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警惕科教体制陷入死循环的风险 精选

已有 5243 次阅读 2015-12-5 10:4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学校教工食堂吃饭的时候,总喜欢就教学、科研方面的问题与朋友闲聊。近年来,有个明显的感觉,无论是教育还是科研体制,都陷入问题不断、而又久久难以克服、积重难返困境,很像计算机编程中的死循环。

   以中学教育为例,为了谋一个好的前程,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了一场拼体力、拼消耗、摧残人性的高考应试大战。在高考指挥棒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总体不佳,于是用人单位只能采取985、211的商标认证法对毕业生进行筛选,发过来又进一步加重了应试教育的激烈程度。

   以本科教育质量为例,面对不断下降的培养质量,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了一项项管理规范。不断强化的规范,使一线教师疲于应付,导致教育质量进一步下降。于是,教育主管部门又出台相应的管理规范。大学校园上演了一场教师与管理部门、教师与学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双输博弈。

   又以科研经费分类为例,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指导思想指引下,科研经费迅速集中到少数学术精英、双肩挑领导手中。在贫富差别日益分化背景下,草根教师士气低落,以灌水、代写、作假、一稿多投等等手段应付了事。鉴于科研质量不高的考量,人事部门、科研主管部门通过一项项人才工程,进一步加大了科研经费分配不均的趋势。

    再以科研经费财务报销制度为例,由于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的缺陷,科研人员通过各种合理不合法的手段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于是,财务管理部门雪片般出台了一项项堵塞漏洞的规范性文件。在体制性弊端难以解决前提下,智商普遍偏高的科研人员通过研读制度的空子,又找到新的发家致富的渠道。于是,财务部门又出台另一轮加强规范的文件。猫和老鼠的游戏就这样在大学校园不断上演。

    中国科教界面临的问题,很显然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已经难以克服。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中,出现死循环的现象,只有采取程序终止或退出的解决方案。借用软件工程的思路,中断或退出现有的体制,而代之全新的体制,也许是解决死循环的唯一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941164.html

上一篇:当中专生走进了大学:重心下移势在必行!
下一篇:数据共享与科研众包:兼谈科学网发展
收藏 IP: 180.110.163.*| 热度|

41 张骥 陈楷翰 李宇斌 姚伯元 吕喆 曹俊兴 蔡小宁 王涛 彭美勋 檀成龙 黄永义 信忠保 吕洪波 戴德昌 陆玲 王茂清 史晓雷 闫安志 李南生 谢平 林中祥 季丹 蔡宁 彭真明 相宏伟 俞立平 陈南晖 牛凤岐 李竞 苏德辰 姚新生 赵萍 葛维亚 霍艾伦 柳东阳 biofans shenlu idealist ghzhou5676 taoshl pseudoscientis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7: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