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勇敢 博爱 平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xj 在回升升

博文

参赛感言及提前祝科学网博客大赛圆满成功

已有 3629 次阅读 2008-11-18 19:15 |个人分类:生活随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分析, 博客大赛, 模型, 参赛感言


图片资料:http://www.jfdaily.com/sports/pic/200809/t20080924_390416.htm

首先作点解释:我总把题目写的这么长,第一因为我凝练语言的能力实在太差;第二考虑到坚持比赛的人又减少了一点,我没有理由写一个内容空乏的帖让大家进来看.我们这些剩下的队员,除了自己坚持外,更大的责任是给别人鼓励和尽自己的努力维护这个赛场的水准.

正式说点参赛的感受.既然是比赛,那就一定要有点竞争的味道.谈到竞争没有激励是不会有气氛的.管理学讲激励的理论不少.著名的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不管哪个模式,里面有点东西是一样的,那就是一个人的工作需要得到认可,工作者要获得成就感才有继续工作的动力.显然科学网对这些基本的问题做的是非常好的,另外从比赛过程中对每位选手的照顾里也体现了这一点.这些理论里还能看到的一点就是一些保障的条件,有的理论中讲是不同层次的需求.我这里要聊的当然是基本的薪水和工作条件.这一点是最因该感谢科学网的.因为他给了每位选手一个域名.这就是比赛中的薪水,虽然我不知道这个域名能做什么,但我看到自己和别的选手一样有了自己的域名,能不坚持工作到比赛结束吗?

说完西方人的激励,不能不说说我们东方人的心态.我选了一张刘翔训练的照片放在上面.提到这位优秀的运动员,大家都会为他在奥运会上的临时退赛感到惋惜.但后来每一个人都能理智的接受,因为只有当你心情平静的时候,你才能想起在那样的伤势下继续比赛只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博客比赛虽然不是体育比赛,但其中也有相同的道理.当激励过后的竞争让你非常疲劳的时候,不防停下来调整一下状态,并不是每天写作就是坚持.

前几天的一位选手闭关修炼同样是坚持.而且在一定的状态下是更重要和有意义的坚持.博客比赛,你不用文章说话,难道使劲拔高的禾苗就只是对科学这位农民的伤害吗?自己的生命不也结束了吗?(或许在《做自己的领导》已经聊了相同的感受)

自己的感言不用再说了,聊一下这次大赛的成功之处.在我分析之前,首先说明一下,因为有朋友对我在爸爸也是你的孩子后面感言里推荐的博主有意见.为了不制造不和谐气愤,闭免一些选手看到后有过急言论,我把自己认为不错的这位博主先隐藏掉了.另外在讲大赛成功之处前,我们觉得大家首先因该集体感谢Neil先生.因为他的大名就不再次链接了.

我为大赛胜利表示祝贺,最主要的是对大赛的规模很成功表示祝贺.大概这样的祝贺不只是读者,就连科学网也不喜欢听.所以我做一点解释.在一个做研究的人眼里.做一件陌生的事情时,如果你对它没有足够的把握.那么最好是事先有足够的调查.我在《每位选手的博客都是科学网的一份调查问卷》里已经提前祝贺了这一点.另外,对一个不确定的东西,我们最好是做一个模型模拟它的运作.这样对真实解决这个东西很有用处.对比赛来说,这次参赛的人数很不理想,但对于做模型来讲,这次比赛的人数非常合适.这些人已经能对科学网这个主题下的作者有一个代表.这些人在比赛过程中的状态已经能放大对更多人做一个代表.点击率是一个参数,评论是一个参数,那么他们的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如果再加投票数一个参数,那么他们三者之间就又有关系.将有更好的指标.比赛过程不是出现过对得票问题的讨论了吗?前一段中,我的偶像被质疑,我不得不去掉她的链接就是这些问题的反映.所以也许有些选手对点击计算有质疑,很正常,有的选手对得票有疑问,(比喻有的人在别的地方链接了,不公平)也很合理......这些有比赛前准备的关系,也有比赛中的关系.但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合适的人数,所以科学网对各种数值的分析有了可靠性,对今后的决策有了指导意义.(当然我早前的博文中可能提到信息网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不记得了.也没有专门分析网络,所以不去找了.)

前一段时间,我把一个目标写在我的公告栏里.那就是我要做一点努力希望评委看到我的文章.因为我的文章写的虽然不好,但里面都记录了自己的想法.很快我把这条删了.我发现虽然自己很多文章即使不到50的点击,也没有机会让评委看到.但在这些仅有的比赛读者中获得了共振,有了留言.而且有朋友收藏了它们.这就是我参加比赛最大的胜利.仅有的几个评委确实水平很高,但不见得和我有一样的兴趣,那么很多东西就没有必要抱着去评委那里找点感觉的想法.

最后,祝每位选手继续快乐的写作,快乐的比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4000-205686.html

上一篇:从几片树叶看遥远的自组织和其中的混沌现象
下一篇:从新仪器的研发看社会中的各种二元结构及创新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