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学期我承担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分别是三本南方学院林学专业的森林经理课、本部二本GIS专业的森林调查规划、艺术学院设计专业研究生的景观规,。涉及的教学环节涵盖了理论教学、计算机实验、野外实习、作品展示。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发现如下的规律:
1、学生对课程的专注程度,基本与学院档次、学历高低无关,而是与学生专业、就业趋势的相关度正相关,三本的林学专业课堂纪律最好,艺术学院的研究生课堂纪律最差。道理很简单,调查规划是林科教学体系的三大支柱,也是从事林业工作的必备技能。艺术学院的的研究生靠的是画图吃饭,根本对景观规划的宏观理论不感兴趣。对于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无缘主持或参与大尺度景观规划。GIS专业的主要职业方向是GIS开发、数据管理,自然觉得课程与他们相关度不大。
2、按照教学环节不同,学生投入的精力按照由大至小的顺序分别是:项目设计、野外实习、计算机实验、课堂教学。以课堂纪律最差的景观设计研究生为例,在设计作品展示过程中,发现即使是旷课N节、到了丧失考试资格的研究生,对待设计项目也是精益求精,美丽乡村设计、企业园区设计、私家花园设计、滨江风光带设计,从概念规划、效果图制作、分区规划、专项规划、经费运算,都做得有板有眼。究其原因,设计项目的多少,直接与毕业求职、未来的发展前景息息相关。再以基础最差的三本林学专业而言,在紫金山森林资源抽样调查野外实习过程中,即使是课堂终日睡觉的男生、娇生惯养的女生,也能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踏着泥泞的道路、顶着森林的蚊虫的侵袭,圆满完成任务。在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中,95%以上的学生对实习持肯定态度,称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会了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觉了锻炼身体必要性、产生了对常年从事野外工作的人的敬佩。
3、在实习、实验过程中,发现在他们学过的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基本上是全部忘光,反衬了极差的课堂理论教学效果。在林学班的野外实习过程中,大部分乔木树种学生不能识别,样地坐标定位不会使用GPS导航,样地测设时不会罗盘仪操作,内业整理时不会计算单木材积,参数估计时忘记了数理统计知识。问及原因,简单得出奇:课前不预习、课上玩手机或睡觉、课后不做作业、考试靠背重点,考完后全部交给教师了。当教师问到为什么上课睡觉呢?答曰:少数有用的听不懂、太枯燥,大部分没用的课程不愿意听!
由此我不禁想起,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除了少数985院校外,我国绝大部分院校的本科生、相当一批研究生,其综合素质其实只相当于当初的中专生:基础差、毅力薄弱、主动性差、功利性强、志向短浅、士气不高。对于这样一群中专生,如果仍然沿用假大空、高大上的培养模式,必然会导致师生矛盾不断升级、教学质量不断下降的后果。因此,打破现有体制的坛坛罐罐,取消毫无用处的思政课,充分利用慕课教学手段,大幅度消减基础课学时,降低专业课理论难度,在建立综合实习基地、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加大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课程的比重,建立一个适应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才是中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唯一出路。
曾经与中部高校一个主管教学的领导有过短暂的交流。我在科学网发表的每一篇关于教学改革的博文,他都认真看过。“其实,关于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我也有很多想法,如学生自由选教、自主选课、淘汰制度。可是,我是体制内的人,体制内的人只能办体制内的事情”,领导如是说。也许,大学教学质量烂到极致,假大空、高大上的体制难以维持的时候,才是高校教学改革迎来真正春天的时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