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田问舍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oweihehe Better communication, better life.

博文

记郑国锠先生

已有 3389 次阅读 2012-10-14 20:39 |个人分类:科学凹下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郑国锠

高寿的郑国锠先生去世了。


和小师弟谈起他,师弟居然没有听说过。看来我们是有代沟的。当然我和郑先生也从来没有生活中的交集,但他的书以及他作为一个学者的勤奋确实对我有所影响。谨以此纪念先生。

 

大学时候,学习细胞生物学,使用的是翟中和先生主编的《细胞生物学》,当时老师鼓励多看看其他版本的,就看过郑先生主编的书,因为该书偏重植物细胞的,确也没留下很多的印象。但相比于很多其他的版本,还是很好的教科书。那时对于能认真写教科书的老师,都有很深的敬佩。

 

刚开始读研究生时,看到学长刘春明老师的《科学之游戏规则》(P12/50)提到:

 

“三是我学会了看科技文章。刚开始看国外科技著作和论文时,总是感觉很烦,每句话后都会出现烦人的括号、人名及年份,阅读起来总是不顺畅。但是通过姚先生的指导,我知道了这些括号的意义。它提供了一个知识源头,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到的,只要查阅一下那篇文章就可以了。科技文献的引用非常严格,它标志着结论的第一个发现者及其公布的时间。一个好的科学家,在阅读教科书的一段文字时,出现在他脑海里的是一篇篇论文,一个个实验结果,甚至是一串串也许他从未见过面的科学家的名字。

 

数周前在兰州有幸见到我非常崇拜的郑国锠教授。握手之后,他马上说他知道我,他读过我 1993 年发表在《Plant Cell》杂志上的文章。92 岁高龄的老先生对学科的发展有如此好的记忆,令我非常钦佩。“

 

那一刻,我意识到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那是需要长期努力的。

 

愿先生安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685-622575.html

上一篇:诺奖周观光杂感
下一篇:现代科学研究活动对科学工作者的异化
收藏 IP: 140.206.88.*| 热度|

3 曹聪 牛丕业 clp28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1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