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育新人,共成长,甘为科研作嫁妆

已有 3200 次阅读 2012-12-5 23:09 |个人分类:编辑出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 中国, center, 主办方

育新人,共成长,甘为科研作嫁妆(草稿)

赵大良《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副主编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会主席,早上好!

我是《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副主编赵大良。感谢大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代表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发言,为此我无比惶恐。我对“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这块招牌十分看重,她是中国的百杰,而且是每年评选一次。《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是有进有出, 2008年后已有三年与其无缘。

我不知道主办方为什么选择我作为百杰期刊的代表发言,而我都心存怀疑:一个大学学报能代表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我又如何来代表!

在我郁闷无解时,我将疑问发布到了中国科学网的博客上。晚上11点发布的,1123分就收到一位教授的留言:“大学学报就应该取消,办这些刊物是浪费资源!”看到这则留言,我顿时找到了发言的主题。我随即回复了这位教授:“按着你的逻辑,社会有你这样的精英就可以了,像我这种人根本没有活在世上的必要。”

当我们在说年轻人幼稚的时候,不能忘记自己也是从襁褓里走出来的。当我们在评论别人的论文是“垃圾”的时候,不妨看看自己当年的处女作! 2009年本校网页上公布的14名国内培养的特聘教授: “处女作”发表在本校学报的有占57%百分之百地在本校学报上发表过文章,其中13人是第一作者。发表文章时, 86%的身份是副高以下,是学生的占总人数的50%

2009年公布的147名两院院士候选人中55岁以下工作在大陆高校的33人:读研期间在本校学报发表过论文的占69.7%,其中发表“处女作”的14,占总人数的42.4%

在现有的科研评价体制下,科学研究呈现出的“两头在外”——购买国外仪器、研究结果在国外发布的景象,致使中国学术期刊出版面临着优质稿源紧缺的问题,中文学术期刊长期被边缘化!这不仅仅是大学学报而是所有的中文学术期刊的处境,就是SCI收录的《中国科学》等英文期刊也有类似的感受!注意,是优质稿源外流,本刊的稿件录用率平均不到30%,今年是25%。这种一味推崇国外期刊实际上是不自信的表现。

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但在我们的科研成果评价和学术出版领域是否真正得到了体现?从事科学研究与具备科学发展观是两码事!我们的政策过多地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思维方式 ,加剧了政策的负面效果!在学术界,实验数据造假、学术成果剽窃等不端行为有之;在学术期刊出版界,则表现为不择手段、串通引用和为指标而出版。在现有政策之下,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投机取巧者获得丰厚的现实利益。

为此,我也曾经彷徨过:我是否要同流合污?值得庆幸的是,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坚守。在远离“百杰”三年以后再次入选,这不仅是《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的荣誉,也是学术期刊出版者的荣耀!

努力扩大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是学术期刊出版者的使命,但关键是应该从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的本质出发。为此,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传播规律,根据传播规律来改进出版流程和出版手段;二是,从传播方式转变的角度研究科研论文写作,甚至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报道方式;三是,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努力跟踪研究动态甚至是敢于引领,特别关注论文的发表价值——对后续研究的指导意义。

稿源是学术期刊的生命,但是在“自由竞争”思想的影响下,单纯的争夺,显然不是我刊包括中文期刊所具备的优势。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有为则有位,土里能淘金,从初级产品的编辑加工入手,提高期刊论文的层次。对于选题有一定意义的稿件,通过组织同行评议和编辑的编修指导,将一般性的文章提升为较高水平的论文,借助网络搭建学术传播的平台,努力提升论文传播的范围和显示度,从而实现“争时效、促交流,举科技人才”的目的。也就是说:努力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借助编辑出版特长来帮助青年学生和教师,在发表处女作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方法,通过严格的审查和指导,将比较粗糙、幼稚的文章提升成为严谨的学术论文。实现从争夺稿源到培育作者、挖掘稿源的转变,从眼睛向上到根据刊物自身条件来合理定位的转变。以一首五律概括一下则是。

慧眼要识金,编修贵用心

时时提档次,处处现扶新。

退录公心在,传播规律深。

安贫兼乐道,服务动情真。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以上尽管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学术期刊会与我有相同的感受。在我与编辑出版界同行交流时,常常感受到一丝丝担忧、听到一声声叹息。只是在别人抱怨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坚守和奉献,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今日勿烦忧,明天未到头。

知足不止足,小步上层楼。

我们对宏观的政策环境无力改变,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坚持育新人、共成长,甘愿为科研作嫁妆!记得,将你的建议留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721-639600.html

上一篇:颁奖大会感言
下一篇:意外的收获兼向武夷山老师致谢!
收藏 IP: 60.8.123.*| 热度|

10 王桂颖 武夷山 曹聪 赵丽莹 任胜利 蒋新正 何学锋 惠小强 罗松 donghjxjt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