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归来话感受 精选

已有 4114 次阅读 2009-10-29 11:52 |个人分类:编辑出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技, 期刊, 学术, 论坛

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是中国科协和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中国科技期刊界规格比较高的一个会议。自2004年起,目前举办的是第5届。从会议的规格、专题报告和安排,看得出会议组织者花费了很大的心思。针对像我这样的具体期刊出版者或者叫编辑,论坛的主题往往让人感到有点大,这也是目前中国科技期刊出版者与科技期刊发展要求不合拍的地方——具体办刊人员关心的是具体问题,平时关心的是具体办刊技能,如同行评议,目前关心的是体制改革动向。正如王晓峰在博客里所讲“让人失望”(还好我私下有所交流)。我去之前就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一是会朋友,二是开眼界。没有期望太高,反而倒是感觉有所收获。会议的基本情况就不说了,王晓峰第一时间都报告了,我记录一下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几个观点和几个人物。
(1)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是中国物理学会《物理快报》主编王鼎盛院士。通过他的报告,我发现王院士这个主编不是挂名的,对自己主编期刊的定位、理念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基于对期刊的了解来展现的。更加可贵的是,王院士对期刊数据的分析具有独到的见解,如读者关心什么,期刊关心什么,图书馆关心什么?国际化的途径和标准的区别?这些都通过《物理快报》的实践和数据来阐述。对期刊出版研究的深度,体现出一个出版者的专业化水平,王院士不仅是一位知名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称职的出版者;将科技期刊作为凝聚力,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者办刊,体现出一个出版者的境界。关于由王院士的观点引发我思考的问题,以后在详谈。
(2)另外一位给我留下印象的是爱思唯尔战略总监包亚峰(Alexander van Boetzelaer)。他的报告题目到是比较吸引人,但是也没有太多的新意——“从传统出版商变为创新性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无非就是从爱思唯尔四百年的历史说起,认为学术出版的基本流程没有大的变化,变化的是版本和手段,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更加完整、准确、及时的信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跟上读者的需求,出版商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的同时要为读者提供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与其他国外出版商一样,都是利用“论坛”这个平台来宣传自己的品牌和理念,寻找合作的商机。但是包亚峰的演讲风度却给我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流利的英语表达尽管我听不大明白,但是有节凑的表达让我感觉到舒服,有时特意关掉同步翻译来体验一下。瘦高的个子、文雅的气质,心中的激情不时涌动,在演讲中脱离开话筒施展出肢体语言,同步翻译不得不提醒他靠近话筒。这也许就是他咨询职业生涯和战略思考的特质。其他演讲比较好的,我感觉就是英国皇家物理学会出版社的编辑总监尼古拉.葛丽。
(3)几个观点。
1)以最大程度提升作者和作品影响为目的,将出版者的利益放到第二位。这是杨福家院士从自己经历的两件事中提炼出来的,值得思考。
2)中国需要一流的学术期刊,中国也能够创办出一流的学术期刊,这是裴刚院士借用奥巴马的语句表达的意思——We must and we can! 关于这个问题,我一直有一个疑惑:是否带有民族情节?中国的科学研究需要一流的展示平台,是否就一定需要自己来搭建?如果需要自己来搭建,那么是否只有自己创办这一条路?这个问题,在第二天的“高峰论坛”上一位我没有记住姓名的外国朋友以一种轻松的口吻给出了一条建议,但是似乎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关注。“如果需要一个一流的展示平台,很简单,出资收购一个国际上知名的出版商,这样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
这个问题可以展开讨论,是否可行?如果我们自己创办的一流学术平台,上市以后是否可能被国外资本收购?
3)国际化的标准应该以国际的影响力为核心,而不能以国际化的途径做标准。如期刊的国际编委数量、国际稿源数量不能作为国际化的标准,至少不是主要的,而应该看期刊的引用是否主要来自国外!看期刊所发文章对国际学术研究的影响程度。这是王鼎盛院士的观点,我比较认同这样的观点。关于“国外期刊和国内期刊”同等对待的问题,尽管以前他人多有谈及,但王院士引用一个与自己有关的事例来说明,很是让人信服。科学家关心期刊的半衰期和总引文频次,提出以平均被引频次或者影响因子×半衰期代替影响因子来评价期刊,值得研究!(再补充一句)应当看文章的国际影响而不应看发在什么期刊上,发在国内主办的的期刊,国际被引怎么能说不好。
4)将知识转变为信息,将信息转变为话题,这是李栓科的观点,尽管是对“科普资讯类”期刊来讲的,但是对于学术期刊的经营或者叫策划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中国科技期刊的分层次定位(立足地区、部门面向国内、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立足国际面向国内、立足国际面向国际),从肖宏的报告中听到,我有点惊讶。因为中国的精英阶层(精英期刊阶层)能够顾及下层、给底层科技期刊以生存空间,出乎我的意外。不过,我对肖总的分层,想再补充一个层次,那就是“立足国内面向国内”,这不仅是大多数中文期刊的现状,也是对中文期刊的一个期望。
匆匆整理出来,也没有抢在王晓峰的前面第一时间通报大家。随后允许我再加工和整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721-265920.html

上一篇:上海期刊会议的几个主题
下一篇:值得关注的期刊出版单位
收藏 IP: .*| 热度|

7 武夷山 赵星 王晓峰 任胜利 王应宽 刘进平 贺天伟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