奔流到海不复返。作为一名不务正业的科研工作者,业余时间从事科普已经有六七个年头了。从西到东,从南到北,科普讲座少说也有百余场。99%的情况是公益性讲座,仅有那1%是收取了费用。再说出书,现虽有几本拙作,不登大雅,不足挂齿。有些稿费,低的可怜,和时间精力的消耗完全不成比例,打个比方,我用出书的时间去搬砖,挣得比稿费多。

不仅是诸位亲朋好友,就连我自己有时候也在困惑,你到底图啥?鲁迅先生有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我虽不是勇士,人生的惨淡还是要面对的,何况人还要有点追求。我硕士期间研究鸟,三年跑遍新疆,到了博士改行做兽,在云南、西藏、四川奔波,可谓我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禽与兽。长期与禽兽为伍倒也自在,见证了自然的种种传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而我偏偏是个话唠,心里有话憋不住,而禽兽们有不言不语,在它们面前也是寂寞空虚冷,因此我需要一个表达的机会。

2012年,那是一个美丽的春天,在一个美丽的湖边,我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荒野公学的丫总让我在白湖边给一群小朋友,讲白头硬尾鸭的故事。在一群小朋友的围绕下,我侃侃而谈,至于讲了什么我现在已经忘记。但是场面还记得,我第一次在孩子们眼中感受到了存在的价值,孩子们对我的研究充满了好奇,这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明白,自己所研究的东西还是有点作用的。

接下来的时间,我就成了科研的半吊子,科普的二把刀。国内一线人员从事科普事业的很少,要么是一些科普大v,要么是一些功成名就的院士。像我这样的小罗罗,都不敢说自己做科普。我所在的研究机构,科普是不算成绩的,不干不要紧,如果干,还要冒着占用科研时间不务正业的“罪名”。那个时候就像地下党一样,偷偷地利用业余时间跑到学校给孩子们分享下野外的故事。

那个时期的科普于我而言仅仅是一种情怀,我喜欢给孩子分享野外的经历。孩子们也开心听我讲,两厢情愿,其乐融融。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我都讲过,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小学生。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求知和好奇,喜欢问很多奇怪的问题。记得在南京的时候,一个小朋友提问,滇金丝猴怎能上厕所啊,它们用左手还是右手啊。他们的问题非常有趣。

为了更好的给孩子们科普,我需要不断地学习。为此我鼓足勇气参加了一次科普研讨会,希望从大师那里取得真经。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举行了一次研讨会,我抱着虔诚的心态,希望取得真经。先是主持人介绍大师在科普道路上的丰功伟绩,随后大师开始指点江山。最后大家谈感想。我发现在座的听众,大家专业不同,行业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围绕先生的书是如何好展开?记得有一年青小伙子,说的最好,声情并茂地现场朗诵了大师的一段书稿,引来阵阵掌声。我开始觉得有些不对,是不是来错地方了,这那里是研讨会啊,分明是追悼会。古人云人死为大,活人不便与死人计较只能言善。纳闷之际,轮到我发言,惭愧,以当时学识欣赏不了大师之作,可是又不敢直言,只能浅显地说说对科普的理解:当今科普已经不仅局限于传输知识,它承载着科学的思维,博物的情怀。如果一本书能以科学的视角,展现人文的情怀,配以精美的图片,给人以艺术的享受,那一定是一本好书,那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没等我说完,大师即可打断,扬起手,“我与你不是一路的”。大师的发言,让我诚惶诚恐,此后再也不敢参加类似会议,当然也不会再有人来邀请我。有了那次经历,我被组织抛弃,不过我并没有在意。对我而言,科普不过是一种娱乐。

科普是一种使命

后来在重庆的一次讲座中,有很多学生问我,斑羚真的能飞度吗,金雕是否可以重生?我慢慢意识到这些学生大多是一个师傅下山,他们看的多是同一类书。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把小说里的动物故事当作现实。这其实也不能怪它们,我当年也被斑羚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得一塌糊涂。只能怪小说家写得太好了,比真的都真。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大家总会在前言后记中加入自己深入野外,独守森林,观察野生动物的感人事迹。很多时候令我们这些做科研的人自惭形秽。我不反对动物小说,小说里的事情不一定是真的,可是如果有意误导别人,那就别有用心啦。我反复给小学生们强调,科普和动物小说的区别在于,小说可以虚构,科普要以事实为基础。很多时候科学传播跟不上谣言。前几天还有一位老师在群里大发感慨,惊叹:旅鼠为了种群集体跳海,我们也要有这种精神。这种感悟熬成的鸡汤比比皆是。可是我好奇的是,你的故事本来不存在,得出的结论又有多少可信度?动物有自己的法则,以人类的善恶阴谋附加在动物身上不可取。大自然的神奇超乎我们的想象,之所以如此,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科普工作者做得不好。

科普过程中虽有艰辛,但更多的是快乐和感到。我讲座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仅听得仔细,还能提出科学问题。比如,我讲到滇金丝猴携带死婴的时候,就有学生问,它们要携带多长时间,为何如此?我不禁为之一动,这不就是我们研究的科学问题吧。还有学生私下问我,如何能选择我的专业,像我一样参加科学考察。试看古今中外的大科学家,多数都是从小对某一事物充满探索欲望。以科研混饭吃,难以取得大的成就。只有从小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祖国才能培养出像达尔文这样的科学家。

我意识到,我可以做点事情,哪怕很小的事情。科普需要大v,它们指引方向,传播更广,他们树立一个榜样,让人们知道,做科普也可以成功,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其中。当然,也需要一些默默付出的人,大V毕竟是少数。有人做大树,就有人做小草。我愿意做科普传播道路上的一棵小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听众遍及天涯海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90233-1092337.html

上一篇:回忆高考,路在何方?
下一篇:我的奶奶:从民国到新时代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38 武夷山 陈楷翰 王德华 张鹏举 晏成和 史晓雷 朱志敏 郑永军 张士宏 罗春元 李文靖 文克玲 杨正瓴 刘嘉成 吕喆 杨顺华 黄永义 邵鹏 彭真明 王庆浩 周浩 朱朝东 张晓良 王凯 董全 张红光 吕秀齐 尤明庆 苏德辰 余文 李东风 姚小鸥 魏焱明 杨顺楷 郭宪光 董焱章 zjzhaokeqin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0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